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扭桿機構,具體是一種極轉動慣量測試扭桿機構。
技術介紹
為了滿足剛度需求,現有的極轉動慣量測試扭桿機構的直徑比較大,摩擦阻力大,測試結果精度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測試精度高的極轉動慣量測試扭桿機構,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種極轉動慣量測試扭桿機構,包括扭桿、擺框和扭軸,所述擺框懸掛在扭桿的下方,所述扭桿的上方設有拉緊機構,所述擺框的兩端設有擋光桿,擺框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擺架,所述擺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有上定位軸承和下定位軸承,所述扭軸安裝在擺框的下方。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擺架上端和下端的中間位置均設有通孔和夾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采用了單絲扭擺結構,這種結構可以在保證系統剛度的同時使扭桿的直徑非常小,可達0.5mm,并且擺動靈活,摩擦阻力小,測試結果準確?!靖綀D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極轉動慣量測試扭桿機構,包括扭桿1、擺框2和扭軸3,所述擺框2懸掛在扭桿I的下方,所述扭桿I的上方設有拉緊機構4,所述擺框2的兩端設有擋光桿7,擺框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擺架8,所述擺架8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有上定位軸承5和下定位軸承6,所述扭軸3安裝在擺框2的下方,所述擺架8上端和下端的中間位置均設有通孔和夾板。在確定光電傳感器及測試設備機械結構的前提下,扭桿I的直徑越小,轉動慣量測試設備的靈敏度越高,本技術采用直徑很小的扭桿I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極轉動慣量測試扭桿機構,包括扭桿(1)、擺框(2)和扭軸(3),其特征在于,所述擺框(2)懸掛在扭桿(1)的下方,所述扭桿(1)的上方設有拉緊機構(4),所述擺框(2)的兩端設有擋光桿(7),擺框(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擺架(8),所述擺架(8)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有上定位軸承(5)和下定位軸承(6),所述扭軸(3)安裝在擺框(2)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德民,李俊燁,張心明,史國權,劉建河,楊琦,沈軍,宋斌,
申請(專利權)人:長春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