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包括圓筒狀的過濾單元以及過濾單元內部豎直設置的生物填料,過濾單元頂端設有固定生物填料的支撐件,所述的過濾單元包括圓筒狀的內濾網、套設在內濾網外部的外濾網以及填充在外濾網、內濾網之間的濾料構成,內濾網在豎直方向上為波紋狀結構,所述的生物填料包括固定件以及設置在固定件上的填料件,固定件為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間設有間隔桿,結構獨特,過濾的效果較好,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污水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濾料。
技術介紹
濾料子啊水處理領域中處于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污水處理濾池還是給水過濾濾池,濾料都起到核心作用。現有的濾料主要有天然濾料如:石英砂、沸石、無煙煤等,人工濾料如:活性炭、陶瓷粒等,這些濾料使用的形式單一,采用的過濾結構較為簡單,雖然能夠起到過濾作用,但是過濾的效果到不到最大化,難以發揮濾料的特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濾料,結構獨特,過濾的效果較好,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種污水處理濾料,包括圓筒狀的過濾單元以及過濾單元內部豎直設置的生物填料,過濾單元頂端設有固定生物填料的支撐件,所述的過濾單元包括圓筒狀的內濾網、套設在內濾網外部的外濾網以及填充在外濾網、內濾網之間的濾料構成,內濾網在豎直方向上為波紋狀結構,所述的生物填料包括固定件以及設置在固定件上的填料件,固定件為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間設有間隔桿。進一步的,所述的濾料為火山巖顆粒,火山巖顆粒的大小直徑為0.5—2_。進一步的,所述的外濾網、內濾網均為高密度的纖維過濾網。進一步的,所述的內濾網內壁與生物填料之間距離不小于15mm。進一步的,內濾網內側設有通氣管道,通氣管道連接外部供氣裝置。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件與外濾網頂端螺紋配合,對應的外濾網頂端為螺紋連接結構,所述的固定件頂端與支撐件活動連接。本技術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內外兩層濾網且中間填充火山巖濾料,外濾網能夠對污水中的顆粒物進行過濾,而火山巖濾料表面粗糙多微孔能夠吸附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內部的生物填料能夠過濾后的污水進行生物降解,消除水中的有害物,并且火山巖濾料本身也便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促使污水生物降解的更為徹底,提高污水處理的效果,過濾吸附與生物降解結合,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率。【附圖說明】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技術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圖1為本技術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支撐件,2為內濾網,3為外濾網,4為火山巖濾料,5為生物填料,5.1為固定件。【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所示的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包括圓筒狀的過濾單元以及過濾單元內部豎直設置的一個生物填料5,生物填料5設置在過濾單元的軸心處,過濾單元頂端設有固定生物填料的支撐件I,過濾單元包括圓筒狀的內濾網2、套設在內濾網2外部的外濾網3以及填充在外濾網3、內濾網2之間的火山巖濾料4構成,火山巖濾料4的顆粒大小直徑為0.5—2mm,直徑小,密度大,提高過濾吸附的效果,外濾網3、內濾網2均為高密度的纖維過濾網,內濾網2在豎直方向上為波紋狀結構,增大了火山巖濾料4與污水的接觸面積,能夠加強吸附效果,能夠附生更多的微生物,外濾網3為平面結構,則便于清潔過濾時附著的污物,支撐件I與外濾網2的頂端螺紋配合,對應的外濾網2的頂端為螺紋連接結構,生物填料5包括固定件5.1以及設置在固定件5.1上的填料件,固定件5.1為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間設有間隔桿,間隔桿使雙螺旋結構的固定件保持相對的間隔,避免填料件結團,引起阻塞,固定件5.1頂端與支撐件I活動連接,便于維護,生物填料5與內濾網2內壁與之間距離不小于15mm,使生物填料5與污水保持充分的接觸,同時避免生物填料5與內濾網2接觸引起結團,內濾網2的內側設有通氣管道,通氣管道連接外部供氣裝置,為生物填料5提供氧氣。實施例2:如圖1所示的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包括圓筒狀的過濾單元以及過濾單元內部豎直設置的多個生物填料5,多個生物填料5設置在過濾單元的中心處,且生物填料5均勻分布排列,多個生物填料5間的間距為15mm,過濾單元頂端設有固定生物填料的支撐件I,過濾單元包括圓筒狀的內濾網2、套設在內濾網2外部的外濾網3以及填充在外濾網3、內濾網2之間的火山巖濾料4構成,火山巖濾料4的顆粒大小直徑為0.5—2mm,直徑小,密度大,提高過濾吸附的效果,外濾網3、內濾網2均為高密度的纖維過濾網,內濾網2在豎直方向上為波紋狀結構,增大了火山巖濾料4與污水的接觸面積,能夠加強吸附效果,能夠附生更多的微生物,支撐件I與外濾網2的頂端螺紋配合,對應的外濾網2的頂端為螺紋連接結構,生物填料5包括固定件5.1以及設置在固定件5.1上的填料件,固定件5.1為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間設有間隔桿,間隔桿使雙螺旋結構的固定件保持相對的間隔,避免填料件結團,引起阻塞,固定件5.1頂端與支撐件I活動連接,便于維護,生物填料5與內濾網2內壁與之間距離不小于15_,使生物填料5與污水保持充分的接觸,同時避免生物填料5與內濾網2接觸引起結團,內濾網2的內側設有通氣管道,通氣管道連接外部供氣裝置,為生物填料5提供氧氣。本濾料的外濾網3、內濾網2對火山巖濾料4起到固持作用,外濾網3、內濾網2結合火山巖濾料4對污水進行高效的過濾,將污水中的顆粒雜質進行濾除,并且火山巖濾料4進行吸附,過濾吸附后的污水被火山巖濾料4上的微生物、生物填料5進行生物降解,過濾、吸附、生物降解結合,大大的消除了污水中的有害物質,本濾料的結構合理,使污水處理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筒狀的過濾單元以及過濾單元內部豎直設置的生物填料,過濾單元頂端設有固定生物填料的支撐件,所述的過濾單元包括圓筒狀的內濾網、套設在內濾網外部的外濾網以及填充在外濾網、內濾網之間的濾料構成,內濾網在豎直方向上為波紋狀結構,所述的生物填料包括固定件以及設置在固定件上的填料件,固定件為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間設有間隔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料為火山巖顆粒,火山巖顆粒的大小直徑為0.5—2_。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濾網、內濾網均為高密度的纖維過濾網。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濾網內壁與生物填料之間距離不小于15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其特征在于:內濾網內側設有通氣管道,通氣管道連接外部供氣裝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件與外濾網頂端螺紋配合,對應的外濾網頂端為螺紋連接結構,所述的固定件頂端與支撐件活動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污水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包括圓筒狀的過濾單元以及過濾單元內部豎直設置的生物填料,過濾單元頂端設有固定生物填料的支撐件,所述的過濾單元包括圓筒狀的內濾網、套設在內濾網外部的外濾網以及填充在外濾網、內濾網之間的濾料構成,內濾網在豎直方向上為波紋狀結構,所述的生物填料包括固定件以及設置在固定件上的填料件,固定件為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間設有間隔桿,結構獨特,過濾的效果較好,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IPC分類】C02F3/00【公開號】CN205241317【申請號】CN201520862309【專利技術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水處理濾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筒狀的過濾單元以及過濾單元內部豎直設置的生物填料,過濾單元頂端設有固定生物填料的支撐件,所述的過濾單元包括圓筒狀的內濾網、套設在內濾網外部的外濾網以及填充在外濾網、內濾網之間的濾料構成,內濾網在豎直方向上為波紋狀結構,所述的生物填料包括固定件以及設置在固定件上的填料件,固定件為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間設有間隔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繼斌,
申請(專利權)人:交美特常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