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污泥干燥設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沿著行進方向升高傾斜設置,所述底座之中設有脫水組件,所述脫水組件包括大電機和螺旋桿,所述螺旋桿穿過底座的箱體布置,所述螺旋桿上設有螺旋的刀具,大電機安裝在底座的外壁之上,大電機與螺旋桿連接,所述底座上還設有出泥斗;所述底座的側部設有供料組件,所述供料組件包括供料箱,供料箱的頂部設有小電機,小電機的下方設有攪拌組件。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沿著污泥行進方向傾斜上升設置的底座及其螺旋桿可使污泥停留的時間更長,使污泥干燥的更充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泥處理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污泥干燥設備。
技術介紹
:現有的污泥干燥脫水設備的機架都是水平或者沿著行進方向向下設置的,如此設置雖然有利于污泥的流動,減輕驅動螺旋桿的阻力,但是同時減少了污泥停留在處理箱體內的時間,使污泥不能充分被干燥脫水。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污泥干燥設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沿著行進方向升高傾斜設置,所述底座之中設有脫水組件,所述脫水組件包括大電機和螺旋桿,所述螺旋桿穿過底座的箱體布置,所述螺旋桿上設有螺旋的刀具,大電機安裝在底座的外壁之上,大電機與螺旋桿連接,所述底座上還設有出泥斗;所述底座的側部設有供料組件,所述供料組件包括供料箱,供料箱的頂部設有小電機,小電機的下方設有攪拌組件。按上述技術方案,供料組件的小電機啟動,小電機帶動攪拌組件對污泥進行攪拌作業(yè),隨后將攪拌好的污泥送入底座的箱體之中,同時大電機啟動,大電機帶動螺旋桿啟動,螺旋桿上設有螺旋狀的刀具可對污泥進行擠壓、干燥、脫水,隨后干燥好的污泥沿著出泥斗被排出。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沿著污泥行進方向傾斜上升設置的底座及其螺旋桿可使污泥停留的時間更長,使污泥干燥的更充分。作為對本技術中供料組件的說明,所述供料箱上還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底座靠近供料組件的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出料口與兩個進料口通過管道連通。所述攪拌組件包括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二攪拌葉片,所述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二攪拌葉片的葉片數量都為四個,所述第一攪拌葉片位于第二攪拌葉片的下方。所述供料組件是為設備提供污泥原料的機構,將污泥原料裝入供料箱之中,啟動小電機,攪拌組件隨之啟動,攪拌組件分為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二攪拌葉片,上下分布的攪拌葉片可有效打散污泥,使其充分分開,將污泥通過出料口排出,污泥隨后通過進料口進入底座的箱體之中。作為對本技術中底座的說明,所述底座的下方還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排水管與底座的容腔貫通。所述底座之中還設有數個加強板,所述螺旋桿穿過加強板設置,所述加強板之間設有數個加強桿。在對污泥進行干燥脫水的過程中,排出的污泥通過排水管排出。在螺旋桿及其表面上的刀具對污泥進行擠壓的過程中,由于螺旋桿較長,前后端的污泥受到的擠壓力不均勻,故在底座之中設計了數個加強板將污泥隔開,加強板之間還通過加強桿連接,可使前后端的污泥受到均勻的擠壓力,更有利于污泥的脫水。作為本技術中對污泥潤滑方式的說明,所述底座的頂部還設有潤滑組件,所述潤滑組件包括輸液主管、輸液頭和主管座,所述輸液主管安裝在主管座上,所述輸液主管上設有數個輸液頭。有的污泥還可能存在結塊,有的結塊較大甚至會刮傷螺旋桿的刀具,因此,在底座的頂部設計了潤滑組件,對污泥澆注潤滑液,減小刀具和污泥之間的接觸應力,保護刀具。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從圖1的右后方觀察所得結構示意圖;圖3為從圖1的前方觀察所得結構示意圖;圖4為從圖3的上方觀察所得結構示意圖;圖5為從圖3的左側觀察所得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中的供料組件去掉小電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底座;12、出泥斗;13、排水管;14、進料口;20、脫水組件;21、大電機;22、螺旋桿;23、加強桿;24、加強板;30、潤滑組件;31、輸液主管;32、輸液頭;33、主管座;40、供料組件;41、供料箱;42、小電機;43、攪拌組件;410、出料口;431、第一攪拌葉片;432、第二攪拌葉片。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污泥干燥設備,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沿著行進方向升高傾斜設置,所述底座10之中設有脫水組件20,所述脫水組件20包括大電機21和螺旋桿22,所述螺旋桿22穿過底座10的箱體布置,所述螺旋桿22上設有螺旋的刀具,大電機21安裝在底座10的外壁之上,大電機21與螺旋桿22連接,所述底座10上還設有出泥斗12;所述底座10的側部設有供料組件40,所述供料組件40包括供料箱41,供料箱41的頂部設有小電機42,小電機42的下方設有攪拌組件43。如圖1、圖2和圖6所示,所述供料箱41上還設有出料口410,所述出料口410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底座10靠近供料組件40的一側設有進料口14,所述進料口14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出料口410與兩個進料口14通過管道連通。如圖6所示,所述攪拌組件43包括第一攪拌葉片431和第二攪拌葉片432,所述第一攪拌葉片431和第二攪拌葉片432的葉片數量都為四個,所述第一攪拌葉片431位于第二攪拌葉片432的下方。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底座10的下方還設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排水管13與底座10的容腔貫通。如圖1所示,所述底座10的頂部還設有潤滑組件30,所述潤滑組件30包括輸液主管31、輸液頭32和主管座33,所述輸液主管31安裝在主管座33上,所述輸液主管31上設有數個輸液頭32。如圖1所述,所述底座10之中還設有數個加強板24,所述螺旋桿22穿過加強板24設置,所述加強板24之間設有數個加強桿23。實際工作中,供料組件40的小電機42啟動,小電機42帶動攪拌組件43對污泥進行攪拌作業(yè),隨后將攪拌好的污泥送入底座10的箱體之中,同時大電機21啟動,大電機21帶動螺旋桿22啟動,螺旋桿22上設有螺旋狀的刀具可對污泥進行擠壓、干燥、脫水,隨后干燥好的污泥沿著出泥斗12被排出。其中,所述供料組件40是為設備提供污泥原料的機構,將污泥原料裝入供料箱41之中,啟動小電機42,攪拌組件43隨之啟動,攪拌組件43分為第一攪拌葉片431和第二攪拌葉片432,上下分布的攪拌葉片可有效打散污泥,使其充分分開,將污泥通過出料口410排出,污泥隨后通過進料口14進入底座10的箱體之中。在螺旋桿22及其表面上的刀具對污泥進行擠壓的過程中,由于螺旋桿22較長,前后端的污泥受到的擠壓力不均勻,故在底座10之中設計了數個加強板24將污泥隔開,加強板24之間還通過加強桿23連接,可使前后端的污泥受到均勻的擠壓力,更有利于污泥的脫水。有的污泥還可能存在結塊,有的結塊較大甚至會刮傷螺旋桿22的刀具,因此,在底座10的頂部設計了潤滑組件30,對污泥澆注潤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泥干燥設備,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沿著行進方向升高傾斜設置,所述底座(10)之中設有脫水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組件(20)包括大電機(21)和螺旋桿(22),所述螺旋桿(22)穿過底座(10)的箱體布置,所述螺旋桿(22)上設有螺旋的刀具,大電機(21)安裝在底座(10)的外壁之上,大電機(21)與螺旋桿(22)連接,所述底座(10)上還設有出泥斗(12);所述底座(10)的側部設有供料組件(40),所述供料組件(40)包括供料箱(41),供料箱(41)的頂部設有小電機(42),小電機(42)的下方設有攪拌組件(4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污泥干燥設備,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沿著行進方
向升高傾斜設置,所述底座(10)之中設有脫水組件(20),其特征在于:
所述脫水組件(20)包括大電機(21)和螺旋桿(22),所述螺旋桿(22)
穿過底座(10)的箱體布置,所述螺旋桿(22)上設有螺旋的刀具,大電
機(21)安裝在底座(10)的外壁之上,大電機(21)與螺旋桿(22)連
接,所述底座(10)上還設有出泥斗(12);所述底座(10)的側部設有供
料組件(40),所述供料組件(40)包括供料箱(41),供料箱(41)的頂
部設有小電機(42),小電機(42)的下方設有攪拌組件(4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干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箱
(41)上還設有出料口(410),所述出料口(410)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底
座(10)靠近供料組件(40)的一側設有進料口(14),所述進料口(14)
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出料口(410)與兩個進料口(14)通過管道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周東,
申請(專利權)人:普利資環(huán)境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