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關于一種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其主要設有投射光學透鏡,該投射光學透鏡外緣形成有組接部,供與燈殼進行組接結合,且于該燈殼內對應該投射光學透鏡設有發光源,而該投射光學透鏡于對應該發光源的一端形成有入光面,且于該入光面兩側分別凸設形成有弧形入光翼片;由此,使發光源所發出的光線能利用投射光學透鏡的入光面及該入光面兩側的弧形入光翼片進行投射,且所投射重疊出的有效近燈照明區域于兩側向前方延伸形成有照明延伸段,以通過該照明延伸段的形成能具有更為廣泛的照明區域,相對使機車騎士獲得更佳的照明功效,連帶即能增加行車上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尤其是指一種使近燈照明區域于兩側向前方延伸形成有照明延伸段,以通過該照明延伸段的形成能具有更為廣泛的照明區域,相對使機車騎士獲得更佳的照明功效,連帶即能增加行車上的安全性,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的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
技術介紹
各式的車輛不僅可大幅縮短在各地間移動所花費的時間,且能增進人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使得其可說是家家戶戶所必備的用品之一;而一般于各式的車輛上均會依照不同位置處分別設有各種燈具,以于不同狀況下利用不同位置的燈具所發出不同顏色的亮光,而可用來提醒其它駕駛人或路人注意來車位置或行車方向等,同時也能提供駕駛者于昏暗、視線不明處或夜間開車時,具有照射路況確保行車安全的功效目的。其中,就機車頭燈而言,于進行法規驗證時,當近燈的車燈光線照射在10米(公尺)遠的垂直屏幕上,該近燈光型呈一水平直線狀的明暗截止線,劃分出亮區與暗區,而近燈光束投射于地上時僅略呈半圓形狀,請參閱中國臺灣公告于2013年10月11日的第M463226號“LED機車頭燈的結構”,主要包括:一燈殼,設有一開口;一固設于該開口處的反射燈杯;一收容于該燈殼內的散熱模組,設有一穿設該反射燈杯的基部;至少一設于該基部前端處的第一發光元件;至少一設于該基部一側處且水平設置的第二發光元件;及至少一設于該基部另一側處且水平設置的第三發光元件。其中該反射燈杯位于該基部一側處乃設有一提供光源折射角度較遠的遠燈反射部,而反射燈杯位于該基部另一側處乃設有一提供光源折射角度較近的近燈反射部。然而,上述“LED機車頭燈的結構”雖可使第二發光元件經由近燈反射部進行光源投射,達到產生向下折射近燈效果的預期功效,但也在其實際施行使用上發現,該結構經由近燈反射部所投射產生的近燈光型投射于地上時僅略呈半圓形狀,于該近燈光型前端呈一直線狀(請參閱圖5現有的近燈照明區域光型示意圖所示),并無法對機車騎士前方兩側具有較大范圍的照明,造成其近燈光型所能照射的范圍有所限制,致使其在整體結構設計上仍存在有改進的空間。于是,設計人有鑒于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的豐富設計開發及實際制作經驗,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以期達到更佳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本技術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的目的與功效,是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其設有投射光學透鏡,該投射光學透鏡外緣形成有能與燈殼進行連接結合的組接部,該燈殼內對應該投射光學透鏡設有發光源;其中:該投射光學透鏡,其于對應該發光源的一端形成有入光面,該入光面兩側分別凸設形成有弧形入光翼片。如上所述的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其中,該入光面為凹弧狀。如上所述的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其中,該入光面為平面狀。本技術使發光源所發出的光線能利用投射光學透鏡的入光面及該入光面兩側的弧形入光翼片進行投射,且所投射重疊出的有效近燈照明區域于兩側向前方延伸形成有照明延伸段,以通過該照明延伸段的形成能具有更為廣泛的照明區域,相對使機車騎士獲得更佳的照明功效,連帶即能增加行車上的安全性,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附圖說明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其中,圖1: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本技術的組合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本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組合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本技術的近燈照明區域光型示意圖;圖5:現有的近燈照明區域光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1投射光學透鏡11組接部12入光面13弧形入光翼片2燈殼3發光源4有效近燈照明區域5照明延伸段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所運用的
技術實現思路
、目的及其達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現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及圖2本技術的組合剖視結構示意圖所示,本技術主要設有投射光學透鏡1,該投射光學透鏡1外緣形成有組接部11供與燈殼2進行組接結合,且于該燈殼2內對應該投射光學透鏡1設有發光源3;其中:該投射光學透鏡1,其于對應該發光源3的一端形成有入光面12,該入光面12可為凹弧狀或平面狀(請再一并參閱圖3本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組合剖視結構示意圖所示),且于該入光面12兩側分別凸設形成有弧形入光翼片13。如此一來,使得本技術于操作使用時,請再一并參閱圖4本技術的近燈照明區域光型示意圖所示,當該發光源3所發出的光線照射在該投射光學透鏡1的該入光面12及該入光面12兩側的該弧形入光翼片13時,不僅能使該發光源3所發出的光線經該入光面12進行投射,而使之于法規驗證時,在10米(公尺)遠的垂直屏幕上,產生略呈半圓形狀的有效近燈照明區域4,且該發光源3所發出的光線也能經該入光面12兩側的該弧形入光翼片13進行投射,而由于該弧形入光翼片13具有特殊光學設計,使得由該弧形入光翼片13于垂直屏幕上所投射產生的照明區域光型,其會于由該入光面12所投射出的略呈半圓形狀的有效近燈照明區域4兩側向前方延伸形成有照明延伸段5,其中,若弧形入光翼片13光學作用區域寬度越寬,該照明延伸段5斜上延伸與水平線的夾角較小,反之,若弧形入光翼片13光學作用區域的寬度越窄,則該照明延伸段5斜上延伸與水平線的夾角較大,即斜上延伸的線條較陡峭,以能使機車前方照明兩側具有較大范圍的延伸光線,以清楚地辨別行人、道路障礙物、路標等周遭環境,同時于轉彎時使機車具有更為廣泛的照明區域。通過以上所述,本技術結構的組成與使用實施說明可知,本技術與現有機車頭燈結構相較之下,本技術主要使發光源所發出的光線能利用投射光學透鏡的入光面及該入光面兩側的弧形入光翼片進行投射,且所投射重疊出的有效近燈照明區域于兩側向前方延伸形成有照明延伸段,以通過該照明延伸段的形成能具有更為廣泛的照明區域,相對使機車騎士獲得更佳的照明功效,連帶即能增加行車上的安全性,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則和構思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設有投射光學透鏡,該投射光學透鏡外緣形成有能與燈殼進行連接結合的組接部,該燈殼內對應該投射光學透鏡設有發光源;其中:該投射光學透鏡,其于對應該發光源的一端形成有入光面,該入光面兩側分別凸設形成有弧形入光翼片。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兩側延伸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兩側延伸
光型分布的投射式機車頭燈設有投射光學透鏡,該投射光學透鏡外緣形成有能與燈殼
進行連接結合的組接部,該燈殼內對應該投射光學透鏡設有發光源;其中:
該投射光學透鏡,其于對應該發光源的一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晉勛,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福安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