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左金方)與5?FU聯合在制備治療腸癌的藥物中的用途。左金方與5?FU聯合用藥,顯著提高了細胞的存活率,大幅降低了5?FU的毒副作用,通過促進細胞中Bax蛋白的高表達和Bcl?2、Survivin蛋白的低表達,促進腸癌細胞HT?29的凋亡,比左金方,或者5?FU單獨用藥對腸癌的治療效果更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復方左金方與化療藥物聯合治療的新用途。
技術介紹
大腸癌是消化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每年全球有約120萬名患者被確診為結直腸癌,而有超過60萬名患者直接或間接死于結直腸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男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于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在40歲以下年齡段較低,但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大腸癌是中國最常見也是目前最受關注的惡性腫瘤之一。從9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的結直腸癌發病率開始逐年下降,但是中國等亞洲發展中國家仍逐年上升,在男性患者中這一流行病學特征更加明顯,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手術被認為是目前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結腸癌發病的隱蔽性和診療手段的局限性,多數結腸癌發現時已進入結腸癌發病中晚期,不適于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對腸癌一般采取以化療為主、放療、生物免疫治療等為輔的治療手段。但化療有巨大的不良反應,導致急性肝損傷和腎臟損傷等,大大限制了化療藥物用量,阻礙了藥物功效的發揮,此外放療治療容易導致放射性腦、脊髓損傷、放射性腦神經損傷、放射性唾液腺損傷以及放射性的后誘發癌等并發癥。因此,中醫藥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腸癌越來越顯出優勢。中醫藥對大腸癌的治療研究已經涉及腫瘤發生、發展、死亡、衰老等領域,在大腸癌治療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大量醫療實踐證明:中醫藥配合大腸癌手術切除后的輔助治療(化學、靶向、基因、放射、內分泌、生物療法等),對降低復發、減輕毒副反應、延長病人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都有明顯的優勢.此外,中醫藥的成本相對較低,實用性廣。但是中藥抗腸癌制劑單調,療效不確切,目前尚無具有廣泛治療作用的臨床制劑問世,大多數中藥制劑為輔助治療用藥,其臨床應用缺乏規范,且應用效果不理想,嚴重制約了抗腸癌中藥及其復方的廣泛應用和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左金方(ZoujinPerscription)出自《丹溪心法》,由君藥黃連(CoptischinensisFr)和佐使藥吳茱萸(Evodiarutaecarp(Juss.)benth.)按6:1重量比例組成,被各藥典收載,其藥性偏寒,主治肝郁化火,胃失和降,脅痛脘痞、嘔吐吞酸、嘈雜似饑、脈弦數而口苦舌赤等偏于胃火較甚者?,F代醫理研究表明左金方有保護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抗潰瘍、影響胃腸運動的作用。目前臨床常用于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近來,研究證明左金方能誘導體外培養腸癌細胞HT-29的凋亡,它通過上調腫瘤組織中的Bax蛋白的表達,降低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達,顯著抑制了人腸癌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長。目前以術前氟尿嘧啶(5-FU)為基礎的放化療是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5-FU是放療增敏劑,但對有遠處轉移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會帶來一些如肛門和性功能損傷的問題,且不能使生存期進一步延長。所以,由于5-FU具有生物利用度低,對腫瘤細胞選擇性小,毒副作用大,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等缺點,大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中國專利申請101785807A公開了質量比為6:1的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在制備治療胃癌藥物中的應用,以及中藥復方左金方在制備治療胃癌藥物中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與5-FU(5-氟脲嘧啶)聯合在制備治療腸癌藥物中的用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與5-FU(5-氟脲嘧啶)聯合用于治療腸癌,優選的是將質量比為6:1的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與化學治療劑5-氟脲嘧啶聯合應用,更優選的是以中藥復方左金方的制備方式制備所述提取物,因此復方左金方以及依據該復方制備的左金丸均包含在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以左金方為基礎藥方,添加其他輔助藥材制備的復方藥物也包含在本專利技術中。在腸癌的治療中,所述聯合是指同時給藥或者序慣給藥,即在給予患者提取物之前或者同時或者之后給予5-FU。本專利技術通過細胞體外試驗證明,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與5-FU聯合用藥比提取物單獨,或者5-FU單獨用藥對腸癌的治療效果更好。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與5-FU聯合用藥,顯著提高了FHC人正常結腸直腸粘膜上皮細胞的存活率,大幅降低了5-FU的細胞毒性作用,通過促進HT-29細胞中Bax蛋白的高表達和Bcl-2、Survivin蛋白的低表達,促進人腸癌細胞的凋亡。本專利技術的研究成果對降低臨床抗腸癌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大的意義。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左金方作用于FHC人結腸直腸粘膜上皮細胞的CCK-8試驗結果,顯示提取物濃度、作用時間與FHC存活率的關系;圖2是本專利技術5-FU作用于FHC人結腸直腸粘膜上皮細胞的CCK-8試驗結果,顯示5-FU濃度、作用時間與FHC存活率的關系;圖3是本專利技術左金方作用于結腸癌細胞HT-29的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提取物濃度、作用時間與HT-29凋亡率的關系;圖4是本專利技術5-FU作用于結腸癌細胞HT-29的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5-FU濃度、作用時間與HT-29凋亡率的關系;圖5是空白對照,1.00μg/mL左金方,50.0μg/mL5-FU以及1.00μg/mL左金方聯合50.0μg/mL5-FU分別作用FHC細胞24h的CCK-8試驗結果,顯示特定濃度的提取物、5-FU、提取物聯合5-FU與FHC存活率的關系;圖6是空白對照,1.00μg/mL左金方,100.0μg/mL5-FU以及1.00μg/mL左金方聯合100.0μg/mL5-FU分別作用FHC細胞24h的CCK-8試驗結果,顯示特定濃度的提取物、5-FU、提取物聯合5-FU與FHC存活率的關系;圖7是空白對照,1.00μg/mL提取物,50.0μg/mL5-FU,1.00μg/mL提取物聯合50.0μg/mL5-FU分別作用HT-29細胞的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特定濃度的提取物、5-FU、提取物聯合5-FU與HT-29凋亡率的關系;圖8是空白對照,1.00μg/mL提取物,100.0μg/mL5-FU,1.00μg/mL提取物聯合100.0μg/mL5-FU分別作用HT-29細胞的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特定濃度的提取物、5-FU、提取物聯合5-FU與HT-29凋亡率的關系;圖9是空白對照,1.00μg/mL左金方,100.0μg/mL5-FU,1.00μg/mL左金方聯合100.0μg/mL5-FU分別作用HT-29細胞24h,調節細胞中BAX、Bcl-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與5?氟尿嘧啶聯合在制備治療腸癌的藥物中的用途。
【技術特征摘要】
1.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與5-氟尿嘧啶聯合在制備治療腸癌的藥物中的
用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為質量比
為6:1的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提取物為水提物。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聯合為將5-氟尿嘧啶在中藥黃連與吳
茱萸的提取物之前、同時或者之后給予患者。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中藥黃連與吳茱萸的提取物按照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惠旻,周紅祖,周禹練,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