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添紗網眼提花布,用于制作服裝,其透氣、保暖、吸濕性能好、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連接處強度好。支撐部位于第一組分空腔中,支撐部將第一組分空腔分隔為兩部分;第二組分由D形部和連接部組成;D形部的橫截面為D字形;連接部一端與D形部相連,另一端與優弧形部相連;在連接部上開有第二凹槽;連接部的中部開有腰型孔;外周體的橫截面為圓環形,外周體上開有第三凹槽;中心體位于外周體內,中心體橫截面為十字形;中空纖維單絲孔的橫截面為扇形;所述的皮芯型復合纖維紗線由皮芯型復合纖維單絲紡成;皮芯型復合纖維單絲的皮層的橫截面的外輪廓線為圓形,芯層的橫截面的外輪廓線由四個半徑相同且首尾相連的半圓組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添紗網眼提花布,用于制作服裝。
技術介紹
并列型復合纖維:沿纖維縱向兩種組分聚合物分列于纖維兩側的復合纖維,又稱雙邊結構型和半月型纖維,兩組分可以等量,也可以不等量。為防止兩組分聚合物界面剝離,提高纖維性能,兩組分性能不同的聚合物多為同一類聚合物,以增加界面間兩組分聚合物的相容性。兩種聚合物并列在纖維截面上沿徑向并列分布,由于兩種組分的不對稱分布,紡得的纖維經拉伸和熱處理后產生收縮差,從而使纖維產生螺旋狀卷曲。由兩種不同組成的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并列型腈綸復合纖維,具有良好的卷曲穩定性,其彈性和蓬松性與羊毛類似。聚酰胺類的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可用來制做長統絲襪和其他針織品。申請人于2015年5月19日申請了一份申請號為201520323253.2的中國專利。在后續研究中發現,當其應用于具有透氣性能的添紗網眼提花布時,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連接處的強度有待加強,而且第二組分的結構也可以進行變化以增加多樣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透氣、保暖、吸濕性能好、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連接處強度好的添紗網眼提花布。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添紗網眼提花布,由提花布層、透氣布層和里布層組成;提花布層固定在透氣布層的上表面,里布層固定在透氣布層的下表面;透氣布層由中空纖維紗線織成;提花布層由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織成;里布層由皮芯型復合纖維紗線織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由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紡成,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由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組成,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相連;第一組分由優弧形部、劣弧形部和支撐部組成;優弧形部的兩端和劣弧形部的兩端相連,優弧形部和劣弧形部圍成第一組分空腔;優弧形部的橫截面為優弧形,劣弧形部的橫截面為劣弧形,第一組分空腔的橫截面為月牙形;支撐部位于第一組分空腔中,其一端與優弧形部相連,另一端與劣弧形部相連,支撐部將第一組分空腔分隔為兩部分;支撐部的橫截面為矩形;在劣弧形部上開有第一凹槽;第二組分由D形部和連接部組成;D形部的橫截面為D字形;連接部一端與D形部相連,另一端與優弧形部相連;在連接部上開有第二凹槽;連接部的中部開有腰型孔;所述中空纖維紗線由中空纖維單絲紡成,所述的中空纖維單絲由外周體和中心體組成;外周體的橫截面為圓環形,外周體上開有第三凹槽;中心體位于外周體內,中心體橫截面為十字形;中空纖維單絲開有中空纖維單絲孔;中空纖維單絲孔的橫截面為扇形;所述的皮芯型復合纖維紗線由皮芯型復合纖維單絲紡成;皮芯型復合纖維單絲的皮層的橫截面的外輪廓線為圓形,芯層的橫截面的外輪廓線由四個半徑相同且首尾相連的半圓組成。本技術所述的第一凹槽為弧形槽。本技術所述的第二凹槽為弧形槽。本技術所述的第一凹槽為多條,平行設置。本技術所述的第二凹槽為兩條,上下相背平行設置。本技術所述的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均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本技術所述的第一組分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第二組分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成。本技術所述的中空纖維單絲孔為4個,均勻環繞中空纖維單絲的中心設置;所述的第三凹槽為4個,4個第三凹槽分別與4個中空纖維單絲孔相對。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的結構使得本技術的透氣、保暖、吸濕性能好,制作的衣服人穿著更加舒適;而透氣布層可以起到透氣作用;加強了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連接處的強度,不易斷裂;里布層貼合皮膚或者內衣,更加舒適。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空纖維單絲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皮芯型復合纖維單絲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解釋而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參見圖1~圖4,本技術實施例由透氣布層13、提花布層12和里布層14組成,提花布層12采用縫合方式固定在透氣布層13的上表面,里布層14采用縫合方式固定在透氣布層13的下表面。提花布層12由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編織而成,編織工藝采用現有技術。該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由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紡成。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由第一組分1和第二組分2組成,第一組分1和第二組分2相連。第一組分1和第二組分2均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或者,第一組分1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第二組分2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成。第一組分1由優弧形部3、劣弧形部4和支撐部5組成。優弧形部3的兩端和劣弧形部4的兩端相連,優弧形部3和劣弧形部4圍成一個第一組分空腔6。優弧形部3的橫截面為優弧形,劣弧形部4的橫截面為劣弧形,第一組分空腔6的橫截面為月牙形。優弧形部3和劣弧形部4的結構,劣弧形部4內凹可以增加透氣性。第一組分空腔6減少了纖維的重量,使得布料的重量更輕,制作的衣服人穿著更加舒適,并且第一組分空腔6內能包含大量靜止空氣,使布料在輕便的同時具有比較好的保暖性能。支撐部5位于第一組分空腔6中,其一端與優弧形部3相連,另一端與劣弧形部4相連,支撐部5將第一組分空腔6分隔為兩部分。支撐部5可對優弧形部3和劣弧形部4起到支撐的作用,防止纖維收到擠壓后變形。支撐部5的橫截面為矩形,支撐效果較好。在劣弧形部4上開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有利于染料的沉淀,方便纖維染色,而且具有吸濕性能,增加了纖維的吸濕性。第一凹槽7為弧形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第一凹槽7為多條,平行設置,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第二組分2由D形部8和連接部9組成。D形部8的橫截面為D字形,這樣第二組分2就具有了D形截面纖維的特性,透氣、保暖、吸濕這些性能比較好;而且D形表面光滑,不易附著細菌和污物。連接部9一端與D形部8相連,另一端與優弧形部3相連。連接部9可加強第一組分1和第二組分2相連部分的強度。在連接部9上開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有利于染料的沉淀,方便纖維染色,而且具有吸濕導氣性能,增加了纖維的吸濕導氣性。第二凹槽10為兩條,上下相背平行設置,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第二凹槽10為弧形槽。連接部9的中部開有腰型孔11,腰型孔11的橫截面為腰型。當第一組分1和第二組分2相對彎曲時,連接部9也發生彎曲,腰型孔11可以對連接部9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防止其破裂變形。透氣布層13由中空纖維紗線織成。該中空纖維紗線由中空纖維單絲紡成。該中空纖維單絲由外周體15和中心體16組成。外周體15的橫截面為圓環形。這樣中空纖維單絲的外表面就具有尋常纖維的優點。外周體15的上開有第三凹槽20,第三凹槽20有利于染料的沉淀,方便纖維染色,而且具有吸濕導氣性能,增加了纖維的吸濕導氣性。中心體16位于外周體15內,其橫截面為十字形。中空纖維單絲開有中空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添紗網眼提花布,由提花布層、透氣布層和里布層組成;提花布層固定在透氣布層的上表面,里布層固定在透氣布層的下表面;透氣布層由中空纖維紗線織成;提花布層由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織成;里布層由皮芯型復合纖維紗線織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由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紡成,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由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組成,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相連;第一組分由優弧形部、劣弧形部和支撐部組成;優弧形部的兩端和劣弧形部的兩端相連,優弧形部和劣弧形部圍成第一組分空腔;優弧形部的橫截面為優弧形,劣弧形部的橫截面為劣弧形,第一組分空腔的橫截面為月牙形;支撐部位于第一組分空腔中,其一端與優弧形部相連,另一端與劣弧形部相連,支撐部將第一組分空腔分隔為兩部分;支撐部的橫截面為矩形;在劣弧形部上開有第一凹槽;第二組分由D形部和連接部組成;D形部的橫截面為D字形;連接部一端與D形部相連,另一端與優弧形部相連;在連接部上開有第二凹槽;連接部的中部開有腰型孔;所述中空纖維紗線由中空纖維單絲紡成,所述的中空纖維單絲由外周體和中心體組成;外周體的橫截面為圓環形,外周體上開有第三凹槽;中心體位于外周體內,中心體橫截面為十字形;中空纖維單絲開有中空纖維單絲孔;中空纖維單絲孔的橫截面為扇形;所述的皮芯型復合纖維紗線由皮芯型復合纖維單絲紡成;皮芯型復合纖維單絲的皮層的橫截面的外輪廓線為圓形,芯層的橫截面的外輪廓線由四個半徑相同且首尾相連的半圓組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添紗網眼提花布,由提花布層、透氣布層和里布層組成;提花布層固定在透氣布層的上表面,里布層固定在透氣布層的下表面;透氣布層由中空纖維紗線織成;提花布層由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織成;里布層由皮芯型復合纖維紗線織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列型復合纖維紗線由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紡成,并列型復合纖維單絲由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組成,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相連;第一組分由優弧形部、劣弧形部和支撐部組成;優弧形部的兩端和劣弧形部的兩端相連,優弧形部和劣弧形部圍成第一組分空腔;優弧形部的橫截面為優弧形,劣弧形部的橫截面為劣弧形,第一組分空腔的橫截面為月牙形;支撐部位于第一組分空腔中,其一端與優弧形部相連,另一端與劣弧形部相連,支撐部將第一組分空腔分隔為兩部分;支撐部的橫截面為矩形;在劣弧形部上開有第一凹槽;第二組分由D形部和連接部組成;D形部的橫截面為D字形;連接部一端與D形部相連,另一端與優弧形部相連;在連接部上開有第二凹槽;連接部的中部開有腰型孔;所述中空纖維紗線由中空纖維單絲紡成,所述的中空纖維單絲由外周體和中心體組成;外周體的橫截面為圓環形,外周體上開有第三凹槽;中心體位于外周體內,中心體橫截面為十字形;中空纖維單絲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振華,曹新堯,
申請(專利權)人:嘉興港恒針織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