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滴頭(120)由滴頭主體(121)及可動部(122)構成。可動部(122)構成對在滴頭(120)內流動的液體進行減壓的減壓流路(125)的頂蓋,并根據輸送管(110)內的液體的壓力進退。若該壓力較高則減壓流路(125)的高度降低,滴頭(120)內的液體的流量被限制。由此,從輸送管(110)的通孔(130)排出的液體的流量與上述壓力無關地幾乎保持恒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滴頭及具有該滴頭的滴灌用輸送管。
技術介紹
作為植物的栽培方法之一,已知有滴灌法。滴灌法例如是在栽培植物的土壤上配置滴灌用輸送管,從該滴灌用輸送管向該土壤緩慢地供給水或液體肥料等灌溉用液體的方法。滴灌法能夠使該液體的消耗量最小,近年來尤其受到關注。上述滴灌用輸送管通常具有輸送管及滴頭。滴頭通常以將灌溉用的液體向土壤滴下的程度的、被設定的速度,將上述輸送管內的空間的灌溉用的液體供給到土壤。對于滴頭,已知有從外側向輸送管扎入而設置的滴頭、以及粘接于輸送管的內壁面的滴頭。后者的滴頭例如具有:流路,其包括用于使從輸送管內的空間向滴頭流入的液體減壓的同時流向輸送管的通孔的減壓流路;以及隔膜部,其根據上述空間的液體的壓力來使該流路的、減壓后的灌溉用的液體流動的部分的容積變化。該滴頭包括粘接于上述輸送管的內壁面的部件、在其上配置的部件、以及配置于兩部件之間的隔膜部這三個部材。該隔膜部由硅膠膜那樣的具有彈性的膜構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上述滴頭能夠與輸送管內的空間的液體的壓力的變動無關地抑制灌溉用液體的排出量的偏差。由此,上述滴頭從使多個植物均勻成長的觀點來看是有利的。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4609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上述滴頭通過組裝三個部件而構成。因此,對于上述滴頭,有時產生組裝誤差。尤其是,隔膜部的組裝誤差有時產生隔膜部的作動的偏差,也有時產生灌溉用的液體的排出量的偏差。另外,雖然上述滴頭通常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廉價的樹脂的成型件,但是,對于上述隔膜部,使用硅膠膜等具有彈性的其他更高價的材料的部件。對于這樣的其他材料部件的使用,從抑制材料成本的觀點來看還具有研究的余地。并且,對于滴灌用輸送管,有時在一條輸送管上配置有數百個左右的滴頭。因此,若粘接于輸送管內壁面的滴頭較大,則在輸送管內流動的液體的壓力損失變大。因此,對于較長的滴灌用輸送管,有時產生提高向該輸送管供給的液體的供給壓力的需要,滴頭的液體的排出量不穩定。從而,從抑制輸送管內的液體的壓力損失的觀點來看,要求滴頭進一步小型化。并且,從抑制滴頭的材料成本及制造成本的觀點來看,要求能夠以單一的廉價的材料,另外以更少的部件數制造的滴頭。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使灌溉用的液體的排出量穩定化,并且,能夠進一步削減制造成本的滴頭及具有該滴頭的滴灌用輸送管。解決問題的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滴頭,其在覆蓋形成于輸送管壁的通孔的位置并粘接在輸送管的內壁面上,以構成連通所述輸送管內的空間和所述通孔的流路,且該流路包括用于使從所述空間流入的液體減壓的同時流向所述通孔的減壓流路,所述滴頭具有:滴頭主體,其通過粘接于所述輸送管的內壁面,從而構成包括向所述空間開放的開放部的所述流路;以及可動部,其從所述空間側塞住所述開放部,并且配置為可根據所述空間內的所述液體的壓力向所述開放部進退,用于根據所述壓力使所述開放部處的所述流路的截面面積變化。另外,本專利技術的滴灌用輸送管具有輸送管和上述滴頭。專利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滴頭可以僅由滴頭主體和承受輸送管內的液體的壓力而可動的可動部這兩個部件構成。另外,本專利技術的滴頭由于具有可動部,因此能夠抑制由于輸送管內的液體的壓力變動而引起的液體排出量的變動。對于該液體排出量變動的抑制,由于不需要被兩個部件夾持的隔膜部,因此,本專利技術的滴頭與具有隔膜部的滴頭相比,能夠更小型(薄型)化。由此,本專利技術的滴頭有利于抑制輸送管內的液體壓力損失的上升,有利于以穩定的排出量使灌溉用的液體排出。另外,本專利技術的滴頭與由三個部件構成的滴頭相比,能夠進一步削減制造的成本。【附圖說明】圖1A是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1的滴灌用輸送管的概略俯視圖,圖1B是該滴灌用輸送管的、圖1A的沿A-A線的剖面圖。圖2是放大表示實施方式1的滴灌用輸送管中的滴頭的剖面的圖。圖3A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滴頭的俯視面、主視面及側視面的圖,圖3B是表示該滴頭的仰視面、主視面及側視面的圖。圖4A是實施方式1的滴頭的俯視圖,圖4B是該滴頭的主視圖,圖4C是該滴頭的仰視圖,圖4D是該滴頭的側視圖。圖5A是實施方式1的滴頭主體的俯視圖,圖5B是該滴頭主體的主視圖,圖5C是該滴頭主體的仰視圖,圖f5D是該滴頭主體的側視圖。圖6A是實施方式1的可動部的俯視圖,圖6B是該可動部的主視圖,圖6C是該可動部的仰視圖,圖6D是該可動部的側視圖。圖7A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1的滴頭的可動部移動前的狀態的側視圖,圖7B是示意性地表示該滴頭的可動部移動后的狀態的側視圖。圖8A是示意性地表示可動部移動前的實施方式1的滴頭的、沿圖4C中的A-A線的剖面的圖,圖8B是示意性地表示可動部移動后的該滴頭的、沿圖4C中的A-A線的剖面的圖。圖9A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滴頭的俯視面、主視面及側視面的圖,圖9B是表示該滴頭的仰視面、主視面及側視面的圖。圖10A是實施方式2的滴頭的俯視圖,圖10B是該滴頭的主視圖,圖10C是該滴頭的仰視圖,圖10D是該滴頭的側視圖。圖11A是示意性地表示可動部移動前的實施方式2的滴頭的、沿圖10C中的A-A線的剖面的圖,圖11B是示意性地表示可動部移動后的該滴頭的、沿圖10C中的A-A線的剖面的圖。圖12A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滴頭的俯視面、主視面及側視面的圖,圖12B是表示該滴頭的仰視面、主視面及側視面的圖。圖13A是實施方式3的滴頭的仰視圖,圖13B是示意性地表示該滴頭的、沿圖13A中的A-A線的剖面的圖。圖14A是實施方式3的滴頭主體的俯視圖,圖14B是該滴頭主體的主視圖,圖14C是該滴頭主體的仰視圖,圖14D是該滴頭主體的側視圖。圖15A是實施方式3的可動部的俯視圖,圖15B是該可動部的主視圖,圖15C是該可動部的仰視圖,圖1?是該可動部的側視圖。圖16A是示意性地表示可動部移動前的實施方式3的滴頭的、沿圖13A中的A-A線的剖面的圖,圖16B是示意性地表示可動部移動后的該滴頭的、沿圖13A中的A-A線的剖面的圖。符號說明100滴灌用輸送管110輸送管120、220、320 滴頭121、221、321 滴頭主體 122、222、322 可動部123 流入口124流入部125、225、325 減壓流路126排出部130 通孔226聯絡流路1201 凸條121U2211 第 1 端部1212 第2端部 1213、2213、3213 連結部1214、1215彈性支撐部1216、2216、3216 開放部1221 受壓部1222 間隔部1223 卡合部1224、2224、3224 突起【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實施方式1圖1A是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1的滴灌用輸送管的概略俯視圖,圖1B是該滴灌用輸送管的、沿圖1A的A-A線的剖面圖。滴灌用輸送管100由輸送管110和滴頭120構成。輸送管110例如是聚乙烯制成,滴頭120例如是聚丙烯制成。將滴頭120在輸送管110的軸方向以規定的間隔(例如200?500mm)來配置。通過焊接將每個滴頭120固定于輸送管110的內壁面。將滴頭120配置于覆蓋輸送管110的通孔130的位置。更詳細地來說,以后述的排出部覆蓋當前第1頁1 2 3 4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滴頭,其在覆蓋形成于輸送管壁的通孔的位置粘接在輸送管的內壁面上,以構成連通所述輸送管內的空間和所述通孔的流路,該流路包括用于使從所述空間流入的液體減壓的同時流向所述通孔的減壓流路,所述滴頭具有:滴頭主體,其通過粘接于所述輸送管的內壁面,構成包括向所述空間開放的開放部的所述流路;以及可動部,其配置為從所述空間側塞住所述開放部,并且根據所述空間內的所述液體的壓力可相對于所述開放部進退,用于根據所述壓力改變所述開放部處的所述流路的截面面積。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木立昌宏,
申請(專利權)人:恩普樂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