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板、底座及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底端,所述底座與所述散熱器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液晶顯示裝置通過散熱器固定底座,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結構簡化、液晶顯示裝置的零件減少及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裝配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家電
,特別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通常通過一個或多個底座固定于水平支撐面上。液晶顯示裝置在其顯示主體的底部裝設有專用于固定底座的底座支撐,底座支撐上設有固定結構,再通過該固定結構令顯示主體與液晶顯示裝置的底座連接固定,從而使得液晶顯示裝置能安放于水平支撐面上。但是這種固定方案需要設置專用的底座支撐,導致液晶顯示裝置結構復雜、零件增多及裝配效率低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旨在簡化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減少液晶顯示裝置的零件及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裝配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板、底座及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底端,所述底座與所述散熱器固定。優選地,所述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后殼,所述散熱器設于所述后殼和所述背板之間,所述散熱器和所述后殼之間形成有導槽,所述導槽供所述底座部分插入。優選地,所述后殼包括底壁、與該底壁相對應的頂壁及設于該底壁及頂壁之間的導槽,所述導槽于該底壁設有開口供所述底座插入。優選地,所述導槽的底壁設有安裝孔,所述散熱器對應于所述安裝孔設有螺接孔,所述底座的插入所述導槽的部分上設有配合孔,螺釘穿過所述安裝孔及所述配合孔后固定于所述螺接孔,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散熱器。優選地,所述散熱器表面在對應所述導槽的頂端位置凸出形成有一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形成所述導槽的槽底;所述底座插入所述導槽到達預設位置時與所述限位塊抵接。優選地,所述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固定于該背板的前表面,所述散熱器固定于該背板的后表面,所述散熱器包括固定于背板的后表面的散熱部,和與所述散熱部連接并延伸至所述背板的前表面一側的安裝部;所述安裝部與所述光源連接。優選地,所述背板的底端設有沿著其底邊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安裝部呈沿著所述缺口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條狀,所述安裝部穿過所述缺口;所述光源沿著所述安裝部的長度方向設置。優選地,所述散熱器為拉鋁件,所述散熱部整體呈板狀,所述散熱部的底部向前翻邊形成所述安裝部,所述光源裝設于所述安裝部的上表面。優選地,所述底座部分貼設于所述散熱部的表面,并與所述散熱部螺接固定。優選地,該底座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底座分別臨近于該背板的兩側設置用于支撐所述背板。本技術中液晶顯示裝置通過散熱器來固定底座,相對于散熱器僅提供散熱功能,而通過專用的底座支撐來固定底座的其他方案,本技術不需設置專用的底座支撐結構,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結構簡化、零件減少及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裝配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液晶顯示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液晶顯示裝置的分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板、散熱器和底座的裝配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A區域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中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的B區域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1中液晶顯示裝置的后殼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中的C區域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背板400后殼110后表面410底壁120缺口420開口200散熱器421第一邊210散熱部422第二邊211限位塊423第三邊212螺接孔424第四邊220安裝部430導槽300底座440擋件310配合孔450安裝孔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后,在本技術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后,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前。本技術提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圖1至圖8示出了本技術液晶顯示裝置的較佳實施例。其中,圖1為本技術液晶顯示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液晶顯示裝置的分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板、散熱器和底座的裝配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A區域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中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的B區域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1中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殼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中的C區域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看圖1及圖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板100、底座300及散熱器200。。所述背板100包括前表面和與所述前表面背對的后表面110。該背板100的前表面一側用于安裝液晶面板、中框和前殼等零部件;背板100的后表面110一側用于安裝后殼400等零部件。所述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光源(未示出),所述光源裝設于所述背板100的前表面一側。本實施例的圖中由于視角問題并未示出該光源,可以理解的是,光源設于背板100的前表面一側,從而對背板100前側的光學元件進行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板、底座及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底端,所述底座與所述散熱器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板、底座及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
熱器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底端,所述底座與所述散熱器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顯示裝置
還包括后殼,所述散熱器設于所述后殼和所述背板之間,所述散熱器和所述
后殼之間形成有導槽,所述導槽供所述底座部分插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殼包括底壁、
與該底壁相對應的頂壁及設于該底壁及頂壁之間的導槽,所述導槽于該底壁
設有開口供所述底座插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槽的底壁設
有安裝孔,所述散熱器對應于所述安裝孔設有螺接孔,所述底座的插入所述
導槽的部分上設有配合孔,螺釘穿過所述安裝孔及所述配合孔后固定于所述
螺接孔,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散熱器。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表面在
對應所述導槽的頂端位置凸出形成有一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形成所述導槽的
槽底;所述底座插入所述導槽到達預設位置時與所述限位塊抵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冬冬,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