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油箱與被測多路閥的進油口之間的供油路上串接連接液壓泵,液壓泵連接電動機;第一溢流閥作為安全閥連接于液壓泵與油箱之間,且第一溢流閥并聯于液壓泵的兩端;被測多路閥的回油口通過回油路與油箱相連,回油路上依次串接連接第二溢流閥和單向閥,單向閥的兩端并聯連接;插裝閥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液壓泵與被測多路閥之間的供油路,插裝閥的工作端口二連接節流閥,插裝閥的工作端口三連接至油箱,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節流閥,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的工作端口二通過供油路且與被測多路閥相連,工作端口三通過回油路與油箱相連。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實現符合瞬態工況要求的壓力階躍信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
技術介紹
多路閥中的安全閥對于限制系統的最高壓力,保護系統中其他元件,維護主機液壓系統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國家標準要求對多路閥的安全閥進行瞬態試驗,并對多路閥瞬態試驗工況有著嚴格的規定。瞬態試驗裝置的主要功能是為被測多路閥提供一個符合瞬態工況要求的壓力階躍信號,但是傳統瞬態壓力供油方案由于切換時間較長,不能滿足相關標準對于安全閥瞬態試驗工況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采用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節流閥及插裝閥組成快速切換單元,能實現符合瞬態工況要求的壓力階躍信號,并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實施,成本低廉。本專利技術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包括油箱1、液壓栗3、第一溢流閥7、單向閥12、流量計13、第二溢流閥14和被測多路閥16,所述油箱I與被測多路閥16的進油口之間的供油路上串接連接液壓栗3,所述液壓栗3連接電動機4;所述第一溢流閥7作為安全閥連接于液壓栗3與油箱I之間,且第一溢流閥7并聯于液壓栗3的兩端;被測多路閥16的回油口通過回油路與油箱I相連,回油路上依次串接連接第二溢流閥14和單向閥12,所述單向閥12的兩端并聯連接;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液壓栗3與被測多路閥16之間的供油路,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二連接節流閥9,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三連接至油箱I,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所述節流閥9,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二通過供油路且與被測多路閥相連,工作端口三通過回油路與油箱I相連。優選地,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1的工作端口二與供油路的接點處于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一與供油路的接點和被測多路閥16之間。優選地,所述液壓栗3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過濾器2和第二過濾器5,所述第一過濾器2位于油箱I與液壓栗3之間,所述第二過濾器5位于液壓栗3與第一溢流閥7和供油路的接點之間。優選地,所述第二過濾器5與第一溢流閥7和供油路的接點之間設有第一壓力表6。優選地,所述被測多路閥進油口設置第二壓力表11。優選地,所述被測多路閥出油口處設置第三壓力表15。本專利技術產生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液壓系統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實施,成本低廉。【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一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包括油箱1、液壓栗3、第一溢流閥7、單向閥12、流量計13、第二溢流閥14和被測多路閥16,所述油箱I與被測多路閥16的進油口之間的供油路上串接連接液壓栗3,所述液壓栗3連接電動機4;所述第一溢流閥7作為安全閥連接于液壓栗3與油箱I之間,且第一溢流閥7并聯于液壓栗3的兩端;被測多路閥16的回油口通過回油路與油箱I相連,回油路上依次串接連接第二溢流閥14和單向閥12,所述單向閥12的兩端并聯連接;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液壓栗3與被測多路閥16之間的供油路,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二連接節流閥9,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三連接至油箱I,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所述節流閥9,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二通過供油路且與被測多路閥相連,工作端口三通過回油路與油箱I相連。本實施例中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二與供油路的接點處于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一與供油路的接點和被測多路閥16之間,所述液壓栗3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過濾器2和第二過濾器5,所述第一過濾器2位于油箱I與液壓栗3之間,所述第二過濾器5位于液壓栗3與第一溢流閥7和供油路的接點之間,所述第二過濾器5與第一溢流閥7和供油路的接點之間設有第一壓力表6,所述被測多路閥進油口設置第二壓力表11,所述被測多路閥出油口處設置第三壓力表15。本專利技術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的工作過程是:當系統工作時,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開關動作導致插裝閥8的開啟與閉合,插裝閥8開啟時供油路壓力油卸荷,插裝閥8關閉時供油路壓力油供油。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I)、液壓栗(3)、第一溢流閥(7)、單向閥(12)、流量計(13)、第二溢流閥(14)和被測多路閥(16),所述油箱(I)與被測多路閥(16)的進油口之間的供油路上串接連接液壓栗(3),所述液壓栗(3)連接電動機(4);所述第一溢流閥(7)作為安全閥連接于液壓栗(3)與油箱(I)之間,且第一溢流閥(7)并聯于液壓栗(3)的兩端;被測多路閥(16)的回油口通過回油路與油箱(I)相連,回油路上依次串接連接第二溢流閥(14)和單向閥(12),所述單向閥(12)的兩端并聯連接;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液壓栗(3)與被測多路閥(16)之間的供油路,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 二連接節流閥(9),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三連接至油箱(I),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所述節流閥(9),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二通過供油路且與被測多路閥相連,工作端口三通過回油路與油箱(I)相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 二與供油路的接點處于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 一與供油路的接點和被測多路閥(16)之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栗(3)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過濾器(2)和第二過濾器(5),所述第一過濾器(2)位于油箱(I)與液壓栗(3)之間,所述第二過濾器(5)位于液壓栗(3)與第一溢流閥(7)和供油路的接點之間。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器(5)與第一溢流閥(7)和供油路的接點之間設有第一壓力表(6)。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測多路閥進油口設置第二壓力表(1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測多路閥出油口處設置第三壓力表(15)。【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油箱與被測多路閥的進油口之間的供油路上串接連接液壓泵,液壓泵連接電動機;第一溢流閥作為安全閥連接于液壓泵與油箱之間,且第一溢流閥并聯于液壓泵的兩端;被測多路閥的回油口通過回油路與油箱相連,回油路上依次串接連接第二溢流閥和單向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路閥試驗臺用瞬態壓力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液壓泵(3)、第一溢流閥(7)、單向閥(12)、流量計(13)、第二溢流閥(14)和被測多路閥(16),所述油箱(1)與被測多路閥(16)的進油口之間的供油路上串接連接液壓泵(3),所述液壓泵(3)連接電動機(4);所述第一溢流閥(7)作為安全閥連接于液壓泵(3)與油箱(1)之間,且第一溢流閥(7)并聯于液壓泵(3)的兩端;被測多路閥(16)的回油口通過回油路與油箱(1)相連,回油路上依次串接連接第二溢流閥(14)和單向閥(12),所述單向閥(12)的兩端并聯連接;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液壓泵(3)與被測多路閥(16)之間的供油路,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二連接節流閥(9),所述插裝閥(8)的工作端口三連接至油箱(1),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一連接于所述節流閥(9),所述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0)的工作端口二通過供油路且與被測多路閥相連,工作端口三通過回油路與油箱(1)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羅軍,黃浩,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