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支撐架和安裝在支撐架上的壓緊機構,底座內水平開設有安裝腔,安裝腔內水平安裝有滑塊,滑塊上表面具有弧形凸起和凹入部,底座上開設有豎直的限位孔,限位孔內安裝有支撐桿,支撐桿上端伸出底座上表面,并連接有下凹的弧形頂板,支撐桿下端抵在弧形凸起和凹入部上,壓緊機構位于弧形頂板的上方,底座上還安裝有偏心驅動機構,該偏心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驅動滑塊水平往復運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對減震進行夾持的同時通過滑塊與支撐桿之間的相對運動來實現減震器路況模擬,避免將滑塊壓壞,相對于現有的中軸和凸輪支撐,提高了使用壽命。能夠適應性不同型號的減震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工裝夾具
,特別涉及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對于汽車乘坐是否舒適、安全,愈來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為汽車的關鍵部件之一的減震器,其作用就是為了緩和汽車在行駛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沖擊和振動,保證行車的平順性和安全性,因此它的性能直接影響到整車的品質及性能。通過試驗臺對減震器的耐久性進行測試,可以來評價或改進減震器的性能,在滿足用戶日益提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的同時,做到節省成本。因此,測試裝置的設計直接影響到零部件及整車的性能。現在一般的測試裝置都比較簡陋,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且不能很好地對減震器進行一個檢測。雖然現有技術中出現過一種采用中軸驅動凸輪運動,而帶動減震器上下運動進行測試的機構,但是該機構由于減震器的壓力全部通過凸輪壓在中軸上,中軸承受較大的壓力,容易導致中軸變形、損壞或者轉動受阻。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便于減震器的快速安裝測試。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支撐架和安裝在支撐架上的壓緊機構,所述安裝腔內水平安裝有滑塊,滑塊上表面具有弧形凸起和凹入部,所述底座上開設有豎直的限位孔,該限位孔位于安裝腔的上方,所述限位孔內安裝有支撐桿,支撐桿上端伸出底座上表面,并連接有下凹的弧形頂板,所述支撐桿下端面為弧形面,支撐桿下端抵在弧形凸起和凹入部上,所述壓緊機構位于弧形頂板的上方,所述弧形頂板與底座上表面之間設置有拉簧,所述底座上還安裝有偏心驅動機構,該偏心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驅動滑塊水平往復運動。采用上述結構,通過偏心驅動機構帶動滑塊往復運動,滑塊上的弧形凸起和凹入部使得支撐桿能夠上下運動,測試時減震器夾持在壓緊機構與弧形頂板之間,弧形凸起和凹入部的往復運動可以使減震器上下運動,從而模擬減震器的工況。該機構通過滑塊進行支撐,具有足夠的強度,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用中軸凸輪支撐,強度不夠的問題。作為優選:所述安裝腔中間的高度高于兩端的高度,安裝腔兩端的高度與滑塊的厚度對應。作為優選:所述偏心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驅動輪和連桿,所述驅動輪安裝在驅動電機輸出軸上,驅動輪上偏心地安裝有連接軸,所述連桿一端與連接軸鉸接,另一端與滑塊鉸接。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架包括兩豎直桿和安裝在豎直桿上的橫桿,所述壓緊機構安裝在橫桿上,該壓緊機構包括導向桿、壓板和推動螺桿,所述導向桿豎直穿設在橫桿上,上端設置有限位臺,下端與壓板連接,所述推動螺桿豎直穿過橫桿,推動螺桿下端壓在壓板上,所述壓板下端安裝有壓套。作為優選:所述壓套內壁和下端安裝有防護套,所述防護套為尼龍套或橡膠套。作為優選:所述推動螺桿上端連接有把手,所述導向桿為兩根,兩根導向桿上均套有彈簧,所述彈簧上端抵在橫桿上,下端抵在壓板上。如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能夠通過壓緊機構與弧形頂板之間的相互配合,在對減震進行夾持的同時,通過滑塊的弧形凸起和凹入部與支撐桿之間的相對運動來模擬減震器上下兩種極限位置的路況,方便減震器在測試臺上的快速檢測,達到提高測試精準的目的;在減震器處于回縮狀態時,其內部的彈簧產生的回復彈力會將減震器的本體向下推進,通過滑塊進行支撐,避免支撐桿將滑塊壓壞,相對于現有的中軸和凸輪支撐,提高了使用壽命。本技術針對不同型號的減震器的型號大小,可直接更換不同內徑的壓套和防護墊來用于減震器端部的固定,防護墊避免減震器端部壓傷,通過推動螺桿和把手進行壓緊調節,操作方便,結構簡單。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零件標號說明1底座11安裝腔2滑塊21弧形凸起和凹入部31驅動電機32驅動輪33連接軸34連桿35圓柱41支撐桿42弧形頂板43拉簧51豎直桿52橫桿61推動螺桿62導向桿63壓板64壓套65防護墊66彈簧67把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如圖1所示,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包括底座1、安裝在底座1上的支撐架和安裝在支撐架上的壓緊機構,底座1內水平開設有安裝腔11,安裝腔11內水平安裝有滑塊2,滑塊2上表面具有弧形凸起和凹入部21,底座1上開設有豎直的限位孔,該限位孔位于安裝腔的上方,限位孔內安裝有支撐桿41,支撐桿41上端伸出底座1上表面,并連接有下凹的弧形頂板42,支撐桿41下端抵在弧形凸起和凹入部21上,壓緊機構位于弧形頂板42的上方,底座1上還安裝有偏心驅動機構,該偏心驅動機構與滑塊2連接,驅動滑塊2水平往復運動。采用上述結構,通過偏心驅動機構帶動滑塊2往復運動,滑塊2上的弧形凸起和凹入部21使得支撐桿41能夠上下運動,測試時減震器夾持在壓緊機構與弧形頂板42之間,弧形凸起和凹入部21的往復運動可以使減震器上下運動,從而模擬減震器的工況。該機構通過滑塊2進行支撐,具有足夠的強度,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用中軸凸輪支撐,強度不夠的問題。為了便于滑塊2的滑動,安裝腔11底面還可以設置滑軌等,將滑塊2安裝在滑軌上。本例中,安裝腔11中間的高度高于兩端的高度,安裝腔11中間的高度稍高于弧形凸起和凹入部21的高度,安裝腔11兩端的高度與滑塊2的厚度對應;限制滑塊2豎直方向的移動。所述弧形頂板42與底座1上表面之間設置有拉簧43,可用使支撐桿41下端保持壓在滑塊2上,支撐桿41下端面為弧形面,保證支撐桿41下端與弧形凸起和凹入部21之間為線接觸,減小滑動阻力,便于滑塊2的往復運動。所述偏心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31、驅動輪32和連桿34,驅動輪32安裝在驅動電機31輸出軸上,驅動輪32上偏心地安裝有連接軸33,連桿34一端與連接軸33鉸接,另一端與滑塊2側面設置的圓柱35鉸接。支撐架包括兩豎直桿51和安裝在豎直桿51上的橫桿52,壓緊機構安裝在橫桿52上,該壓緊機構包括導向桿62、壓板63和推動螺桿61,導向桿62豎直穿設在橫桿52上,上端設置有限位臺,下端與壓板63連接,推動螺桿61豎直穿過橫桿52,推動螺桿61下端壓在壓板63上,壓板63下端安裝有壓套64。壓套64內壁和下端安裝有防護套,防護套為尼龍套或橡膠套。該結構,通過推動螺桿61可以推動壓板63向下運動進行壓緊,壓板63高度可以改變,能適應不同高度的減震器。壓套64可以通過螺紋或者螺栓等安裝在壓板63下方,便于拆卸,根據不同型號更換不同壓套64,設置防護套避免將減震器壓傷。所述推動螺桿61上端連接有把手67,導向桿62為兩根,兩根導向桿62上均套有彈簧66,彈簧66上端抵在橫桿52上,下端抵在壓板63上。設置彈簧66,便于壓板63向上復位,在裝夾時避免壓套64等的干涉,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支撐架和安裝在支撐架上的壓緊機構,所述底座內水平開設有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水平安裝有滑塊,滑塊上表面具有弧形凸起和凹入部,所述底座上開設有豎直的限位孔,該限位孔位于安裝腔的上方,所述限位孔內安裝有支撐桿,支撐桿上端伸出底座上表面,并連接有下凹的弧形頂板,所述支撐桿下端面為弧形面,支撐桿下端抵在弧形凸起和凹入部上,所述壓緊機構位于弧形頂板的上方,所述弧形頂板與底座上表面之間設置有拉簧,所述底座上還安裝有偏心驅動機構,該偏心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驅動滑塊水平往復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支撐架和安裝在支撐架上的壓緊機構,所述底座內水平開設有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水平安裝有滑塊,滑塊上表面具有弧形凸起和凹入部,所述底座上開設有豎直的限位孔,該限位孔位于安裝腔的上方,所述限位孔內安裝有支撐桿,支撐桿上端伸出底座上表面,并連接有下凹的弧形頂板,所述支撐桿下端面為弧形面,支撐桿下端抵在弧形凸起和凹入部上,所述壓緊機構位于弧形頂板的上方,所述弧形頂板與底座上表面之間設置有拉簧,所述底座上還安裝有偏心驅動機構,該偏心驅動機構與滑塊連接,驅動滑塊水平往復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腔中間的高度高于兩端的高度,安裝腔兩端的高度與滑塊的厚度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減震器試驗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驅動輪和連桿,所述驅動輪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仁坤,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志成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