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涉及煤層氣開采設備技術領域,包括中空管狀主體、葉片和水管,主體上端與油管相連,主體內管下端為里小外大的圓錐口,水管上端通過葉片與主體下部的圓錐口內壁相連,葉片均布在水管外壁。在油管內抽吸力作用下井下煤層氣形成氣流通過主體下部圓錐口和水管間隙經主體進入油管,在井口被助采機械排入集輸管線,當地下水位升高淹過水管下端時,受油管內抽吸力作用,地下水在水管內形成水流柱,在水管上端噴出由上升氣流霧化為小水珠,隨氣流攜出煤層氣井,起到控制地下水液面的作用。利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控制地下水位,取消了三抽設備,降低了生產成本,保證地下水位不會淹過煤層和井下抽氣口而造成停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煤層氣開采設備
技術介紹
煤層氣,是指儲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質顆粒表面為主、部分游離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層水中的烴類氣體,是煤的伴生礦產資源,其熱值與天然氣相當,可以與天然氣混輸混用,而且燃燒后很潔凈,幾乎不產生任何廢氣,是近一二十年在國際上崛起的潔凈、優質能源和化工原料。我國目前尚處于煤層氣開發的初期,通常采用控液排氣法,用三抽設備(抽油機、抽油桿、抽油栗)通過油管抽水控液,使煤層氣依靠自身壓力從井中排出進入集輸管線。由于集輸管線的回壓會影響壓力較低煤層氣井的產能發揮,甚至不能產氣。有一種助采機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與套管連接,降低井口壓力,加速吸出煤層氣,再加壓排入集輸管線,這種開方式因為增加了一套助采機械,生產成本投入較大。由于排水中經常會有煤渣、煤灰導致抽油栗(三抽設備的一種,在煤層氣井中用于抽水)卡栗、堵栗,甚至停機、毀栗,并且隨著井中日出水量的減少,這種停機、停井的故障就越容易發生,影響煤層氣井生產時率,致使我國每年平均單井煤層氣產量遠低于國外生產水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可將地下水霧化隨煤層氣氣流攜出,保證地下水位不會淹過煤層和井下抽氣口,造成停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種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包括中空管狀主體、葉片和水管,所述主體上端與油管相連,主體內管下端為里小外大的圓錐口,所述水管上端通過葉片與主體下部的圓錐口內壁相連,所述葉片均布在水管外壁。優選的,所述葉片截面為中間厚邊緣薄的流線型,所述葉片垂直焊接在水管外壁,所述葉片上邊緣保持水平、下邊緣與主體下的圓錐口內壁垂直焊接。優選的,所述葉片為3片。優選的,所述主體上端設有與油管連接的內螺紋接頭,所述內螺紋接頭符合SY/T5988-2012 標準。優選的,所述主體、葉片和水管的內外表面均鍍有鎢層。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主體與油管相連,助采機械在井口連接油管施加抽吸力,在油管內抽吸力作用下井下煤層氣形成氣流通過主體下部圓錐口和水管間隙進入主體內管及油管,在井口被助采機械排入集輸管線。當地下水位升高淹過水管下端時,受油管內抽吸力作用,地下水在水管形成水流柱,從水管上端噴出由上升的煤層氣氣流霧化為小水珠,由主體下部錐口進入主體內的上升氣流攜出煤層氣井,從而起到控制地下水液面的作用。利用本技術進行地下水液位控制,取消了三抽設備,降低了投產成本,助采機械通過油管抽吸煤層氣,煤層氣井下霧化水控液裝置將地下水霧化由氣流攜出,保證地下水位不會淹過煤層和井下抽氣口,避免造成停產。【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仰視圖;圖3是圖1中葉片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的A向視圖;圖5是圖3中的B向視圖;圖中:1-主體,2-葉片,3-水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2所示的一種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包括中空管狀主體1、葉片2和水管3,所述主體I上端與油管相連,主體I內管下端為里小外大的圓錐口 4,所述水管3上端通過葉片2與主體I下部的圓錐口 4內壁相連,所述葉片2均布在水管3外壁。如圖3、4、5所示,所述葉片2截面為中間厚邊緣薄的流線型,所述葉片2垂直焊接在水管I外壁,所述葉片2上邊緣保持水平、下邊緣與主體I下的圓錐口 4內壁垂直焊接;為了方便制作和保證水管3的穩固性,將葉片2設計為3片,利用此種結構的流線型葉片2可保證水管3焊接穩固、不易損壞,提高煤層氣氣流在主體I下部圓錐口 4的通過面積,減少氣流通過主體下部圓錐口 4進入主體I內的阻力,保證氣流流通順暢。所述水管3選用不銹鋼管,口徑可根據排水量調整,水管3 —端探入主體I圓錐口,一端向下伸出,水管3與主體I通過葉片2焊接為一體,所述主體I上端設有與油管連接的內螺紋接頭5,所述內螺紋接頭5符合SY/T5988-2012標準,可提高其通用性和互換性。為了提高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蝕、耐高溫的特性,在水管3與主體I通過葉片2焊接為一體后再整體鍍鎢,使主體1、葉片2和水管3的內外表面均鍍上鎢層。將主體I與油管底端相連,助采機械在井口連接油管施加抽吸力,在油管內抽吸力作用下井下煤層氣形成氣流通過主體I下部圓錐口 4和水管3間進入主體I內管及油管,在井口被助采機械排入集輸管線。當地下水位升高淹過水管3下端時,受主體I內抽吸力作用,地下水在水管3形成水流柱,在水管3上端噴出由上升的煤層氣氣流霧化為小水珠,并由上升氣流攜出煤層氣井,從而起到控制地下水液面的作用。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利用本技術可將地下水霧化后隨煤層氣氣流攜出,進行地下水液位控制,取消了三抽設備,降低了投產成本,助采機械通過油管抽吸煤層氣,煤層氣井下霧化水控液裝置將地下水霧化由氣流攜出,保證地下水位不會淹過煤層和井下抽氣口,避免造成停產。【主權項】1.一種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管狀主體(1)、葉片(2)和水管(3),所述主體(I)上端與油管相連,主體(I)內管下端為里小外大的圓錐口(4),所述水管(3)上端通過葉片(2)與主體(I)下部的圓錐口(4)內壁相連,所述葉片(2)均布在水管(3)外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2)截面為中間厚邊緣薄的流線型,所述葉片(2)垂直焊接在水管(I)外壁,所述葉片(2)上邊緣保持水平、下邊緣與主體(I)下的圓錐口(4)內壁垂直焊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2)為3片。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I)上端設有與油管連接的內螺紋接頭(5),所述內螺紋接頭(5)符合SY/T5988-2012標準。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1)、葉片(2)和水管(3)的內外表面均鍍有鎢層。【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涉及煤層氣開采設備
,包括中空管狀主體、葉片和水管,主體上端與油管相連,主體內管下端為里小外大的圓錐口,水管上端通過葉片與主體下部的圓錐口內壁相連,葉片均布在水管外壁。在油管內抽吸力作用下井下煤層氣形成氣流通過主體下部圓錐口和水管間隙經主體進入油管,在井口被助采機械排入集輸管線,當地下水位升高淹過水管下端時,受油管內抽吸力作用,地下水在水管內形成水流柱,在水管上端噴出由上升氣流霧化為小水珠,隨氣流攜出煤層氣井,起到控制地下水液面的作用。利用本技術控制地下水位,取消了三抽設備,降低了生產成本,保證地下水位不會淹過煤層和井下抽氣口而造成停產。【IPC分類】E21B43/38【公開號】CN205117325【申請號】CN201520707297【專利技術人】王棟, 蘇曉輝, 王雪玲, 樊建博, 李德偉, 蔣幽君, 楊繼忠, 王麗, 王連云, 劉鐵夫 【申請人】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華油一機抽油機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申請日】2015年9月1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煤層氣井下攜水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管狀主體(1)、葉片(2)和水管(3),所述主體(1)上端與油管相連,主體(1)內管下端為里小外大的圓錐口(4),所述水管(3)上端通過葉片(2)與主體(1)下部的圓錐口(4)內壁相連,所述葉片(2)均布在水管(3)外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棟,蘇曉輝,王雪玲,樊建博,李德偉,蔣幽君,楊繼忠,王麗,王連云,劉鐵夫,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河北華油一機抽油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