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利屬于涂料的制備領域,公開了一種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反應釜本體的頂端設有方形的補料管,補料管的上端設有第一管蓋;補料管內設有兩塊密封板,兩塊密封板分別鉸接于補料管的左、右兩側,兩塊密封板均向下傾斜,且兩塊密封板的活動側相抵,兩塊密封板的下側均與和其位置對應的補料管的側壁之間設有壓簧,兩塊密封板的兩端均分別與補料管的前、后側相抵;還包括撐桿,撐桿與第一管蓋滑動連接,撐桿的下端設有撐頭,撐頭的下端外緣與兩塊密封板相抵。本專利提供的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解決了目前涂料生產需要補加物料時,操作人員需要重新穿上防毒服裝和防毒面罩而導致操作麻煩、影響生產進度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涂料的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
技術介紹
涂料是指覆蓋在被保護或被裝飾的物體表面,并能與被涂物形成牢固附著的連續薄膜。涂料生產的過程就是把顏料固體粒子通過外力進行破碎并分散在樹脂溶液或者乳液中,使之形成一個均勻微細的懸浮分散體。其生產過程主要包括預分散、研磨分散、調漆、凈化包裝等步驟。涂料在分散、調漆的過程中通常會根據漆料的現時情況補加一些物料,然而,在一些涂料,尤其是一些色漆的生產過程中,由于其中的原材料通常都含有較大的毒性,因此,分散的過程通常都是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的,而操作人員在加入原材料時,通常都會穿上防毒服裝和防毒面罩,然而,在需要補加物料時,通常需要補加的量都較少,而為了這較少的量,操作人員還得重新穿上防毒服裝和防毒面罩,操作比較繁瑣,對整個生產的進度也有一定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意在提供一種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以解決目前涂料生產需要補加物料時,操作人員需要重新穿上防毒服裝和防毒面罩而導致操作麻煩、影響生產進度的技術問題。本方案中的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反應釜本體的側壁上設有進料管,進料管的端部設有密封蓋;反應釜本體的頂端設有方形的補料管,補料管的上端設有第一管蓋;補料管位于反應釜本體上方的側壁上設有加料管,加料管處設有第二管蓋;補料管內位于加料管的下方設有兩塊密封板,兩塊密封板分別鉸接于補料管的左、右兩側,兩塊密封板均向下傾斜,且兩塊密封板的活動側相抵,形成一個朝向上側的夾角,兩塊密封板的下側均與和其位置對應的補料管的側壁之間設有壓簧,兩塊密封板的兩端均分別與補料管的前、后側相抵;還包括撐桿,撐桿與第一管蓋滑動連接,撐桿的下端設有撐頭,撐頭的下端外緣與兩塊密封板相抵。采用本方案中的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反應釜本體提供分散、反應的空間,反應釜本體的側壁上設有進料管,便于原材料的加入,進料管的端部設有密封蓋,避免有毒氣體等泄漏至空氣中;反應釜本體的頂端設有方形的補料管,補料管用于盛裝待補加的物料,補料管的上端設有第一管蓋,第一管蓋一方面用于密封補料管,另一方面用于對撐桿實現支撐;補料管上設有加料管,加料管用于將待補加的物料加入至補料管內。補料管內設有兩塊密封板,兩塊密封板可以將補料管的上部空間與反應釜本體分隔開,避免補料管內的物料直接掉入至反應釜本體內;兩塊密封板分別鉸接于補料管的左、右兩側,即兩塊密封板均能圍繞補料管的左、右兩側側壁旋轉,兩塊密封板的下側均與和其位置對應的補料管的側壁之間設有壓簧,從而密封板在上方壓力的作用下可實現向下的轉動,而在未受上方壓力的作用下可實現向上的回復轉動,從而實現兩塊密封板的開閉,即實現補料管下端的開閉;兩塊密封板的兩端均分別與補料管的前、后側相抵,從而可避免物料從密封板的兩端和補料管的前、后側之間的空隙掉落至反應釜本體內。還包括撐桿,撐桿與第一管蓋滑動連接,從而撐桿可進行上、下的滑動,撐桿的下端設有撐頭,撐頭向下運動可從上方對兩塊密封板施加壓力,將兩塊密封板向兩側撐開,使得兩塊密封板之間露出縫隙,便于補料管內的物料向下滴落至反應釜內。本技術的技術原理及技術效果為:兩塊密封板的活動側在壓簧的作用下相抵,從而使得補料管的下端密封;將待補加的物料加入至補料管內,向下滑動撐桿,撐桿即可帶動撐頭向下運動,撐頭向下運動對兩塊密封板施加壓力,使得兩塊密封板分開、露出縫隙,物料從該縫隙滴落至反應釜內,實現物料的補加;補加完畢后,向上滑動撐桿,撐桿即可帶動撐頭向上運動,撐頭與密封板脫離,從而兩塊密封板在壓簧的作用下做回復運動,直至閉合。本技術的技術效果為:由于在補加物料的過程中,操作人員無需直接與待補加的物料接觸,也無需將反應釜本體進料管處的密封蓋打開與內部的有毒氣體接觸,因此,操作人員無需重新穿上防毒服裝以及防毒面罩,操作簡單,節省了時間,保證了涂料生產的進度。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優選方案一:所述撐頭的縱截面呈上底朝上的等腰梯形狀。相對于其他形狀的撐頭,撐頭向下運動時,可以較快地與兩塊密封板接觸、相抵,將兩塊密封板撐開,而且由于其上端較為狹窄,其占用補料管內的空間小。優選方案二:基于優選方案一,所述撐頭的兩個側面與底面均圓弧過渡。從而可減小撐頭與密封板之間的摩擦。優選方案三:基于優選方案二,所述兩塊密封板的活動側均設有彈性墊。彈性墊可增強兩塊密封板相抵時的密封性,避免物料直接滴入至反應釜本體內。優選方案四:基于優選方案三,所述兩塊密封板的下側均與和其位置對應的補料管的側壁之間設置的壓簧有兩根。兩根壓簧可使兩塊密封板的受力更平穩。【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撐桿1、進料管2、補料管3、加料管4、撐頭5、密封板6、壓簧7、反應釜本體8。如圖1所示,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爸,包括反應爸本體8,反應Il本體8的側壁上設有進料管2,用于原材料的加入,進料管2的端部處設有密封蓋;反應釜本體8的頂端設有方形的補料管3,方形補料管3的側壁包括左側、右側、前側和后側,補料管3的上端設有第一管蓋;補料管3位于反應釜本體8上方的側壁上設有加料管4,加料管4處設有第二管蓋;補料管3內位于加料管4的下方設有兩塊密封板6,兩塊密封板6分別鉸接于補料管3的左側和右側,兩塊密封板6均向下傾斜,兩塊密封板6的活動側均設有橡皮墊,且兩塊密封板6的活動側相抵,形成一個朝向上側的夾角,兩塊密封板6的下側均與和其位置對應的補料管3的側壁之間設有兩根壓簧7,即一塊密封板6和左側之間設有兩根壓簧7,另一塊密封板6和右側之間設有兩根壓簧7,兩塊密封板6的兩端均分別與補料管3的前、后側相抵,避免物料從密封板6和補料管3的前、后側之間的空隙掉落至下方。反應釜本體8還包括撐桿I,撐桿I與第一管蓋螺紋連接,撐桿I的下端設有撐頭5,撐頭5的縱截面呈上底朝上的等腰梯形狀,撐頭5的兩個側面與底面均圓弧過渡,且撐頭5的下端外緣與兩塊密封板6相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進料管2向反應釜本體8內加入原材料,用密封蓋將進料管2密封;打開第二管蓋,通過加料管4向補料管3內加入待補加的物料,將第二管蓋密封上;當需要補加物料時,擰動撐桿I,使得撐桿I帶動撐頭5向下運動,撐頭5將兩塊密封板6向外撐開,使得兩塊密封板6之間露出縫隙,物料則通過該縫隙滴落至下方,實現物料的補加;補加完畢后,反方向擰動撐桿I,使得撐桿I帶動撐頭5向上運動,兩塊密封板6在壓簧7的作用下做回復運動,實現重新密封。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主權項】1.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釜本體,反應釜本體的側壁上設有進料管,進料管的端部設有密封蓋;反應釜本體的頂端設有方形的補料管,補料管的上端設有第一管蓋;補料管位于反應釜本體上方的側壁上設有加料管,加料管處設有第二管蓋;補料管內位于加料管的下方設有兩塊密封板,兩塊密封板分別鉸接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便于補料的色漆生產用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釜本體,反應釜本體的側壁上設有進料管,進料管的端部設有密封蓋;反應釜本體的頂端設有方形的補料管,補料管的上端設有第一管蓋;補料管位于反應釜本體上方的側壁上設有加料管,加料管處設有第二管蓋;補料管內位于加料管的下方設有兩塊密封板,兩塊密封板分別鉸接于補料管的左、右兩側,兩塊密封板均向下傾斜,且兩塊密封板的活動側相抵,形成一個朝向上側的夾角,兩塊密封板的下側均與和其位置對應的補料管的側壁之間設有壓簧,兩塊密封板的兩端均分別與補料管的前、后側相抵;還包括撐桿,撐桿與第一管蓋滑動連接,撐桿的下端設有撐頭,撐頭的下端外緣與兩塊密封板相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全孫,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百齊居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