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機械監控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遠程機械監控系統。它包括顯示屏、報警器、GPS終端、用于數據傳輸的CAN總線、用于數據無線傳輸的無線模塊、用于讀寫信號的讀寫器、若干個用于檢測工作的傳感器、若干個用于整理信號的單片機和若干個用于提供數據信息的RFID標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傳感器和RFID標簽實時采集機械工作信號;同時,通過CAN總線實現信號的傳遞;并且,通過無線模塊和遠程監控服務中心實現物聯網通訊,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監控
,尤其是一種遠程機械監控系統。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自2000年以來,我國工程機械呈現爆發式發展的態勢,工程機械產銷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機械行業的迅猛發展,對工程機械產品及其制造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工程機械產品及其制造智能化的前提是對工程機械實現全面、全生命周期監控。物聯網技術是自20世紀9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信息技術,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系統可以自動地、實時地對物體進行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并觸發相應事件,應用物聯網技術開發工程機械監控系統,將會實現工程機械全面的壽命周期、全面的監控。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遠程機械監控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遠程機械監控系統,它包括CAN總線、讀寫器、顯示屏、報警器、GPS終端、無線模塊、遠程監控服務中心、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若干個傳感器、若干個單片機和若干個RFID標簽;所述每個傳感器實時監測機械工作的動態信號并將信號輸入至相對應的單片機,所述單片機將信號進行整理并將真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所述每個RFID標簽實時采集機械工作的靜態信號并將信號均輸入至讀寫器,所述讀寫器將信號進行讀寫處理并將處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所述CAN總線將收集到的信號輸入至GPS終端,所述GPS終端將信號進行轉換并將轉換后的信號輸入至無線模塊,所述無線模塊通過物聯網通訊將信號傳送至遠程監控服務中心,所述遠程監控服務中心通過數據傳輸輸入至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所述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將信號進行對比之后反饋給遠程監控服務中心,所述遠程監控服務中心將信號依次反饋給無線模塊、GPS終端和CAN總線,所述CAN總線則將反饋的信號輸入至顯示屏和報警器。每個所述單片機均電性連接有復位電路。優選地,所述復位電路包括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單片機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并聯有第一二極管并分別通過第三電阻、第一電容和第二電容接地,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還通過依次串聯的第四電阻和開關接地,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入電源,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通過第一電阻接入電源并通過第二電阻接地。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術通過傳感器和RFID標簽實時采集機械工作信號;同時,通過CAN總線實現信號的傳遞;并且,通過無線模塊和遠程監控服務中心實現物聯網通訊,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復位電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技術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遠程機械監控系統,它包括CAN總線5、讀寫器2、顯示屏11、報警器10、GPS終端6、無線模塊7、遠程監控服務中心8、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9、若干個傳感器3、若干個單片機4和若干個RFID標簽1;每個傳感器3實時監測機械工作的動態信號并將信號輸入至相對應的單片機4,單片機4將信號進行整理并將真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5,每個RFID標簽1實時采集機械工作的靜態信號并將信號均輸入至讀寫器2,讀寫器2將信號進行讀寫處理并將處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5,CAN總線5將收集到的信號輸入至GPS終端6,GPS終端6將信號進行轉換并將轉換后的信號輸入至無線模塊7,無線模塊7通過物聯網通訊將信號傳送至遠程監控服務中心8,遠程監控服務中心8通過數據傳輸輸入至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9,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9將信號進行對比之后反饋給遠程監控服務中心8,遠程監控服務中心8將信號依次反饋給無線模塊7、GPS終端6和CAN總線5,CAN總線5則將反饋的信號輸入至顯示屏11和報警器10,每個單片機4均電性連接有復位電路12。本實施例通過傳感器3和RFID標簽1實時采集機械工作信號,采集到的信號通過單片機4進行整理,其單片機4的安全工作則通過復位電路12進行實時保護;同時,通過CAN總線5實現信號的傳遞;并且,通過無線模塊7和遠程監控服務中心8實現物聯網通訊。本實施例工作時,則通過傳感器3和RFID標簽實1時監測機械工作時各種信號,此信號經整理后則利用無線模塊7、遠程監控服務中心8實現信息的交接,本實施例反饋回的信號則通過顯示屏11進行顯示,當其監測的信號數值與正常數值差過大時,則通過報警器10發出警報。本實施例的復位電路12可采用如圖2所示的電路結構,即包括第一三極管Q1,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單片機4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并聯有第一二極管D1并分別通過第三電阻R3、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接地,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還通過依次串聯的第四電阻R4和開關K接地,第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入電源,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通過第一電阻R1接入電源并通過第二電阻R2接地。本電路利用第一二極管D1、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構成抗干擾電路,利用第一二極管D1和第一電容C1除去電路內部干擾,并利用第二電容C2可以有效抑制外界高頻的干擾,從而提高整體的抗干擾能力,本電路的基本工作過程為:當輸入的電源電壓正常工作時,電源通過第一電阻R1進行分壓,一部分提供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并將另一部分電壓加于第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此時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導出一高電平至單片機4,電路正常工作,同時對第一電容C1充電;當電路工作電源的電壓低于最低極限電壓時,第一三極管Q1截止,第一二極管D1使第一電容C1迅速放電,使輸出電平從高轉為低,從而輸出一低電平至單片機4,進行復位處理。同時,對于不同阻值的需求,則可通過斷開開關K和閉合開關K進行所需頻率上限的阻值調整。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遠程機械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CAN總線、讀寫器、顯示屏、報警器、GPS終端、無線模塊、遠程監控服務中心、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若干個傳感器、若干個單片機和若干個RFID標簽;所述每個傳感器實時監測機械工作的動態信號并將信號輸入至相對應的單片機,所述單片機將信號進行整理并將真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所述每個RFID標簽實時采集機械工作的靜態信號并將信號均輸入至讀寫器,所述讀寫器將信號進行讀寫處理并將處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所述CAN總線將收集到的信號輸入至GPS終端,所述GPS終端將信號進行轉換并將轉換后的信號輸入至無線模塊,所述無線模塊通過物聯網通訊將信號傳送至遠程監控服務中心,所述遠程監控服務中心通過數據傳輸輸入至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所述機械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將信號進行對比之后反饋給遠程監控服務中心,所述遠程監控服務中心將信號依次反饋給無線模塊、GPS終端和CAN總線,所述CAN總線則將反饋的信號輸入至顯示屏和報警器;每個所述單片機均電性連接有復位電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遠程機械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CAN總線、讀寫器、顯
示屏、報警器、GPS終端、無線模塊、遠程監控服務中心、機械故障診斷專家
系統、若干個傳感器、若干個單片機和若干個RFID標簽;
所述每個傳感器實時監測機械工作的動態信號并將信號輸入至相對應的
單片機,所述單片機將信號進行整理并將真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所
述每個RFID標簽實時采集機械工作的靜態信號并將信號均輸入至讀寫器,所
述讀寫器將信號進行讀寫處理并將處理后的信號輸入至CAN總線,所述CAN
總線將收集到的信號輸入至GPS終端,所述GPS終端將信號進行轉換并將轉
換后的信號輸入至無線模塊,所述無線模塊通過物聯網通訊將信號傳送至遠
程監控服務中心,所述遠程監控服務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青,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培華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