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若干個窗簾拉環結構可將窗簾布固設于橫桿上,拉環本體上設有一固定塊,窗簾拉環結構還包括依次穿過若干個拉環本體并卡固于固定塊上的軟質的簾繩,當拉環本體沿著橫桿來回滑動時會牽拉簾繩,在簾繩牽引拉力下拉環本體在橫向拉力和縱向重力的相互作用下幾乎平行于橫桿從而可減少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摩擦阻力進而實現窗簾可順暢地開啟或關閉,同時使窗簾布在開啟或關閉的過程中的波形整體等距美觀,實用性強,操作方便且省力,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零部件少,制造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窗簾的拉環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
技術介紹
窗簾用于遮蔽和調節室內光照,已成為人們家庭裝修的必需品,現在市面上的窗簾大部分是采用吊環式窗簾,傳統的結構是在窗簾布上打孔,然后在打孔處固設有拉環本體,再將拉環本體依次套入在橫桿上,只需用手扯住窗簾布,牽引窗簾布以帶動拉環本體在橫桿上來回滑動從而實現窗簾的開啟或閉合。這種方式由于是依靠牽拉窗簾布來牽引拉環本體在橫桿上滑動,而窗簾布是S形折疊橫穿在橫桿上,當用手拉動窗簾布時呈S形折疊的窗簾布就會受到斜向下的拉力而變展開,使固設于窗簾布上的拉環本體兩兩形成八字形而傾斜卡在橫桿上,從而使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摩擦阻力大,越用力牽拉窗簾布,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就卡得越緊,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摩擦阻力越大,只有用猛力快速牽拉窗簾布,依靠慣性才可以關閉或開啟窗簾,使用非常不方便,甚至會用力過度而導致窗簾布被扯破,造成資源浪費和增加使用成本,而且拉環本體之間的間距不一致導致窗簾布不整齊而影響美觀,同時這樣拉環本體與橫桿大面積接觸并不斷摩擦,導致拉環本體內緣磨損嚴重,不僅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人們拉動窗簾布更加費力,給窗簾的開啟或閉合帶來許多麻煩,而且縮短了拉環本體的使用壽命。為解決現有拉環本體的技術問題,人們對拉環本體進行升級改造,在拉環本體內緣上添加滑輪以減少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摩擦,但其實僅這樣添加滑輪不僅使得生產工序繁瑣,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在扯拉窗簾布的拉力下拉環本體難以平行于橫桿,導致滑輪并不能沿著橫桿滑動,一樣是較為費勁才可拉動窗簾布,操作不便,而且費力。而且現有的一般通過掛鉤將窗簾布固定于拉環本體上,安裝拆卸難度大,使用的零配件多,生產成本高。因此,如何實現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制造成本低、可增加窗簾的平整度和美觀性、開啟或關閉窗簾時操作方便且省力、耐磨、使用壽命長的窗簾拉環結構是業內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旨在實現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制造成本低、可增加窗簾的平整度和美觀性、開啟或關閉窗簾時操作方便且省力、耐磨、使用壽命長的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本技術提出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若干個窗簾拉環結構可將窗簾布固設于橫桿上,窗簾拉環結構沿著橫桿來回滑動從而實現了窗簾的開啟或閉合,窗簾布上設有若干開孔,窗簾拉環結構包括套設于開孔上的拉環本體,開孔直徑介于拉環本體的外徑與內徑之間,拉環本體包括內徑與橫桿相適配的第一拉環本體、通過卡合連接方式與第一拉環本體進行連接的第二拉環本體,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孔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一內環,第一內環內側壁設有一光滑的凸環,凸環朝外延伸出一固定塊,第一內環外側壁設有若干第一環形卡紋,第一拉環本體、第一內環、凸環、固定塊和第一環形卡紋設置為一體成型結構;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孔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二內環,第二內環內側壁上設有若干與第一環形卡紋相適配并可相互卡合的第二環形卡紋,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從開孔兩側套入且第一環形卡紋與第二環形卡紋相互卡合從而使拉環本體卡固于開孔上;窗簾拉環結構還包括依次穿過若干個拉環本體并卡固于固定塊上的軟質的簾繩,在拉環本體沿著橫桿來回滑動時牽拉簾繩從而使拉環本體在橫向拉力和縱向重力的相互作用下平行于橫桿進而可減少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摩擦阻力最終實現窗簾可順暢地開啟或關閉。優選地,第一拉環本體內側壁朝外延伸出若干第一限位柱。優選地,第二拉環本體內側壁朝外延伸出若干與第一限位柱位置相對應適配的第二限位柱。優選地,拉環本體由塑料制成。本技術的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若干個窗簾拉環結構可將窗簾布固設于橫桿上,窗簾拉環結構沿著橫桿來回滑動從而實現了窗簾的開啟或閉合,窗簾布上設有若干開孔。本技術的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分別從開孔的兩側套入且第一環形卡紋與第二環形卡紋相互卡合從而使拉環本體卡固于開孔上,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極其簡便,便于后期清洗窗簾布,且無需使用掛鉤等配件,節省零部件,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孔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一內環,第一內環內側壁設有一光滑的凸環,凸環具有很好的自潤滑性,且凸環可大大減小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少摩擦阻力,同時降低拉環本體的磨損度,耐磨性好,延長窗簾拉環結構的使用壽命;而且通過一軟質的簾繩依次穿過若干個拉環本體,并分別卡固于固定塊上,用手扯住窗簾布來回牽拉以帶動拉環本體沿著橫桿來回滑動,牽拉簾繩從而使拉環本體在橫向拉力和縱向窗簾布自身重力的相互作用下平行于橫桿并來回滑動,拉環本體平行于橫桿從而減少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而減小拉環本體與橫桿之間的摩擦阻力最終實現窗簾可順暢地開啟或關閉,只需添加一條軟質的簾繩便可實現窗簾輕易、順暢地開啟或關閉,避免用力過度造成扯破窗簾布或扯爛拉環本體,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省力,而且在簾繩的牽引作用下,相鄰拉環本體之間的距離相同使得窗簾布的波形整體等距美觀,窗簾布更加平整,增加窗簾的平整度和美觀性。因此,本技術的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實現了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制造成本低、可增加窗簾的平整度和美觀性、開啟或關閉窗簾時操作方便且省力、耐磨、使用壽命長等有益效果,值得廣泛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的一實施例應用于窗簾上的使用不意圖,其中窗簾布未不出;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的一實施例中的拉環本體的分解結構放大示意圖之一;圖3為本技術的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的一實施例中的拉環本體的分解結構放大示意圖之二;圖4為本技術的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的一實施例中的拉環本體的分解結構放大示意圖之三。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照圖1至圖4,提出本技術的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的一實施例,若干個窗簾拉環結構可將窗簾布固設于橫桿400上,窗簾拉環結構沿著橫桿400來回滑動從而實現了窗簾的開啟或閉合。窗簾布上設有若干開孔,窗簾拉環結構包括套設于開孔上的拉環本體,開孔直徑介于拉環本體的外徑與內徑之間,拉環本體包括內徑與橫桿400相適配的第一拉環本體100、通過卡合連接方式與第一拉環本體100進行連接的第二拉環本體200,第一拉環本體100的內孔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一內環101,第一內環101內側壁設有一光滑的凸環102,凸環102朝外延伸出一固定塊103,第一內環101外側壁設有若干第一環形卡紋104,第一拉環本體100、第一內環101、凸環102、固定塊103和第一環形卡紋104設置為一體成型結構;第二拉環本體200的內孔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二內環201,第二內環201內側壁上設有若干與第一環形卡紋104相適配并可相互卡合的第二環形卡紋202,第一拉環本體100和第二拉環本體200從開孔兩側套入且第一環形卡紋104與第二環形卡紋202相互卡合從而使拉環本體卡固于開孔上;窗簾拉環結構還包括依次穿過若干個拉環本體并卡固于固定塊103上的軟質的簾繩300,在拉環本體沿著橫桿400來回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簾繩的窗簾拉環結構,若干個所述窗簾拉環結構可將窗簾布固設于橫桿上,所述窗簾拉環結構沿著所述橫桿來回滑動從而實現了窗簾的開啟或閉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簾布上設有若干開孔,所述窗簾拉環結構包括套設于所述開孔上的拉環本體,所述開孔直徑介于所述拉環本體的外徑與內徑之間,所述拉環本體包括內徑與所述橫桿相適配的第一拉環本體、通過卡合連接方式與所述第一拉環本體進行連接的第二拉環本體,所述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孔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一內環,所述第一內環內側壁設有一光滑的凸環,所述凸環朝外延伸出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內環外側壁設有若干第一環形卡紋,所述第一拉環本體、所述第一內環、所述凸環、所述固定塊和所述第一環形卡紋設置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孔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二內環,所述第二內環內側壁上設有若干與所述第一環形卡紋相適配并可相互卡合的第二環形卡紋,所述第一拉環本體和所述第二拉環本體從所述開孔兩側套入且所述第一環形卡紋與所述第二環形卡紋相互卡合從而使所述拉環本體卡固于所述窗簾布的所述開孔上;所述窗簾拉環結構還包括依次穿過若干個所述拉環本體并卡固于所述固定塊上的軟質的簾繩,在所述拉環本體沿著所述橫桿來回滑動時牽拉所述簾繩從而使所述拉環本體在橫向拉力和縱向重力的相互作用下平行于所述橫桿進而可減少所述拉環本體與所述橫桿之間的摩擦阻力最終實現所述窗簾可順暢地開啟或關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克寅,
申請(專利權)人:黃克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