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包括有上夾套、下夾套,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上設有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內分別設有上連接套、下連接套,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下端設有第一螺紋孔,下連接套的上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上端與上夾套的上螺紋孔螺紋配合,下連接套的下端與下夾套的下螺紋孔螺紋配合。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其能避免原料試樣與上夾套、下夾套直接接觸,減少了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內螺紋的磨損,使用壽命長,而且,在對不同直徑的原料試樣檢測時,只需要更換上連接套、下連接套即可,使用更加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拉力檢測夾具。
技術介紹
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高強度螺栓在機械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機械設備對緊固件產品的機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螺栓加工時需要先對其原料試樣進行拉力檢測,目前,對螺栓的原料試樣的拉力檢測夾具,包括有上夾套、下夾套,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上設有上螺紋孔、下螺紋孔,檢測時,上夾套、下夾套與拉力試驗機固定連接,原料試樣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螺紋孔、下螺紋孔螺紋配合。但是,這種拉力檢測夾具,長時間使用后,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內的內螺紋容易磨損,使得其與原料試樣之間出現打滑現象,如果更換的話其只能將上夾套、下夾套整體更換,其成本高,而且,安裝、拆卸不方便;另外在對不同直徑的原料試樣檢測時,也需要更換不同的上夾套、下夾套,其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其能避免原料試樣與上夾套、下夾套直接接觸,減少了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內螺紋的磨損,使用壽命長,而且,在對不同直徑的原料試樣檢測時,只需要更換上連接套、下連接套即可,使用更加方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包括有上夾套、下夾套,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上設有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內分別設有上連接套、下連接套,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下端設有第一螺紋孔,下連接套的上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上端與上夾套的上螺紋孔螺紋配合,下連接套的下端與下夾套的下螺紋孔螺紋配合。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檢測時,將上夾套、下夾套與拉力試驗機固定連接,原料試樣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一螺紋孔、第二螺紋孔螺紋配合,這樣避免原料試樣與上夾套、下夾套直接接觸,減少了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內螺紋的磨損,使用壽命長;而且,在對不同直徑的原料試樣檢測時,只需要更換上連接套、下連接套即可,使用更加方便。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上端設有上限位凸臺,所述的上限位凸臺與上夾套的上端面抵觸,所述的下連接套的下端設有下限位凸臺,所述的下限位凸臺與下夾套的下端面抵觸。采用上述進一步設置,設置的上限位凸臺、下限位凸臺,可以防止上夾套與上連接套之間、下夾套與下連接套之間產生打滑,而且,能減輕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內螺紋牙的壓力,延長其使用壽命。本技術的再進一步設置:所述的上螺紋孔的上端設有上破口,所述的上限位凸臺與上連接套之間設有與上坡口相匹配的上倒角。采用上述再進一步設置,設置的上坡口、上倒角,可以防止減少上夾套與上限位凸臺、上連接套之間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本技術的再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下螺紋孔的下端設有下破口,所述的下限位凸臺與下連接套之間設有與下坡口相匹配的下倒角。采用上述再更進一步設置,設置的下坡口、下倒角,可以防止減少下夾套與下限位凸臺、下連接套之間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包括有上夾套1、下夾套2,所述的上夾套1、下夾套2上設有上螺紋孔11、下螺紋孔21,所述的上夾套1、下夾套2內分別設有上連接套3、下連接套4,所述的上連接套3的下端設有第一螺紋孔31,下連接套4的上端設有第二螺紋孔41,所述的上連接套3的上端與上夾套1的上螺紋孔11螺紋配合,下連接套4的下端與下夾套2的下螺紋孔21螺紋配合。檢測時,將上夾套1、下夾套2與拉力試驗機固定連接,原料試樣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一螺紋孔31、第二螺紋孔41螺紋配合,這樣避免原料試樣與上夾套1、下夾套2直接接觸,減少了上螺紋孔11、下螺紋孔21內螺紋的磨損,使用壽命長;而且,在對不同直徑的原料試樣檢測時,只需要更換上連接套3、下連接套4即可,使用更加方便。本技術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上連接套3的上端設有上限位凸臺32,所述的上限位凸臺32與上夾套1的上端面抵觸,所述的下連接套4的下端設有下限位凸臺42,所述的下限位凸臺42與下夾套2的下端面抵觸。通過設置的上限位凸臺32、下限位凸臺42,可以防止上夾套1與上連接套3之間、下夾套2與下連接套4之間產生打滑,而且,能減輕上螺紋孔11、下螺紋孔21內螺紋牙的壓力,延長其使用壽命。本技術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上螺紋孔11的上端設有上破口 111,所述的上限位凸臺32與上連接套3之間設有與上坡口 111相匹配的上倒角33。設置的上坡口 111、上倒角33,可以防止減少上夾套1與上限位凸臺32、上連接套3之間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本技術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下螺紋孔21的下端設有下破口211,所述的下限位凸臺42與下連接套4之間設有與下坡口 211相匹配的下倒角43。設置的下坡口 211、下倒角43,可以防止減少下夾套2與下限位凸臺42、下連接套4之間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主權項】1.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包括有上夾套、下夾套,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上設有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內分別設有上連接套、下連接套,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下端設有第一螺紋孔,下連接套的上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上端與上夾套的上螺紋孔螺紋配合,下連接套的下端與下夾套的下螺紋孔螺紋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檢測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上端設有上限位凸臺,所述的上限位凸臺與上夾套的上端面抵觸,所述的下連接套的下端設有下限位凸臺,所述的下限位凸臺與下夾套的下端面抵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檢測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螺紋孔的上端設有上破口,所述的上限位凸臺與上連接套之間設有與上坡口相匹配的上倒角。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力檢測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螺紋孔的下端設有下破口,所述的下限位凸臺與下連接套之間設有與下坡口相匹配的下倒角。【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包括有上夾套、下夾套,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上設有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內分別設有上連接套、下連接套,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下端設有第一螺紋孔,下連接套的上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上端與上夾套的上螺紋孔螺紋配合,下連接套的下端與下夾套的下螺紋孔螺紋配合。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其能避免原料試樣與上夾套、下夾套直接接觸,減少了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內螺紋的磨損,使用壽命長,而且,在對不同直徑的原料試樣檢測時,只需要更換上連接套、下連接套即可,使用更加方便。【IPC分類】G01N3/04【公開號】CN205103095【申請號】CN201520817840【專利技術人】蘇友份, 吳承濤 【申請人】浙江迪特高強度螺栓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申請日】2015年10月21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力檢測夾具,包括有上夾套、下夾套,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上設有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夾套、下夾套內分別設有上連接套、下連接套,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下端設有第一螺紋孔,下連接套的上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的上連接套的上端與上夾套的上螺紋孔螺紋配合,下連接套的下端與下夾套的下螺紋孔螺紋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友份,吳承濤,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迪特高強度螺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