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右側設有豎桿,所述支撐桿下側設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右側設有通泥管,所述豎桿右側設有進氣管,所述豎桿中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側設有手柄,所述手柄右側設有氣體泵,所述豎桿下側設有底座,所述底座下側設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表面設有氣孔,所述導氣管下側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內側設有通軸,所述通軸表面設有爪耙,所述定位槽下側設有旋轉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旋轉板,在使用時,更好的控制對水池底部的淤泥深度進行快速簡便的控制,通過設置爪耙,更好的對淤泥進行刮動,提高了吸泥的速度,通過設置定位槽,在對淤泥進行處理時,更好的防止了淤泥污染周圍的水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
技術介紹
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以及工業廢水處理中直徑較大的圓形沉淀池中,排除沉降在池底的污泥和撇除池面的浮渣。刮泥機由驅動裝置、工作橋、主刮泥裝置、輔助刮泥裝置、中心轉盤、撇渣裝置、溢流堰板和擋渣板、集電裝置等組成。對于中心進水周邊出水沉淀池,一般還需設置導流筒。用于為達到最佳沉淀排泥效果,刮泥機主要有周邊傳動刮泥機、中心傳動濃縮刮泥機。中心傳動濃縮刮泥機主要由溢流裝置、大梁及攔桿、進口管、傳動裝置、電器箱、穩流筒、主軸、浮渣耙板、刮集裝置、水下軸承、小刮刀、渣斗、浮渣耙板等組成。中心傳動濃縮刮泥機能進一步分離濃縮池污泥中的自由水分,以減少污泥的體積,提高污泥濃度,將濃縮后污泥排除池外。現有的裝置在使用時,一般結構比較固定,有的裝置在使用時只是通過導氣管對池底的污泥進行抽吸處理,雖然能夠對污泥進行吸附處理,但是這種出污泥的方式只能除去表面的污泥,污泥如果非常厚時相互擠壓也非常嚴重,不易將其抽吸出,還有的裝置雖然設有攪拌裝置,在使用時雖然能夠一定程度的對污泥進行攪拌處理,但是這種方法容易造成水質的污染,不利于使用者的使用,還有的裝置沒有設置可控制對污泥吸附的多少進行深度快速調節的裝置,增加了使用者的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右側設有豎桿,所述支撐桿下側設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右側設有通泥管,所述豎桿右側設有進氣管,所述豎桿中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側設有手柄,所述手柄右側設有氣體栗,所述豎桿下側設有底座,所述底座下側設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表面設有氣孔,所述導氣管下側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內側設有通軸,所述通軸表面設有爪耙,所述定位槽下側設有旋轉板。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桿與豎桿旋轉連接。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底座與豎桿旋轉連接。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通泥管和進氣管分別與導氣管接通且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旋轉板與定位槽鉸接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設置旋轉板,在使用時,更好的控制對水池底部的淤泥深度進行快速簡便的控制,通過設置爪耙,更好的對淤泥進行刮動,提高了吸泥的速度,通過設置定位槽,在對淤泥進行處理時,更好的防止了淤泥污染周圍的水質,保護了池水不被污染,且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撐桿,2、轉軸,3、手柄,4、氣體栗,5、豎桿,6、進氣管,7、底座,8、導氣管,9、氣孔,10、爪耙,11、通軸,12、定位槽,13、出泥管,14、通泥管,15、旋轉板。【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包括支撐桿1,所述支撐桿1右側設有豎桿5,所述支撐桿1與豎桿5旋轉連接,所述支撐桿1下側設有出泥管13,所述出泥管13右側設有通泥管14,所述豎桿5右側設有進氣管6,所述豎桿5中部設有轉軸2,所述轉軸2上側設有手柄3,所述手柄3右側設有氣體栗4,所述豎桿5下側設有底座7,所述底座7與豎桿5旋轉連接,所述底座7下側設有導氣管8,所述通泥管14和進氣管6分別與導氣管8接通且固定連接,所述導氣管8表面設有氣孔9,所述導氣管8下側設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內側設有通軸11,所述通軸11表面設有爪耙10,所述定位槽12下側設有旋轉板15,所述旋轉板15與定位槽12鉸接連接。現場使用時,將該裝置放到合適位置,打開氣體栗4和相應的電機,支撐桿1和底座7進行轉動,通過氣體將污泥吸附到通泥管14內,經過出泥管13進行排出,通過手柄3對旋轉板15的角度進行控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包括支撐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1)右側設有豎桿(5),所述支撐桿(1)下側設有出泥管(13),所述出泥管(13)右側設有通泥管(14),所述豎桿(5)右側設有進氣管(6),所述豎桿(5)中部設有轉軸(2),所述轉軸(2)上側設有手柄(3),所述手柄(3)右側設有氣體栗(4),所述豎桿(5)下側設有底座(7),所述底座(7)下側設有導氣管(8),所述導氣管(8)表面設有氣孔(9),所述導氣管(8)下側設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內側設有通軸(11),所述通軸(11)表面設有爪耙(10),所述定位槽(12)下側設有旋轉板(1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1)與豎桿(5)旋轉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與豎桿(5)旋轉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泥管(14)和進氣管(6)分別與導氣管(8)接通且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板(15)與定位槽(12)鉸接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右側設有豎桿,所述支撐桿下側設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右側設有通泥管,所述豎桿右側設有進氣管,所述豎桿中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側設有手柄,所述手柄右側設有氣體泵,所述豎桿下側設有底座,所述底座下側設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表面設有氣孔,所述導氣管下側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內側設有通軸,所述通軸表面設有爪耙,所述定位槽下側設有旋轉板。本技術通過設置旋轉板,在使用時,更好的控制對水池底部的淤泥深度進行快速簡便的控制,通過設置爪耙,更好的對淤泥進行刮動,提高了吸泥的速度,通過設置定位槽,在對淤泥進行處理時,更好的防止了淤泥污染周圍的水質。【IPC分類】B01D21/24, B01D21/18【公開號】CN205095476【申請號】CN201520868760【專利技術人】沈琴, 趙潤宇, 何雅軍, 蔡建華, 程金晶, 馬玉樓 【申請人】南通恒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申請日】2015年11月3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提式刮吸泥機,包括支撐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1)右側設有豎桿(5),所述支撐桿(1)下側設有出泥管(13),所述出泥管(13)右側設有通泥管(14),所述豎桿(5)右側設有進氣管(6),所述豎桿(5)中部設有轉軸(2),所述轉軸(2)上側設有手柄(3),所述手柄(3)右側設有氣體泵(4),所述豎桿(5)下側設有底座(7),所述底座(7)下側設有導氣管(8),所述導氣管(8)表面設有氣孔(9),所述導氣管(8)下側設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內側設有通軸(11),所述通軸(11)表面設有爪耙(10),所述定位槽(12)下側設有旋轉板(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琴,趙潤宇,何雅軍,蔡建華,程金晶,馬玉樓,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恒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