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包括:殼體;排氣管,其一端與發動機的排氣口相連,另一端與設置在殼體內部的進氣管連通;進氣管,其設置在殼體內部的一對角線上,進氣管具有與排氣管相連的開口端和與該開口端相對的閉合端,閉合端的下表面設置為沿殼體的外表面延伸的斜面狀,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開設有多個穿孔;散熱管,其穿過水平隔板設置,散熱管具有一較高端和一較低端,且較高端的上表面開設有多個穿孔,較低端的下表面開設有多個穿孔,散熱管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傾斜板;出氣管,其與散熱管垂直設置,出氣管的出口連接至汽車發動機的尾管。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對排氣進行有效冷卻的同時顯著降低了排氣聲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消聲器。更具體地說,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
技術介紹
現有用于汽車發動機的消聲器單元包括消聲器,該消聲器具有一對殼體部件,一對殼體部件通過布置在它們之間的分隔壁而連接在一起。在消聲器中在分隔壁的相對兩側上限定有兩個消音腔室。殼體部件具有進氣口,第一腔室通過該進氣口與通用發動機的排氣口連通。分隔壁具有:面對著進氣口的圓頂狀凹部;以及多個尖頂孔,第一消音腔室和第二消音腔室通過這些尖頂孔彼此連通。第二消音腔室通過尾管通向外部空氣。通過這樣布置的消聲器單元,當排氣被以經由尖頂孔而穿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路線傳送時,氣體的速度和壓力下降從而降低了聲級。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圓頂狀凹部形成為布置在消聲器內的分隔壁的整體部分,因此對于消聲器而言,根本不指望通過在排氣穿過消聲器的同時對排氣進行有效冷卻而顯著降低排氣聲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本專利技術還有一個目的是在排氣被以穿過消聲器的路線傳送的同時對其進行有效冷卻,從而顯著降低排氣聲音。為了實現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包括:殼體,其內部設置有一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將所述殼體分為位于上部的第一消聲空間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消聲空間;排氣管,其一端與汽車發動機的排氣口相連,另一端與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進氣管連通;進氣管,其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一對角線上,且貫穿所述水平隔板,所述進氣管具有與所述排氣管相連的開口端和與該開口端相對的閉合端,所述閉合端從所述殼體的外表面向外伸出暴露于外部空氣,且所述閉合端的下表面設置為沿殼體的外表面延伸的斜面狀,斜面狀的閉合端設置為距所述進氣管的開口端近的一端比距所述進氣管的開口端遠的另一端水平位置更低,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開設有多個穿孔;散熱管,其安裝在所述殼體內部,且穿過所述水平隔板,并與所述水平隔板成10?20度夾角設置,所述散熱管具有一較高端和一較低端,所述較高端設置在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的下方,所述較低端設置在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高的一端的下方,且所述較高端的上表面開設有多個穿孔,所述較低端的下表面開設有多個穿孔,所述散熱管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傾斜板,多個傾斜板交錯設置,以形成氣流通道;出氣管,其安裝在所述殼體的底部,且與所述散熱管垂直設置,所述出氣管的進口設置為漏斗形,且開口朝上,所述出氣管的出口連接至汽車發動機的尾管,且所述出氣管的進口的水平位置高于出口的水平位置;其中,所述出氣管的進口靠近所述散熱管的較低端設置,所述第一消聲空間中設置有第一水平擋板,所述第一水平擋板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且位于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水平擋板的相對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的相對側壁非接觸設置,且位于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高的一端的下方。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中,所述第二消聲空間中設置有第二水平擋板,所述第二水平擋板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且位于所述散熱管的較低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水平擋板的相對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的相對側壁非接觸設置,且位于所述散熱管的較高端的下方。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中,每一傾斜板與所述散熱管的內壁呈30?40°夾角設置,且所述傾斜板的長度為所述散熱管內徑的1/2?2/3,相鄰兩個傾斜板的設置方式為:一個固定在散熱管的上內壁處,另一個固定在散熱管的下內壁處。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中,所述水平隔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置有多個大小不一的突起。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中,所述散熱管和出氣管的外周均設置有吸音材料。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中,所述吸音材料為玻璃棉。本專利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汽車發動機的排氣經所述排氣管和進氣管進入消聲器內部,由于所述進氣管的閉合端暴露于溫度比排氣的溫度低得多的外部空氣,且閉合端設置為沿殼體的外表面延伸,增大了與外部空氣的接觸面積,因此排氣在撞擊在進氣管的閉合端上時被充分冷卻,通過這樣冷卻排氣,顯著地減少了排氣的熱能,特別有效地降低了排氣聲級。初步冷卻降聲的排氣由于進氣管閉合端斜面狀的設計,順利進入所述殼體的第一消聲空間冷卻降聲,并由于第一水平擋板的設置,排氣在第一消聲空間發生第一次U形轉彎,然后經散熱管進入第二消聲空間進一步冷卻降聲,由于所述散熱管內部多個傾斜板的阻擋作用,進一步增大了排氣與冷卻傾斜板的接觸面積,顯著降低了排氣的聲級,并由于第二水平擋板的設置,排氣在第二消聲空間發生第二次U形轉彎,最終通過出氣管排出。本專利技術在不改變現有汽車發動機的重量、尺寸和成本的前提下,延長了排氣在消聲組件中的冷卻降聲路線,且降聲效果顯著。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專利技術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靖綀D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的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的俯視圖?!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圖1?2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包括:殼體I,其內部設置有一水平隔板11,水平隔板置于殼體的中部,所述水平隔板將所述殼體分為位于上部的第一消聲空間12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消聲空間13,通過排氣在第一消聲空間和第二消聲空間中的運動,降低排氣的噪聲。排氣管2,其一端與汽車發動機的排氣口相連,另一端與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進氣管連通,汽車運行產生的排氣通過排氣管進入殼體內部。進氣管3,其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一對角線上,且貫穿所述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上開設有與進氣管外徑一致的孔洞,進氣管通過該孔洞由第二消聲空間延伸至第一消聲空間。所述進氣管具有與所述排氣管相連的開口端31和與該開口端相對的閉合端32,進氣管的開口端通過密封連接件與排氣管的另一端緊密連接;所述閉合端從所述殼體的外表面向外伸出暴露于外部空氣,即閉合端的上表面與殼體的外表面平行接觸設置,且所述閉合端的下表面設置為沿殼體的外表面延伸的斜面狀,斜面狀的閉合端設置為距所述進氣管的開口端近的一端比距所述進氣管的開口端遠的另一端水平位置更低,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開設有多個穿孔321。這樣設置的目的是排氣經排氣管進入進氣管后,當運動到進氣管的上端時,能夠與殼體的外表面充分接觸,進而被冷卻,減少排氣熱能,降低排氣聲級,同時由于進氣管的閉合端設置為斜面狀,因此冷卻降聲后的排氣在閉合端的引導下通過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的多個穿孔順利進入第一消聲空間,進行進一步的降聲。散熱管4,其安裝在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發動機的消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其內部設置有一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將所述殼體分為位于上部的第一消聲空間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消聲空間;排氣管,其一端與汽車發動機的排氣口相連,另一端與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進氣管連通;進氣管,其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一對角線上,且貫穿所述水平隔板,所述進氣管具有與所述排氣管相連的開口端和與該開口端相對的閉合端,所述閉合端從所述殼體的外表面向外伸出暴露于外部空氣,且所述閉合端的下表面設置為沿殼體的外表面延伸的斜面狀,斜面狀的閉合端設置為距所述進氣管的開口端近的一端比距所述進氣管的開口端遠的另一端水平位置更低,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開設有多個穿孔;散熱管,其安裝在所述殼體內部,且穿過所述水平隔板,并與所述水平隔板成10~20度夾角設置,所述散熱管具有一較高端和一較低端,所述較高端設置在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的下方,所述較低端設置在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高的一端的下方,且所述較高端的上表面開設有多個穿孔,所述較低端的下表面開設有多個穿孔,所述散熱管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傾斜板,多個傾斜板交錯設置,以形成氣流通道;出氣管,其安裝在所述殼體的底部,且與所述散熱管垂直設置,所述出氣管的進口設置為漏斗形,且開口朝上,所述出氣管的出口連接至汽車發動機的尾管,且所述出氣管的進口的水平位置高于出口的水平位置;其中,所述出氣管的進口靠近所述散熱管的較低端設置,所述第一消聲空間中設置有第一水平擋板,所述第一水平擋板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且位于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低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水平擋板的相對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的相對側壁非接觸設置,且位于斜面狀的閉合端的水平位置較高的一端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建雄,
申請(專利權)人:北海創思電子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