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中所述的一種雙輪的輸紙臺,包括輸送臺1、小壓輪5、大壓輪6,所述小壓輪5、大壓輪6固定安裝在輸送臺1上,輸送臺1上表面上鋪設有輸送部2,小壓輪5、大壓輪6分別抵觸在輸送部2左右兩側的表面上,輸送部2沿著X方向由大壓輪6底側向小壓輪5底側運動,輸送臺1上設有支撐部3,支撐部3上設有用于支撐小壓輪5與大壓輪6的支架4;至少具有兩級壓制紙張的表面,采用逐漸壓制紙張的方式對紙張進行輸送折皺紙張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一種雙輪的輸紙臺,用于紙張輸送的抵壓中。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例如: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1220016587.1;申請日2012.01.09;本技術公開了輸紙臺用壓紙裝置,包括固定塊、固定桿、毛刷輪和壓紙輪,固定塊固裝于固定桿上,固定桿一端轉動連接固定板,固定板另一端固裝有毛刷輪,固定板中間通過彈簧與固定塊連接,固定塊另一端轉動安裝有壓紙輪。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不足,設計簡單,結構合理,毛刷輪壓紙,可以通過彈簧調節,具有一個緩沖,保持壓力均勻。該申請中利用毛刷輪對紙張的邊緣進行壓緊,但是在壓制紙張的過程中,該結構只能夠應用于折皺較低的紙張,折皺邊緣較高的紙張,則無法進入毛刷輪下部進行壓制。又例如: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1220744903.7;申請日2012.12.31;本技術公開了大幅面輸紙機壓紙輪架機構,包括輸紙臺板,與輸紙臺板配合的壓輪支撐桿,所述的壓輪支撐桿上設有毛刷壓輪組件及橡膠壓輪組件,作為改進,所述的輸紙臺板下面兩側相應處的分別設有絲桿,所述的兩絲桿上分別設有移動座,其中一絲桿一端設有驅動電機,兩絲桿同一端設有通過齒輪配合的齒輪軸,所述的壓輪支撐桿可轉動設置于兩移動座上,壓輪支撐桿一端設有彈性扭桿,彈性扭桿上設有旋轉手柄。本技術可通過驅動電機驅動絲桿,帶動移動座上的壓輪支撐桿移動,本技術結構簡潔、緊湊、剛性強,隱避而巧妙,自動化、人性化程度高。該申請涉及的是對大幅面的紙張進行壓制,針對折皺的紙張,該申請中的結構,并不適用。以上專利申請由于它們的技術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均不同,為此導致它們的技術方案包括結構和方法的不同,它們也不能簡單地組合用以本專利申請,否則會導致結構設計更復雜,或者不能實施,等等。鑒于此,如何設計出一種雙輪的輸紙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雙輪的輸紙臺。本申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一種雙輪的輸紙臺,包括輸送臺、小壓輪、大壓輪,所述小壓輪、大壓輪固定安裝在輸送臺上,輸送臺上表面上鋪設有輸送部,小壓輪、大壓輪分別抵觸在輸送部左右兩側的表面上,輸送部沿著X方向由大壓輪底側向小壓輪底側運動,輸送臺上設有支撐部,支撐部上設有用于支撐小壓輪與大壓輪的支架。所述小壓輪與大壓輪分隔的固定在輸送臺下部的輸送部左右兩側,輸送臺的上部兩側分別固定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支撐部固定在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上。所述輸送部為環形的輸送帶,輸送部兩端分別套接有第一輸送輥、第二輸送輥,第一輸送輥與第二輸送輥分別固定在輸送臺上部的左右兩端頭上,輸送部沿著輸送臺左端的第一輸送輥向第二輸送輥延伸形成環繞。所述支撐部包括固定在輸送部兩側的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固定在輸送臺兩側的邊緣上。所述支架固定連接在支撐部的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之間上,支架為一根圓柱軸,支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撐架的中間位置、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撐架的中間位置。所述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長度相等且對稱的固定在輸送臺兩側邊緣上。所述小壓輪包括第一小壓輪、第二小壓輪,第一小壓輪與第二小壓輪直徑與厚度相等,第一小壓輪與第二小壓輪并排的抵觸在輸送部左側部的表面上。所述大壓輪包括第一大壓輪、第二大壓輪,第一大壓輪與第二大壓輪直徑與厚度相等,第一大壓輪、第二大壓輪并排的抵觸在輸送部的右側表面上。所述小壓輪的直徑長度小于大壓輪的直徑長度,小壓輪的重量大于大壓輪的重量。所述支架上套接有兩個相鄰的壓輪套分別為小壓輪套與大壓輪套;小壓輪套向外部延伸有小壓輪豎軸,小壓輪豎軸的端部固定有小壓輪橫軸,小壓輪橫軸的中間位置固定在小壓輪豎軸的端部上,小壓輪橫軸兩側上分別固定套接有第一小壓輪與第二小壓輪;大壓輪套向外部延伸有大壓輪豎軸,大壓輪豎軸的端部固定有大壓輪橫軸,大壓輪橫軸的中間位置固定在大壓輪豎軸的端部上,大壓輪橫軸兩側上分別固定套接有第一大壓輪與第二大壓輪。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顯優點和效果: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連接緊密、穩定性高;2、選材方便、便于生產制造,造價低、易于普及;3、兩級壓制紙張的表面,逐漸壓制紙張輸送折皺紙張。【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申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中整體的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中壓制紙張的工作原理圖;附圖標記:輸送臺1、第一支座11、第二支座12、輸送部2、第一輸送輥21、第二輸送輥22、支撐部3、第一支撐架31、第二支撐架32、支架4、小壓輪5、第一小壓輪51、第二小壓輪52、大壓輪6、第一大壓輪61、第二大壓輪62、小壓輪套7、小壓輪豎軸71、小壓輪橫軸72、大壓輪套8、大壓輪豎軸81、大壓輪橫軸82、紙張A。【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本申請中所述的一種雙輪的輸紙臺,包括輸送臺1、小壓輪5、大壓輪6,所述小壓輪5、大壓輪6固定安裝在輸送臺I上,輸送臺I上表面上鋪設有輸送部2,小壓輪5、大壓輪6分別抵觸在輸送部2左右兩側的表面上,輸送部2沿著X方向由大壓輪6底側向小壓輪5底側運動,輸送臺I上設有支撐部3,支撐部3上設有用于支撐小壓輪5與大壓輪6的支架4;至少具有兩級壓制紙張的表面,采用逐漸壓制紙張的方式對紙張進行輸送折皺紙張的效果。本申請實施例中,大壓輪6與小壓輪5配合,采用逐級抵壓接觸的方式對紙張進行擠壓,利用輸送臺I上安裝的輸送部2對紙張進行輸送。其中,紙張沿著大壓輪6的大直徑形成的圓弧對翹起的直邊進行第一次壓制后,再利用小壓輪5的小直徑形成的圓弧對已經一次壓制的紙邊進行第二次壓制,采用兩級壓制紙張的表面,采用逐漸壓制紙張的方式對紙張進行輸送,避免折疊后的紙張邊緣過高,導致無法輸送或者輸送不方便的技術問題。采用大壓輪6形成較大的圓弧邊緣可以形成較大的傾角,可以產生較大的壓制效果O參見圖1?圖3中所示,一種雙輪的輸紙臺,包括輸送臺1、小壓輪5、大壓輪6,利用一大一小相鄰的兩個壓輪對翹起的紙邊進行逐漸壓制。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小壓輪5、大壓輪6固定安裝在輸送臺I上,利用平臺表面的輸送效果形成輸送臺I,小壓輪5壓制在輸送臺I的左當前第1頁1 2 3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輪的輸紙臺,包括輸送臺(1)、小壓輪(5)、大壓輪(6),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壓輪(5)、大壓輪(6)固定安裝在輸送臺(1)上,輸送臺(1)上表面上鋪設有輸送部(2),小壓輪(5)、大壓輪(6)分別抵觸在輸送部(2)左右兩側的表面上,輸送部(2)沿著X方向由大壓輪(6)底側向小壓輪(5)底側運動,輸送臺(1)上設有支撐部(3),支撐部(3)上設有用于支撐小壓輪(5)與大壓輪(6)的支架(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煌斌,
申請(專利權)人:倪煌斌,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