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40-60份,腈綸纖維5-20份,陶瓷纖維10-20份,竹纖維20-30份,蠶絲蛋白纖維10-25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本發明專利技術防水,耐久性好,耐拉伸性能優異。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混紡紗線
,尤其涉及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
技術介紹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服裝面料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面料的功能性要求越來越高。防水、耐拉伸、耐久性好的的功能性面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目前登山服用紡織線,對日曬、雨淋、強力撕扯的性能要求較高,而一般方實現由于其防水、耐久性、耐拉伸性能不足,容易發生斷裂、起頭等問題,嚴重影響登山服的質量,同時,由于斷裂還容易讓外部的水濺入衣服內,嚴重影響穿著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防水,耐久性好,耐拉伸性能優異。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40-60份,腈綸纖維5-20份,陶瓷纖維10-20份,竹纖維20-30份,蠶絲蛋白纖維10-25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優選地,改性玉米纖維采用如下工藝制備:將桐油酚、玉米淀粉混合攪拌,混合攪拌溫度為90_100°C,得到第一預制料;將腰果油、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混合攪拌,混合攪拌溫度為20_40°C,加入第一預制料、乙醇溶液混合均勻,過濾,洗滌,發酵,紡絲,得到改性玉米纖維。優選地,桐油酚、玉米淀粉的重量比為20-30: 50-100。優選地,腰果油、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的重量比為5-15:5-15。優選地,乙醇溶液的濃度為40-60%。優選地,改性玉米纖維采用如下工藝制備:按重量份將20-30份桐油酚、50-100份玉米淀粉混合攪拌10_30min,混合攪拌溫度為90-100°C,得到第一預制料;將5-15份腰果油、5-15份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混合攪拌20-40min,混合攪拌溫度為20-40°C,加入第一預制料、40-60%乙醇溶液混合均勻,過濾,洗滌,發酵,紡絲,得到改性玉米纖維。優選地,所述的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50-55份,腈綸纖維10-18份,陶瓷纖維14-17份,竹纖維24-27份,蠶絲蛋白纖維18-22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本專利技術中,腰果油與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作用得到聚氨酯預聚體,桐油酚中的脂肪酸甘油酯不僅可與玉米淀粉之間形成氫鍵,玉米淀粉塑性極好,進一步與上述合成的聚氨酯預聚體進一步作用形成高度網絡狀結構,改性玉米纖維采不僅耐老化性能極好,且疏水性能及力學性能極為優異,耐撕裂性能極好;改性玉米纖維陶瓷纖維、竹纖維、蠶絲蛋白纖維與腈綸纖維縱面的溝槽相互配合抱合力強,制品防水性好,耐撕裂性能進一步增強。【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40份,腈綸纖維20份,陶瓷纖維10份,竹纖維30份,蠶絲蛋白纖維10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實施例2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60份,腈綸纖維5份,陶瓷纖維20份,竹纖維20份,蠶絲蛋白纖維25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實施例3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50份,腈綸纖維18份,陶瓷纖維14份,竹纖維27份,蠶絲蛋白纖維18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改性玉米纖維采用如下工藝制備:按重量份將30份桐油酚、50份玉米淀粉混合攪拌30min,混合攪拌溫度為90°C,得到第一預制料;將15份腰果油、5份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混合攪拌40min,混合攪拌溫度為20°C,加入第一預制料、60%乙醇溶液混合均勻,過濾,洗滌,發酵,紡絲,得到改性玉米纖維。實施例4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55份,腈綸纖維10份,陶瓷纖維17份,竹纖維24份,蠶絲蛋白纖維22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改性玉米纖維采用如下工藝制備:按重量份將20份桐油酚、100份玉米淀粉混合攪拌lOmin,混合攪拌溫度為100°C,得到第一預制料;將5份腰果油、15份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混合攪拌20min,混合攪拌溫度為40°C,加入第一預制料、40 %乙醇溶液混合均勻,過濾,洗滌,發酵,紡絲,得到改性玉米纖維。實施例5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52份,腈綸纖維15份,陶瓷纖維15份,竹纖維26份,蠶絲蛋白纖維21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改性玉米纖維采用如下工藝制備:按重量份將26份桐油酚、80份玉米淀粉混合攪拌24min,混合攪拌溫度為98°C,得到第一預制料;將12份腰果油、13份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混合攪拌36min,混合攪拌溫度為35°C,加入第一預制料、55 %乙醇溶液混合均勾,過濾,洗滌,發酵,紡絲,得到改性玉米纖維。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專利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40-60份,腈綸纖維5-20份,陶瓷纖維10-20份,竹纖維20-30份,蠶絲蛋白纖維10-25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改性玉米纖維采用如下工藝制備:將桐油酚、玉米淀粉混合攪拌,混合攪拌溫度為90-100°C,得到第一預制料;將腰果油、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混合攪拌,混合攪拌溫度為20-40°C,加入第一預制料、乙醇溶液混合均勻,過濾,洗滌,發酵,紡絲,得到改性玉米纖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桐油酚、玉米淀粉的重量比為 20-30:50-100。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腰果油、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的重量比為5-15:5-15。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乙醇溶液的濃度為40-60 %。6.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的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改性玉米纖維采用如下工藝制備:按重量份將20-30份桐油酚、50-100份玉米淀粉混合攪拌10-30min,混合攪拌溫度為90-100°C,得到第一預制料;將5-15份腰果油、5-15份賴氨酸乙酯二異氰酸酯混合攪拌20-40min,混合攪拌溫度為20_40°C,加入第一預制料、40-60%乙醇溶液混合均勻,過濾,洗滌,發酵,紡絲,得到改性玉米纖維。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50-55份,腈綸纖維10-18份,陶瓷纖維14-17份,竹纖維24-27份,蠶絲蛋白纖維18-22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40-60份,腈綸纖維5-20份,陶瓷纖維10-20份,竹纖維20-30份,蠶絲蛋白纖維10-25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本專利技術防水,耐久性好,耐拉伸性能優異。【IPC分類】D01F6/96, D02G3/04, D01F1/10【公開號】CN105544035【申請號】CN201610055182【專利技術人】陳昶, 劉守串, 陳瑞兵, 孫玉童, 童朝俊 【申請人】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優異耐久性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玉米纖維40?60份,腈綸纖維5?20份,陶瓷纖維10?20份,竹纖維20?30份,蠶絲蛋白纖維10?25份,并采用混紡工藝紡成紗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昶,劉守串,陳瑞兵,孫玉童,童朝俊,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省無為天成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