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針對現(xiàn)有的容器蓋結構為基礎設計,引入全新的智能檢測控制結構,通過設計測距傳感器(5)的實時工作,檢測判斷容器蓋是否蓋上尺寸相適應的容器開口端,以此為依據(jù),針對所設計的微型氣泵(6)進行智能控制,實現(xiàn)針對容器內(nèi)空氣的抽真空操作,保持容器內(nèi)存放的物品處于真空環(huán)境,提高物品的保存時間與保存質量;同時配合設計的伸縮桿電機(10)結合蓋板(11),便于在真空狀態(tài)下實現(xiàn)容器的開啟,讓使用變得更加人性化。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屬于智能家居
技術介紹
容器蓋是用于蓋在容器開口上的物件,主要是針對容器內(nèi)的物品實現(xiàn)保護,隨著技術水平和生產(chǎn)工藝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容器蓋的結構也在不斷改進與創(chuàng)新,諸如專利申請?zhí)?201210319458.4,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液體容納蓄水池的蓋子,蓋子包括多孔材料的外層;外層再分為不連續(xù)的獨立隔層。隔層每個都具有到內(nèi)部容積的通道,用于接收空心球體的填充;中央布置收集元件位于獨立隔層的交叉處,一旦填充完球體,該位置實際就是蓋子的質心,并允許位于液體容器表面的蓋子的快速定位和調整;獨立隔層便于控制其中的球體的合并,并允許蓋子的簡單定位和移除,這在現(xiàn)有技術的裝置中是有挑戰(zhàn)性的,上述技術方案設計的蓋子,提供了所有與球體幾何形狀典型相關的優(yōu)點,并且還給蓋子提供了可觀的保溫性能。還有專利號:201310175101.8,公開了一種容器蓋,提供一種全新的結構,包括外套筒和密封蓋,所述密封蓋置于外套筒內(nèi)腔頂部,所述密封蓋的側壁與頂壁之間通過柔性部分連接,所述柔性部分內(nèi)壁上沿圓周方向連接有多個擋片,密封蓋的側壁內(nèi)側設有螺紋部,在密封蓋封裝到容器上之前,所述柔性部分處于自由狀態(tài),每個所述擋片沿軸向向下延伸,在密封蓋初始封裝到容器上時,所述柔性部分處于沿軸向向下的拉伸狀態(tài)并使得所述擋片徑向向內(nèi)傾斜,外套筒的頂壁與密封蓋的頂壁保持固定,容器開啟后再次封閉,所述擋片抵在容器口上方。不僅如此,專利申請?zhí)?201510361369.X,公開了一種電容器蓋體,在蓋子背部上設有兩根凸出的頂桿,蓋子上設有通孔,在蓋子的正面上部設有通孔的外周圍護體;蓋子在背部上設有蓋體的圍封壁,圍封壁外周設有凸出的圍封條;頂桿為矩形條狀體或圓柱體,頂桿的高度不低于蓋子的圍封壁的高度;生產(chǎn)時將電容器封裝蓋兩根凸出的頂桿伸入電容器殼內(nèi),將電容器內(nèi)芯件進行定位固定,避免在灌封澆注時發(fā)生電容器內(nèi)芯移動、上浮,引線從中間開孔穿出,再通過外周圍護體,使引線不易折傷,同時起到提高灌封質量作用。從上述現(xiàn)有技術可以看出,現(xiàn)有的容器蓋,不論是結構,還是功能上均做出了不同程度上的改進,但是現(xiàn)有的容器蓋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依舊存在著不足之處,眾所周知,容器蓋的基本目的是針對容器開口實現(xiàn)封蓋,針對容器內(nèi)的物品實現(xiàn)保存,并且大家都知曉現(xiàn)有市面上的很多產(chǎn)品在售賣的時候都會采取真空保存的方法,以保證產(chǎn)品的質量,因此,現(xiàn)有的容器蓋缺乏了這方面的考慮,并沒有針對所保存的物品實現(xiàn)真正保護,這在該物品的使用或食用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存放物品的變質等情況,因此,現(xiàn)有的容器蓋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用全新電控設計結構,集智能檢測、智能控制技術于一體,具有智能工作抽真空功能的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設計了一種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包括容器蓋本體、擋板、進氣管道、出氣管道、蓋板、壓力傳感器、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的電源、測距傳感器、微型氣栗、伸縮桿電機、濾波電路,壓力傳感器經(jīng)濾波電路與控制模塊相連接;電源經(jīng)過控制模塊分別為測距傳感器、微型氣栗、伸縮桿電機進行供電,同時,電源依次經(jīng)過控制模塊、濾波電路為壓力傳感器進行供電;擋板的尺寸與容器蓋本體內(nèi)頂面的尺寸相適應,擋板與容器蓋本體內(nèi)頂面相平行的設置于容器蓋本體內(nèi)部,擋板一周的邊緣與容器蓋本體的內(nèi)壁密封連接,且擋板與容器蓋本體內(nèi)頂面之間構成腔體;控制模塊、電源、微型氣栗和濾波電路設置于腔體內(nèi)部;濾波電路包括運放器Al、運放器A2和運放器A3,運放器Al的同相輸入端接地,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依次串聯(lián)電阻R3、電阻R2和電阻Rl,電阻Rl上相對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為濾波電路輸入端連接壓力傳感器,并且電阻R3串聯(lián)在運放器Al輸出端與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和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相連,同時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依次與電容Cl、電阻R4串聯(lián),并接地,電容Cl串聯(lián)在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輸出端之間,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與電阻Rl串聯(lián);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電容C2串聯(lián),并接地,且電阻R5串聯(lián)在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3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相連,且運放器A3的輸出端為濾波電路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擋板上設置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口徑與進氣管道的口徑相適應,微型氣栗的進氣口經(jīng)進氣管道與擋板上的第一通孔密封連接;容器蓋本體的頂部設置貫穿其頂部上下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口徑與出氣管道的口徑相適應,微型氣栗的出氣口經(jīng)出氣管道與容器蓋本體頂部的第二通孔密封連接;壓力傳感器設置于容器蓋本體的頂面;容器蓋本體的頂部還設置貫穿其頂部上下面的進氣通孔,進氣通孔的尺寸小于蓋板的尺寸,伸縮桿電機固定設置在腔體內(nèi)部,伸縮桿電機的驅動桿豎直穿過進氣通孔,且伸縮桿電機驅動桿的端部與蓋板表面相垂直連接,蓋板的角度與容器蓋本體的頂部相平行,其中,伸縮桿電機驅動桿收縮時,蓋板隨驅動桿移動密封封蓋在進氣通孔上,伸縮桿電機驅動桿伸長時,蓋板隨驅動桿移動開啟進氣通孔,擋板上還設置至少一個貫穿其上下表面的透氣通孔;容器蓋本體內(nèi)部位于擋板下方的側壁上設置內(nèi)螺紋,用于連接尺寸對應的容器;測距傳感器設置于擋板下表面的邊緣位置,與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所連對應容器開口邊緣的位置相對應。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伸縮桿電機為無刷伸縮桿電機。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測距傳感器為紅外測距傳感器。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控制模塊為單片機。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為紐扣電池。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I)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針對現(xiàn)有的容器蓋結構為基礎設計,引入全新的智能檢測控制結構,通過設計測距傳感器的實時工作,檢測判斷容器蓋是否蓋上尺寸相適應的容器開口端,以此為依據(jù),針對所設計的微型氣栗進行智能控制,實現(xiàn)針對容器內(nèi)空氣的抽真空操作,保持容器內(nèi)存放的物品處于真空環(huán)境,提高物品的保存時間與保存質量;同時配合伸縮桿電機與蓋板的設計,利用所設計的進氣通道,便于在真空狀態(tài)下實現(xiàn)容器的開啟,讓使用變得更加人性化;(2)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中,針對伸縮桿電機,進一步設計采用無刷伸縮桿電機,使得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靜音工作,既保證了所設計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具有的真空開啟功能,又能保證其工作過程不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噪聲影響,體現(xiàn)了設計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3)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中,針對測距傳感器,進一步設計采用紅外測距傳感器,能夠有效適應環(huán)境光線不足的情況,保證了所獲測距結果的準確性,為后續(xù)針對微型氣栗的智能控制,提供了穩(wěn)定的數(shù)據(jù)保障,進而有效提高了整個設計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4)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中,針對控制模塊,進一步設計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包括容器蓋本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擋板(2)、進氣管道(8)、出氣管道(9)、蓋板(11)、壓力傳感器(14)、控制模塊(3),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3)相連接的電源(4)、測距傳感器(5)、微型氣泵(6)、伸縮桿電機(10)、濾波電路(15),壓力傳感器(14)經(jīng)濾波電路(15)與控制模塊(3)相連接;電源(4)經(jīng)過控制模塊(3)分別為測距傳感器(5)、微型氣泵(6)、伸縮桿電機(10)進行供電,同時,電源(4)依次經(jīng)過控制模塊(3)、濾波電路(15)為壓力傳感器(14)進行供電;擋板(2)的尺寸與容器蓋本體(1)內(nèi)頂面的尺寸相適應,擋板(2)與容器蓋本體(1)內(nèi)頂面相平行的設置于容器蓋本體(1)內(nèi)部,擋板(2)一周的邊緣與容器蓋本體(1)的內(nèi)壁密封連接,且擋板(2)與容器蓋本體(1)內(nèi)頂面之間構成腔體(7);控制模塊(3)、電源(4)、微型氣泵(6)和濾波電路(15)設置于腔體(7)內(nèi)部;濾波電路(15)包括運放器A1、運放器A2和運放器A3,運放器A1的同相輸入端接地,運放器A1的反相輸入端依次串聯(lián)電阻R3、電阻R2和電阻R1,電阻R1上相對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為濾波電路(15)輸入端連接壓力傳感器(14),并且電阻R3串聯(lián)在運放器A1輸出端與運放器A1的反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和運放器A1的反相輸入端相連,同時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依次與電容C1、電阻R4串聯(lián),并接地,電容C1串聯(lián)在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輸出端之間,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與電阻R1串聯(lián);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電容C2串聯(lián),并接地,且電阻R5串聯(lián)在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3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相連,且運放器A3的輸出端為濾波電路(15)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3);擋板(2)上設置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口徑與進氣管道(8)的口徑相適應,微型氣泵(6)的進氣口經(jīng)進氣管道(8)與擋板(2)上的第一通孔密封連接;容器蓋本體(1)的頂部設置貫穿其頂部上下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口徑與出氣管道(9)的口徑相適應,微型氣泵(6)的出氣口經(jīng)出氣管道(9)與容器蓋本體(1)頂部的第二通孔密封連接;壓力傳感器(14)設置于容器蓋本體(1)的頂面;容器蓋本體(1)的頂部還設置貫穿其頂部上下面的進氣通孔(12),進氣通孔(12)的尺寸小于蓋板(11)的尺寸,伸縮桿電機(10)固定設置在腔體(7)內(nèi)部,伸縮桿電機(10)的驅動桿豎直穿過進氣通孔(12),且伸縮桿電機(10)驅動桿的端部與蓋板(11)表面相垂直連接,蓋板(11)的角度與容器蓋本體(1)的頂部相平行,其中,伸縮桿電機(10)驅動桿收縮時,蓋板(11)隨驅動桿移動密封封蓋在進氣通孔(12)上,伸縮桿電機(10)驅動桿伸長時,蓋板(11)隨驅動桿移動開啟進氣通孔(12),擋板(2)上還設置至少一個貫穿其上下表面的透氣通孔(13);容器蓋本體(1)內(nèi)部位于擋板(2)下方的側壁上設置內(nèi)螺紋,用于連接尺寸對應的容器;測距傳感器(5)設置于擋板(2)下表面的邊緣位置,與智能濾波自動化抽真空容器蓋所連對應容器開口邊緣的位置相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錢明華,蔡建青,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浦靈達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