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硅藻檢驗樣品盒。包括(1)掃描電鏡樣品座,表面覆蓋有導電膠。(2)樣品內盒,采用翻蓋式或套接式設計,內盒內有孔位,每個孔位可固定放置一個掃描電鏡樣品座。(3)樣品內盒底座,具有4?8個孔位,每個孔位可放置一個樣品內盒。(4)樣品外盒,表面附有樣品信息欄。(5)密封性薄膜外包裝。(6)防揭標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實用性強,在法醫學硅藻檢驗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其亦可用于存放硅藻生態學研究、硅藻分類學研究等其它領域中的濾膜樣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法醫學硅藻檢驗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適用于硅藻檢驗的樣品盒。
技術介紹
水中腐敗尸體的死因鑒定是世界公認的法醫學難題,硅藻檢驗被公認為最佳方法(“金標準”),然而傳統硅藻檢驗方法存在靈敏度低、易污染、步驟繁瑣、檢驗效率低等不足,易產生假陰性和假陽性問題,導致硅藻檢驗價值受質疑。本專利申請人自2007年起先后在廣州市、公安部資助下開展硅藻檢驗新技術研究,成功研發出微波消解-真空抽濾-掃描電鏡觀察聯用的法醫學硅藻檢驗新技術,與傳統硅藻檢驗方法相比,采用該技術的硅藻檢驗方法具有準確、高效、靈敏、防污染、操作簡便、環保等優點,在水中腐敗尸體溺死診斷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該成果獲2015年公安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然而在應用該技術進行硅藻檢驗時存在以下問題:硅藻檢驗包括微波消解、真空抽濾、掃描電鏡觀察三個步驟,在完成前兩個步驟即樣品消解、真空抽濾后,缺乏能適應掃描電鏡觀察、樣品儲存和復檢需要,簡單而有效的樣品儲存專門裝置。目前全國應用該技術的法醫學硅藻檢驗實驗室大多采用本專利申請人研發的簡易型裝置,其包括單樣品儲存塑料盒、不銹鋼片(被裁減至適合承載濾膜的尺寸,使用時貼于掃描電鏡樣品座上)、碳導電膠帶、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及其支撐座。使用時,將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固定于其支撐座上,采用導電膠帶將不銹鋼片與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粘合一起,再將碳導電膠帶剪裁至合適尺寸,貼于不銹鋼片上,然后用鑷子將抽濾后載有硅藻的濾膜粘于導電膠帶上(載有硅藻的一面朝上),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經鍍膜導電處理后置于翻蓋式樣品盒內;進行掃描電鏡檢測時,則用鑷子將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從樣品盒內取出置于掃描電鏡樣品室內。該簡易型裝置可基本滿足硅藻樣品儲存的需要,但存在不足,具體包括:(1)步驟多,操作較繁瑣;(2)所采用的樣品盒無法固定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樣品座以斜臥方式置于樣品盒內,移動樣品盒時,易造成樣品座挪動,導致濾膜上的硅藻損失;(3)所采用的樣品盒為單樣品儲存塑料盒,而通常一宗案件需檢驗的樣品在4個以上,因此需使用多個樣品盒,由此造成樣品管理上的不便。(4)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的支撐座重復使用,存在交叉污染的風險。(5)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只適用于特定型號掃描電鏡分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簡易型硅藻樣品盒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便、防損失、防污染、滿足多樣品存儲要求的硅藻檢驗樣品盒。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硅藻檢驗樣品盒,包括若干個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以及用于放置樣品內盒的底座;樣品內盒內設有掃描電鏡樣品座,掃描電鏡樣品座表面設有導電膠。作為優選的,在上述硅藻檢驗樣品盒中,所述掃描電鏡樣品座為釘形或圓柱形樣品座,其直徑為12mm-35mm。作為優選的,在上述硅藻檢驗樣品盒中,所述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采用圓柱形設計,采用翻蓋式或套接式設計;采用翻蓋式設計時,蓋子與內盒主題連于一體,上蓋設有凸緣,以方便將其打開或扣緊;采用套接式設計時,蓋子和內盒主體獨立,二者通過套接方式連接。作為優選的,所述樣品內盒的底部設有用于固定放置一個釘形或圓柱形掃描電鏡樣品座的孔位。作為優選的,在上述硅藻檢驗樣品盒中,所述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的內徑30mm-50mm,外徑32mm-52mm,高25mm-40mm;作為優選的,在上述硅藻檢驗樣品盒中,樣品內盒的數量為4-8個,底座上設置相應數量的盒位用于放置樣品內盒。作為優選的,在上述硅藻檢驗樣品盒中,還設有用于盛放樣品內盒及底座的樣品外盒,所述樣品外盒上印有樣品信息欄(包括案件編號,樣品名稱,制樣時間,制樣人姓名、分析時間、分析者姓名等)。樣品外盒上設有用于了解樣品處理狀態、防止樣品被人為破壞的防揭標簽。樣品外盒的外表面還設有密封性薄膜外包裝,用于封裝樣品外盒,防止樣品盒被污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步驟少,操作簡便。硅藻檢驗中,在完成消解、抽濾過程后,將濾膜直接粘于樣品內盒中的掃描電鏡樣品座上的導電膠上,濾膜(連同樣品座)經鍍膜導電處理后,將其(連同樣品座)放入樣品內盒,扣緊蓋,再將樣品內盒置于樣品外盒中。樣品可于樣品外盒內長期保存。(2)硅藻損失少。掃描電鏡樣品座被固定于樣品盒內,移動樣品盒時,濾膜相對位置固定,因移動樣品盒造成的硅藻損失大大減少。(3)樣品管理方便、合理。所采用的樣品盒可放置4-8個樣品,一宗案件中的物證樣品(通常為4-6個)可集中放置于一個樣品盒內,樣品盒上附有樣品信息和防揭標簽,方便樣品管理,防止樣品被人為破壞,保護證據鏈的完整性。(4)防污染。樣品盒所有材料均一次性使用,每個樣品均被放置于獨立的樣品內盒中,未使用的樣品外盒采用塑料薄膜包裝,使用后樣品外盒貼有防揭標簽,有效地防止污染發生。(5)適用范圍廣。采用釘形或圓柱形樣品座,可適用于目前市場上所有型號掃描電鏡分析。附圖說明圖1為硅藻檢驗樣品盒正面示意圖。圖2為硅藻檢驗樣品盒A-A剖面示意圖。圖3為硅藻檢驗樣品盒側面示意圖。圖4為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的翻蓋式結構示意圖。圖5為釘形掃描電鏡樣品座與樣品盒的配合結構示意圖。圖6為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的套接式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6所示,一種硅藻檢驗樣品盒,包括若干個帶有蓋子11的樣品內盒1以及用于放置樣品內盒的底座2;樣品內盒1內設有掃描電鏡樣品座3,掃描電鏡樣品座3表面設有導電膠4。所述掃描電鏡樣品座3可以為釘形或圓柱形樣品座,材質為鋁或銅,其直徑為12mm-35mm。所述導電膠的基質材料可以為碳、銅或銀。進一步的,所述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1采用圓柱形設計,采用翻蓋式或套接式設計;采用翻蓋式設計時,蓋子與內盒主體連于一體,上蓋設有凸緣,以方便將其打開或扣緊;采用套接式設計時,蓋子和內盒主體獨立,二者通過套接方式連接。如圖4和6所示。進一步的,所述樣品內盒1的底部設有用于固定放置一個釘形或圓柱形掃描電鏡樣品座的孔位12,如圖5所示。進一步的,所述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1的內徑30mm-50mm,外徑32mm-52mm,高25mm-40mm;材質為透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進一步的,樣品內盒1的數量為4-8個,底座上設置相應數量的孔位用于放置樣品內盒。如圖1所示,樣品內盒1的數量是6個。進一步的,還設有用于盛放樣品內盒及底座的樣品外盒;所述樣品外盒上印有樣品信息欄,包括案件編號、樣品名稱、制樣時間、制樣人姓名、分析時間或分析者姓名;樣品外盒上設有防揭標簽。樣品外盒的外表面還設有密封性薄膜外包裝;工作時,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取出樣品內盒:撕去上述硅藻樣品盒表面的密封性薄膜外包裝,打開樣品外盒并從中取出樣品內盒1。(2)粘貼濾膜:打開樣品內盒蓋11,用鑷子夾取真空抽濾裝置上的濾膜,將其平整地粘貼于樣品內盒中的掃描電鏡樣品座表面的導電膠4上,(3)濾膜導電處理:將濾膜(連同樣品座)放入真空鍍膜儀(或離子濺射儀)內進行鍍膜(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硅藻檢驗樣品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個帶有蓋子(11)的樣品內盒(1)以及用于放置樣品內盒的底座(2);樣品內盒(1)內設有掃描電鏡樣品座(3),掃描電鏡樣品座(3)表面設有導電膠(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硅藻檢驗樣品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個帶有蓋子(11)的樣品內盒(1)以及用于放置樣品內盒的底座(2);樣品內盒(1)內設有掃描電鏡樣品座(3),掃描電鏡樣品座(3)表面設有導電膠(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檢驗樣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掃描電鏡樣品座(3)為釘形或圓柱形樣品座,其直徑為12mm-35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檢驗樣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有蓋子的樣品內盒(1)采用圓柱形設計,采用翻蓋式或套接式設計;采用翻蓋式設計時,蓋子與內盒主題連于一體,上蓋設有凸緣,以方便將其打開或扣緊;采用套接式設計時,蓋子和內盒主體獨立,二者通過套接方式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檢驗樣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樣品內盒(1)的底部設有用于固定放置一個釘形或圓柱形掃描電鏡樣品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超,胡孫林,溫錦鋒,趙建,林賢文,郭秀麗,陳菊華,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廣州益典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