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由外殼、插銷、相線、零線、地線、零序電流互感器、試驗回路、電磁脫扣與鎖扣裝置、地線故障電流檢測電路、地線故障電壓檢測電路、穩壓電源、第7電阻、第1、2轉換開關、單向導通電路組成,零序電流互感器次級繞組兩輸出端和放大電路的第1、2輸入端并聯連接,單向導通電路輸出端與放大電路的第3中間輸入端連接。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的次級線圈通過第2轉換開關和第1二極管與第2可控硅控制極回路并聯連接。本漏電保護插頭能對地線故障電流保護模式和地線故障電壓模式進行選擇性轉換,解決了插頭誤跳閘問題,確保了人們用電更加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用電安全保護
,尤其是涉及一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
技術介紹
現有的漏電保護插頭按對地線帶電的檢測保護方式可以分為地線故障電流檢測保護和地線故障電壓檢測保護兩類產品。中國專利文獻CN1142618C公開了一種能檢測地線故障電流的漏電保護插頭,該漏電保護插頭上在接地保護系統異常造成地線意外帶電時,能檢測地線有無故障電流,當地線故障電流達到預置的閾值時,它會立即動作切斷相線、零線和地線。由此可知,該種漏電保護插頭只要地線故障電流達到預定的閾值,漏電保護插頭就會跳閘而與地線所帶的故障電壓高低無關,因此,該種漏電保護插頭在地線故障電壓較低時但又因地線出現大于預定的閾值故障電流時會造成漏電保護插頭誤跳閘,造成人們無法正常使用。中國專利文獻CN202142735U還公開了一種能檢測地線故障電壓的漏電保護插頭,該種漏電保護插頭在接地系統異常且地線故障電壓達到預定的閾值時就會自動跳閘而與地線故障電流的大小無關。因此,該種漏電保護插頭在地線存在的故障電壓為大于預定閾值的感應電壓但流過地線的故障電流卻很微弱時也會造成該種漏電保護插頭誤跳閘,造成人們無法正常使用。為此,電熱水器市場上迫切需要一種能適應各種用電環境的地線帶電保護技術的產品,從而能達到減少售后退貨和維修的機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該漏電保護插頭不僅能檢測地線故障電流和地線故障電壓,還能對地線檢測故障電流和檢測故障電壓的地線帶電保護功能進行選擇性轉換,從而既解決了漏電保護插頭因誤跳閘造成無法正常使用的問題,又降低了產品售后維修率及維修成本。本技術所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包含有外殼、插銷、第1相線和第2相線、第1零線和第2零線、第1地線和第2地線、所述第2相線與第2零線均穿過的零序電流互感器、試驗回路、電磁脫扣與鎖扣裝置,該電磁脫扣與鎖扣裝置由電磁線圈及其驅動電路、相線觸頭開關、零線觸頭開關、地線觸頭開關組成,所述第1相線和第2相線構成了相線,在第1相線和第2相線之間串聯有相線觸頭開關,第1零線和第2零線構成了零線,在第1零線和第2零線之間串聯有零線觸頭開關,第1地線和第2地線構成了地線,在第1地線和第2地線之間串聯有地線觸頭開關,所述電磁線圈的驅動電路主要由第1整流電路、第1可控硅、第1電阻、放大電路組成,所述零序電流互感器次級繞組的一輸出端與另一輸出端分別和所述放大電路的第1輸入端與第2輸入端并聯連接,還設有地線故障電流檢測電路、地線故障電壓檢測電路、第1轉換開關、第2轉換開關、單向導通電路、第7電阻、穩壓電源;所述地線故障電流檢測電路上設有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第2電阻、第1 二極管、第2可控硅,所述地線故障電壓檢測電路上設有第1電容、第2整流電路、第3阻容元件、光電耦合器、第4電阻、第1三極管、第5電阻;第1電阻一端與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正極、第1可控硅陽極、第7電阻一端連接,第1電阻另一端與放大電路的電源端連接,第7電阻另一端與穩壓電源輸入端連接,穩壓電源地端與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負極、第1可控硅陰極、放大電路的地端連接,穩壓電源的輸出端與第2電阻一端、第1轉換開關的第3腳端連接,第2電阻另一端與第1 二極管正極連接,第1 二極管負極與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負極連接,所述第2地線穿過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次級繞組一輸出端和第2電阻另一端、第1 二極管正極連接,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次級繞組另一輸出端與第2轉換開關的第3腳端連接,第2轉換開關的第1腳端與第2可控硅控制極連接,第2可控硅陽極、陰極分別和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的正極、負極連接;由所述第1電容、第2整流電路的交流輸入端、第3阻容元件依次串聯而成的回路連接在所述的第1地線與第1零線之間,第2整流電路的直流輸出端與光電親合器的輸入端并聯連接,光電親合器一輸出端、第1三極管集電極分別與第1轉換開關的第2腳端連接,光電耦合器另一輸出端與第4電阻一端、第1三極管基極連接,第1三極管發射極與第5電阻一端連接,第5電阻另一端、第4電阻另一端和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負極連接,單向導通電路的輸入端與第1三極管發射極、第5電阻一端連接,單向導通電路的輸出端與放大電路的第3中間輸入端連接;所述第1轉換開關與所述第2轉換開關聯動開或關。還設有第6電阻和發光二極管;第6電阻一端與第1轉換開關的第2腳端連接,第6電阻另一端與發光二極管正極連接,發光二極管負極與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負極連接。所述第1轉換開關與第2轉換開關集成一體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底殼上。所述單向導通電路由第2 二極管構成。所述單向導通電路也可以由第2三極管構成。所述第3阻容元件由電阻構成。所述第3阻容元件也可以由電容構成。所述穩壓電源由穩壓二極管構成。所述穩壓電源也可以由三端固定集成穩壓器構成。所述穩壓電源也可以由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第8電阻、第9電阻組成,由第8電阻、第9電阻串聯而成的回路并聯連接在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的陰極端和陽極端之間,第8電阻與第9電阻的結點與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的參考端相連接。所述發光二極管安裝在所述外殼的面殼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的一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能檢測地線出現的故障電流,一旦地線意外出現的故障電流達到預定的閾值,它就能立即把相、零、地線的觸頭開關全部斷開,所以本技術比現有的漏電保護插頭提供了一種更加安全的用電安全保障。(2)本技術的漏電保護插頭能檢測地線出現的故障電壓,一旦地線意外出現的故障電壓達到預定的閾值,在人們觸電之前,它就能立即把相、零、地線的觸頭開關全部斷開,所以本技術比現有的漏電保護插頭提供了一種更加安全的用電安全保障。(3)本技術的漏電保護插頭能通過選擇不同的轉換開關去選擇不同的對地線的帶電保護功能,這樣就可以針對具體的用電環境選擇合適的地線帶電保護功能,既解決了現有漏電保護插頭因誤跳閘造成無法正常使用的問題,又降低了產品售后維修率和維修成本。(4)本技術的漏電保護插頭的地線故障電流檢測信號由于能疊加到第1 二極管上,因而降低了對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的輸出特性的要求,簡化了電路結構,縮小了產品體積和降低了成本。本技術的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主要應用在各種家用電器的漏電保護上,可以做成帶漏電保護插頭的電源線。【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一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的電路結構不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單向導通電路30的另一種替代電路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穩壓電源31的第1種替代電路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的穩壓電源31的第2種替代電路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通過下面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闡述。參見圖1所示,一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包含有外殼、插銷、第1相線1和第2相線4、第1零線2和第2零線5、第1地線3和第2地線6、所述第2相線4與第2零線5均穿過的零序電流互感器17、試驗回路40、電磁脫扣與鎖扣裝置,該電磁脫扣與鎖扣裝置由電磁線圈13及其驅動電路、相線觸頭開關7、零線觸頭開關8、地線觸頭開關9組成,所述第1相線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轉換地線保護模式的漏電保護插頭,包含有外殼、插銷、第1相線和第2相線、第1零線和第2零線、第1地線和第2地線、所述第2相線與第2零線均穿過的零序電流互感器、試驗回路、電磁脫扣與鎖扣裝置,該電磁脫扣與鎖扣裝置由電磁線圈及其驅動電路、相線觸頭開關、零線觸頭開關、地線觸頭開關組成,所述第1相線和第2相線構成了相線,在第1相線和第2相線之間串聯有相線觸頭開關,第1零線和第2零線構成了零線,在第1零線和第2零線之間串聯有零線觸頭開關,第1地線和第2地線構成了地線,在第1地線和第2地線之間串聯有地線觸頭開關,所述電磁線圈的驅動電路主要由第1整流電路、第1可控硅、第1電阻、放大電路組成,所述零序電流互感器次級繞組的一輸出端與另一輸出端分別和所述放大電路的第1輸入端與第2輸入端并聯連接,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地線故障電流檢測電路、地線故障電壓檢測電路、第1轉換開關、第2轉換開關、單向導通電路、第7電阻、穩壓電源;所述地線故障電流檢測電路上設有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第2電阻、第1二極管、第2可控硅,所述地線故障電壓檢測電路上設有第1電容、第2整流電路、第3阻容元件、光電耦合器、第4電阻、第1三極管、第5電阻;第1電阻一端與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正極、第1可控硅陽極、第7電阻一端連接,第1電阻另一端與放大電路的電源端連接,第7電阻另一端與穩壓電源輸入端連接,穩壓電源地端與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負極、第1可控硅陰極、放大電路的地端連接,穩壓電源的輸出端與第2電阻一端、第1轉換開關的第3腳端連接,第2電阻另一端與第1二極管正極連接,第1二極管負極與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負極連接,所述第2地線穿過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次級繞組一輸出端和第2電阻另一端、第1二極管正極連接,地線帶電檢測感應器次級繞組另一輸出端與第2轉換開關的第3腳端連接,第2轉換開關的第1腳端與第2可控硅控制極連接,第2可控硅陽極、陰極分別和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的正極、負極連接;由所述第1電容、第2整流電路的交流輸入端、第3阻容元件依次串聯而成的回路連接在所述的第1地線與第1零線之間,第2整流電路的直流輸出端與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并聯連接,光電耦合器一輸出端、第1三極管集電極分別與第1轉換開關的第2腳端連接,光電耦合器另一輸出端與第4電阻一端、第1三極管基極連接,第1三極管發射極與第5電阻一端連接,第5電阻另一端、第4電阻另一端和第1整流電路直流輸出端負極連接,單向導通電路的輸入端與第1三極管發射極、第5電阻一端連接,單向導通電路的輸出端與放大電路的第3中間輸入端連接;所述第1轉換開關與所述第2轉換開關聯動開或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文興,史澤華,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良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