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整體頂壓千斤頂,主要用于路橋施工中鋼絞線群錨張拉錨固施工。它包括:頂壓油缸(1)、內置頂壓裝置(2)、張拉油缸(3)、工具錨板(4)、工具夾片(5)和頂壓板(6),所述的頂壓油缸(1)的缸體(1.1)與張拉油缸(3)的缸體(3.1)軸向固定連接,內置頂壓裝置(2)軸向固定連接于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缸體(1.1)、(3.1)內,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活塞(1.2)、(3.2)套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上,工具錨板(4)與張拉油缸(3)的活塞(3.2)外端固定連接,工具夾片(5)軸向嵌置于工具錨板(4)內,頂壓板(6)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前側,與頂壓油缸(1)的活塞(1.2)外端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主動”式錨固,即鋼絞線張拉后立即頂壓夾片,減少鋼絞線的回縮值,從而實現鋼絞線索力誤差滿足設計要求。(*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千斤頂,具體涉及一種整體頂壓千斤頂。主要用于路橋施工中鋼絞線群錨張拉錨固施工。
技術介紹
目前路橋施工中,鋼絞線群錨張拉錨固方式一般為“自錨”式,即利用穿心式千斤頂及與群錨相配套的工具錨具和限位板進行鋼絞線的張拉與錨固。其原理為多根鋼絞線依次通過工作錨具、限位板、穿心式千斤頂和工具錨具。張拉時,穿心式千斤頂油缸前伸,推動工具錨具,工具錨具上的夾片夾緊并帶動鋼絞線拉伸,此時工作夾片被限制在一定的行程內移動而不致從工作錨板中脫出。等鋼絞線上的載荷和伸長量達到要求后,穿心式千斤頂油缸后退,此時工作夾片被鋼絞線回縮力帶動進入工作錨板上的錐孔內,實現“自動錨固”。“自錨”式張拉錨固方式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但是由于工作錨具的錨固方式是由鋼絞線帶動工作夾片進入工作錨板的錐孔,屬于“被動”式錨固,導致施工后預應力損失大于設計給定的索力誤差要求,經常必須采用“超張拉”方式來保證索力達到設計要求;同時工作夾片各片不同同時跟進,導致其受力不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施工后預應力損失小的整體頂壓千斤頂。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整體頂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頂壓油缸、內置頂壓裝置、張拉油缸、工具錨板、工具夾片和頂壓板,所述的頂壓油缸的缸體與張拉油缸的缸體軸向固定連接,內置頂壓裝置軸向固定連接于頂壓油缸和張拉油缸的缸體內,頂壓油缸和張拉油缸的活塞套置于內置頂壓裝置上,工具錨板與張拉油缸的活塞外端固定連接,工具夾片軸向嵌置于工具錨板內,頂壓板置于內置頂壓裝置前側,與頂壓油缸的活塞外端固定連接。鋼絞線穿過內置頂壓裝置,利用工具錨板和工具夾片夾持并錨固。工作時,張拉油缸的活塞前伸,工具錨板和工具夾片帶動鋼絞線拉伸至規定載荷后,張拉油缸持荷;頂壓油缸的活塞前伸,帶動內置頂壓裝置前側的頂壓板推動工作夾片進入工作錨板的錐孔內。待工作夾片與工作錨板有效錨固后,頂壓油缸的活塞帶動頂壓板后退,張拉油缸后退,完成一次張拉頂壓過程。本技術的特點在于1、可通過更換內置頂壓裝置和工具錨板來適應不同種類和規格的鋼絞線的張拉施工;2、張拉油缸與頂壓油缸安裝在同一千斤頂上,按順序操作,實現鋼絞線張拉和夾片頂壓的一機多能化,使施工方便快速有效。本技術采用“主動”式錨固,即鋼絞線張拉后立即頂壓夾片,減少鋼絞線的回縮值,施工后預應力損失小;夾片各片受力均勻;從而實現鋼絞線索力誤差滿足設計要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頂壓千斤頂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1是一種整體頂壓千斤頂,主要由頂壓油缸1、內置頂壓裝置2、張拉油缸3、工具錨板4、工具夾片5和頂壓板6組成。所述的頂壓油缸1的缸體1.1與張拉油缸3的缸體3.1軸向固定連接,內置頂壓裝置2軸向固定連接于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缸體1.1、3.1內,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活塞1.2、3.2套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上,工具錨板4與張拉油缸3的活塞3.2外端固定連接,工具夾片5軸向嵌置于工具錨板4內,頂壓板6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前側,與頂壓油缸1的活塞1.2外端固定連接。權利要求1.一種整體頂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頂壓油缸(1)、內置頂壓裝置(2)、張拉油缸(3)、工具錨板(4)、工具夾片(5)和頂壓板(6),所述的頂壓油缸(1)的缸體(1.1)與張拉油缸(3)的缸體(3.1)軸向固定連接,內置頂壓裝置(2)軸向固定連接于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缸體(1.1)、(3.1)內,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活塞(1.2)、(3.2)套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上,工具錨板(4)與張拉油缸(3)的活塞(3.2)外端固定連接,工具夾片(5)軸向嵌置于工具錨板(4)內,頂壓板(6)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前側,與頂壓油缸(1)的活塞(1.2)外端固定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整體頂壓千斤頂,主要用于路橋施工中鋼絞線群錨張拉錨固施工。它包括頂壓油缸(1)、內置頂壓裝置(2)、張拉油缸(3)、工具錨板(4)、工具夾片(5)和頂壓板(6),所述的頂壓油缸(1)的缸體(1.1)與張拉油缸(3)的缸體(3.1)軸向固定連接,內置頂壓裝置(2)軸向固定連接于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缸體(1.1)、(3.1)內,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活塞(1.2)、(3.2)套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上,工具錨板(4)與張拉油缸(3)的活塞(3.2)外端固定連接,工具夾片(5)軸向嵌置于工具錨板(4)內,頂壓板(6)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前側,與頂壓油缸(1)的活塞(1.2)外端固定連接。本技術采用“主動”式錨固,即鋼絞線張拉后立即頂壓夾片,減少鋼絞線的回縮值,從而實現鋼絞線索力誤差滿足設計要求。文檔編號B66F3/24GK2825587SQ20052007575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3日專利技術者趙軍, 金平, 費漢兵, 徐欽華, 蔡聰, 朱峰, 許建滬, 王昀 申請人:江陰法爾勝住電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整體頂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頂壓油缸(1)、內置頂壓裝置(2)、張拉油缸(3)、工具錨板(4)、工具夾片(5)和頂壓板(6),所述的頂壓油缸(1)的缸體(1.1)與張拉油缸(3)的缸體(3.1)軸向固定連接,內置頂壓裝置(2)軸向固定連接于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缸體(1.1)、(3.1)內,頂壓油缸(1)和張拉油缸(3)的活塞(1.2)、(3.2)套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上,工具錨板(4)與張拉油缸(3)的活塞(3.2)外端固定連接,工具夾片(5)軸向嵌置于工具錨板(4)內,頂壓板(6)置于內置頂壓裝置(2)前側,與頂壓油缸(1)的活塞(1.2)外端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軍,金平,費漢兵,徐欽華,蔡聰,朱峰,許建滬,王昀,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法爾勝住電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