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利涉及燈具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照明燈的外殼,包括頂端的安裝盤,與安裝盤連接的升降柱,與升降柱連接的燈盤以及與套接在燈盤上的回轉盤;安裝盤上設有具有內螺紋的凹槽,升降柱上設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外螺紋,升降柱與安裝盤螺紋連接且升降柱可以沿凹槽上下運動;燈盤位于升降柱的底端且與升降柱連通,燈盤的底面上設有用來安裝第一燈泡的第一安裝孔;回轉盤與安裝盤固接,升降柱帶動燈盤可相對回轉盤轉動;回轉盤的側面上設有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片;燈盤的側邊上對稱設有可向外伸長的伸縮桿,伸縮桿的端部設有光伏筒;升降柱內設有電動機,電動機帶動升降柱向下運動,升降柱帶動伸縮桿向外運動。本專利可節約能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燈具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照明燈的外殼。
技術介紹
自然光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及清潔和安全的特點。然而自然光不易存儲,使用條件也受到建筑形狀的限制。對于諸如地下車庫這種遮擋嚴重,無法采用自然光照明的建筑只有借助照明燈才能進行照明。現有地下停車庫中,一般都是采用LED燈具,由于地下停車庫沒有光線進入,因此需要進行全天的照明,費電量非常大,根據統計地下車庫用于照明的能耗占地下車庫總能耗的40%。并且地下停車庫中采用的LED燈具多為36WT8熒光燈管,由于全天24小時的照明導致T8熒光燈管使用壽命較短,影響車庫照明環境。而且,現在的照明燈都過分依賴市電發電,一旦停電,車庫就會一片漆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意在提供一種照明燈的外殼,以解決現有照明燈全天照明,能耗較大的問題。本方案中的照明燈的外殼,包括頂端的安裝盤,與安裝盤連接的升降柱,與升降柱連接的燈盤以及套接在燈盤上的回轉盤;所述安裝盤上設有具有內螺紋的凹槽,所述升降柱上設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外螺紋,所述升降柱與所述安裝盤螺紋連接且所述升降柱可以沿凹槽上下運動;所述燈盤位于升降柱的底端且與升降柱連通,所述燈盤的底面上設有用來安裝第一燈泡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回轉盤與安裝盤固接,升降柱帶動燈盤可相對回轉盤轉動;所述回轉盤的側面上設有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片;所述燈盤的側邊上對稱設有可向外伸長的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端部設有可卷成卷筒狀的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筒;所述升降柱內設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帶動升降柱向下運動,升降柱帶動伸縮桿向外運動。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過設置在回轉盤外側的光伏片和設置在伸縮桿端部的光伏筒接收太陽光并將其轉化為電能存儲起來。因為光伏片設置在回轉盤的側面上,使光伏片能夠吸收三百六十度圓周上的光。通過伸長伸縮桿,可以使伸縮桿伸長到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太陽光收集,轉動升降柱,帶動與升降柱連接的燈盤一起轉動,使伸縮桿的徑向位置發生變化,方便將伸縮桿上的光伏筒移動到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陽光收集。本技術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節能環保。此外,在太陽能充電電路工作的同時,第一燈泡隨著升降柱的下降和燈盤一起下降,縮短了第一燈泡的到地距離,使第一燈泡能夠更加清楚地照明。進一步,所述回轉盤的底面上設有多個用來安裝第二燈泡的第二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呈環形均勻分布在回轉盤上。第二燈泡可以選擇比第一燈泡功率小很多的燈泡方便節約能源。進一步,所述升降柱的直徑從下往上逐漸變大,所述伸縮桿與升降桿抵接。使升降柱在下降的過程中將與升降柱抵接的伸縮桿向外推出燈盤。進一步,所述伸縮桿包括多個彼此螺紋連接的管狀的伸縮分體,且靠近端部的伸縮分體可依次旋轉進與之相連的伸縮分體中。當伸縮桿隨著電動機轉動時,伸縮分體在轉動過程中逐漸向外伸或者向內縮,方便伸縮桿的伸長和縮短。進一步,所述光伏筒包括可彎曲的弧形板和設置在弧形板中間位置的軸套,所述軸套連接在伸縮桿端部,所述弧形板上位于軸套的兩側設有彼此可扣接的鎖扣。方便在將光伏筒收進燈盤內時將弧形板的兩側扣接在一起,使弧形板緊緊貼在伸縮桿外收縮卷成圓柱狀的卷筒。當需要使用光伏筒時,將弧形板之間連接的鎖扣打開,將弧形板朝向陽光展開,使其能夠最大面積地吸收太陽光。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安裝盤1、升降柱2、回轉盤4、光伏片5、光伏筒7、伸縮桿8、第一安裝孔9、第二安裝孔10。如圖1所示,照明燈的外殼,包括頂端的安裝盤1,安裝盤1上開有六個位于同一圓周上的螺栓孔,通過螺栓可將安裝盤1牢固連接在車庫的屋頂上。安裝盤1的底面上開有具有內螺紋的凹槽,凹槽與安裝盤1同軸,凹槽螺紋連接有升降柱2,升降柱2上開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外螺紋。升降柱2可以沿著凹槽上的螺紋路徑作上下運動。升降柱2的底端螺栓連接有燈盤,燈盤周向位置上套接有回轉盤4;燈盤位于升降柱2的底端且與升降柱2連通。第一燈泡設置在燈盤上,第二燈泡設置在回轉盤4上;第一燈泡的尺寸大于第二燈泡10,第二燈泡的功率小于第一燈泡9的三分之一。燈盤的底面上開有用來安裝第一燈泡的第一安裝孔9,回轉盤上開有呈環形均勻分布的第二安裝孔10,第二安裝孔10用來安裝第二燈泡。回轉盤4與安裝盤1螺栓連接,升降柱2帶動燈盤可相對回轉盤4轉動;回轉盤4的側面上膠結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片5;燈盤的側邊上開有對稱的孔,燈盤內連接有伸縮桿8,伸縮桿8與升降柱2抵接,在升降柱2向下運動的過程中,伸縮桿8被推出燈盤。伸縮桿8的端部設有可卷成卷筒狀的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筒;升降柱2內連接有與照明電路電連接的電動機,電動機帶動升降柱2上下運動。升降柱2的直徑從下往上逐漸變大,伸縮桿8與升降桿抵接。使升降柱2在下降的過程中將與升降柱2抵接的伸縮桿8向外推出燈盤。伸縮桿8包括多個彼此螺紋連接的管狀的伸縮分體,且靠近端部的伸縮分體可依次旋轉進與之相連的伸縮分體中。當伸縮桿8隨著電動機轉動時,伸縮分體在轉動過程中逐漸向外伸或者向內縮,方便伸縮桿8的伸長和縮短。光伏筒7包括可彎曲的弧形板和設置在弧形板中間位置的軸套,軸套連接在伸縮桿8端部,弧形板上軸套的兩側設有彼此可扣接的鎖扣。方便在將光伏筒7收進燈盤內時將弧形板的兩側扣接在一起,使弧形板緊緊貼在伸縮桿8外收縮成卷成圓柱狀的卷筒。當需要使用光伏筒7時,將弧形板之間連接的鎖扣打開,將弧形板朝向陽光展開,使其能夠最大面積地吸收太陽光。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照明燈的外殼,其特征在于:包括頂端的安裝盤,與安裝盤連接的升降柱,與升降柱連接的燈盤以及套接在燈盤上的回轉盤;所述安裝盤上設有具有內螺紋的凹槽,所述升降柱上設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外螺紋,所述升降柱與所述安裝盤螺紋連接且所述升降柱可以沿凹槽上下運動;所述燈盤位于升降柱的底端且與升降柱連通,所述燈盤的底面上設有用來安裝第一燈泡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回轉盤與安裝盤固接,升降柱帶動燈盤可相對回轉盤轉動;所述回轉盤的側面上設有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片;所述燈盤的側邊上對稱設有可向外伸長的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端部設有可卷成卷筒狀的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筒;所述升降柱內設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帶動升降柱向下運動,升降柱帶動伸縮桿向外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照明燈的外殼,其特征在于:包括頂端的安裝盤,與安裝盤連接的升降柱,與升降柱連接的燈盤以及套接在燈盤上的回轉盤;所述安裝盤上設有具有內螺紋的凹槽,所述升降柱上設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外螺紋,所述升降柱與所述安裝盤螺紋連接且所述升降柱可以沿凹槽上下運動;所述燈盤位于升降柱的底端且與升降柱連通,所述燈盤的底面上設有用來安裝第一燈泡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回轉盤與安裝盤固接,升降柱帶動燈盤可相對回轉盤轉動;所述回轉盤的側面上設有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片;所述燈盤的側邊上對稱設有可向外伸長的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端部設有可卷成卷筒狀的用來組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筒;所述升降柱內設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帶動升降柱向下運動,升降柱帶動伸縮桿向外運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魯永忠,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信德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