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由包括以下植物原料:蓖麻、雷公藤、魚藤根、苦參、川楝子、藿香薊、花椒粉、柑桔皮,經超聲波提取工藝制成的提取液,再經濃縮、干燥、粉碎、過篩、混勻制備而得。本發明專利技術藥物由多種具有殺蟲殺菌功效的植物經提取出有效成分制備而成,能有效防治農作物地下害蟲的危害,同時避免因使用化學防治農藥辛硫磷、毒死蜱等防治地下害蟲而導致土壤板結、流失跟貧瘠等問題的發生;使用時,混合至肥料中共同施用,起到肥、藥雙重功效,能省工、省時、省錢,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次數;原料來源廣,價格低廉,且制備工藝簡單,制備成本低,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具體涉及一種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使用時,將該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混合至肥料中共同施用。
技術介紹
甘蔗、花生、玉米、紅薯和蔬菜等是南方尤其是廣西的主要農作物品種,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來源。但是由于農作物種植受土地的制約、輪作倒茬困難、連作不可避免,而在土壤溫度和濕度較高的條件下,易滋生地下害蟲,近年來的蔬菜、玉米、薯類種植受到地下害蟲的危害日益嚴重,白蘿卜“花皮”賣不出,紅薯出現“黑心”產量減半,這些都是因為地下害蟲的為害所造成的,有些地方農作物甚至減產或絕收。地下害蟲不僅影響農業的產業發展,也影響農作物增產增收和農民的收入。因此開展農作物地下害蟲防控研究迫在眉睫。地下害蟲種類比較多,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根蛆等10多類,發生在春秋兩季,為害農作物的種子、根、莖葉等,受害后輕者萎蔫,生長遲緩,嚴重則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斷壟,以致農作物減產。因為地下害蟲以幼蟲為害,成蟲、幼(若)蟲均可為害,長期生活在土內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晝伏夜出在近土面處為害;地上地下均可為害的特點,防治比較困難。而目前地下害蟲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學防治農藥辛硫磷、毒死蜱等化學農藥土施為主。例如下面摘錄的現有技術:1、中國專利(200910209738.8)公開了一種殺蟲組合物,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為A和B兩種活性物質,其中A為七氟菊酯,B為新煙堿類殺蟲劑啶蟲脒、吡蟲啉、噻蟲嗪中的一種。A和B的質量比為60∶1-1∶80。本專利技術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可以降低有效成分用量和減少施藥次數,用于防治農業上多種害蟲,尤其適用于防治金龜子幼蟲、跳甲幼蟲、根結線蟲。2、中國專利(201110372231.1)公開了一種防治地下害蟲的甘蔗肥及生產方法,它的原料包括無機肥、有機肥、藥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粘結劑;其各組分占甘蔗肥總重量的重量百分比為:無機肥45%-92%,有機肥7-50%,藥劑0.25%-3.5%,植物調節劑0.04%-0.05%,粘結劑0.075%-3.0%;所述藥劑為辛硫磷、毒死蜱與吡蟲啉或呋蟲胺的組合,組分間的重量配比:辛硫磷:毒死蜱:吡蟲啉或呋蟲胺為1-2:1:0.1-4.5;所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為復硝酚鈉。本專利技術的產品既全面滿足了甘蔗生長過程中對營養的需求,同時它起到防治甘蔗害蟲螟蟲、蔗龜、蠐螬、兼治棉蚜、天牛等害蟲的功效,提高了產量和含糖量,又降低了生產成本。3、中國專利(201510336514.9)公開了一種防治地下害蟲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殺蟲有效成分是丙硫克百威和氯溴蟲腈,丙硫克百威和氯溴蟲腈的重量比是1-40︰1-40,有效成分占組合物總重量的重量百分含量為1%-80%,組合物按照農藥劑型加工方法加工的劑型包括顆粒劑或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微膠囊懸浮劑。本專利技術有效成分氯溴蟲腈和丙硫克百威經復配后,具有雙重作用機制,防治地下害蟲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和持續防治效果,不僅擴大了殺蟲譜,對線蟲、蠐螬等地下害蟲都可以防治,還擴大了使用范圍,可以用于玉米、蔬菜等作物,并且減少了藥的用量。但由于長期單一施用,導致地下害蟲的抗藥性增強,同時對土壤環境也造成了污染,土壤板結、流失跟貧瘠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質量安全,同時也危害到了人體健康。因此,尋求綠色環保的防治地下害蟲的肥料,更好地防治農作物地下害蟲的危害,保護農田的生態平衡同時幫助農作物增產是當前的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使用時,將該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混合至肥料中共同施用,既能有效防治農作物地下害蟲的危害,提高農作物產量,又能有效保護農田生態平衡,防止土壤板結、流失跟貧瘠等問題的發生。具體的,一種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按以下重量份數稱取植物原料:蓖麻4-10份、雷公藤4-10份、魚藤根4-10份、苦參2-6份、川楝子2-6份、藿香薊2-6份、花椒粉1-5份、柑桔皮1-5份,經粉碎、過40-60目篩,混勻,得植物原料混合料;(2)將植物原料混合料與水按1g:4-8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溫下用超聲波持續作用20-60min,分離濾液和濾渣,濾渣再利用超聲波重復萃取1-2次,合并濾液,得萃取液;(3)將萃取液減壓濃縮成膏狀,干燥,粉碎,過60-100目篩,混勻,即得。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說明,所述超聲波頻率為40-80KHz,功率為200-500W。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達到的顯著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由多種具有殺蟲殺菌功效的植物經提取出有效成分制備而成,能有效防治農作物地下害蟲的危害,同時避免因使用化學防治農藥辛硫磷、毒死蜱等防治地下害蟲而導致土壤板結、流失跟貧瘠等問題的發生。(2)本專利技術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在使用時,混合至肥料中共同施用,起到肥、藥雙重功效,能省工、省時、省錢,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次數。(3)本專利技術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所采用的原料來源廣,價格低廉,且制備工藝簡單,制備成本低,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僅是對本專利技術作更清楚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均落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實施例1一種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按以下重量份數稱取植物原料:蓖麻8份、雷公藤4份、魚藤根6份、苦參3份、川楝子3份、藿香薊6份、花椒粉5份、柑桔皮5份,經粉碎、過50目篩,混勻,得植物原料混合料;(2)將植物原料混合料與水按1g:4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溫下用超聲波(所述超聲波頻率為80KHz,功率為200W)持續作用45min,分離濾液和濾渣,濾渣再利用超聲波重復萃取2次,合并濾液,得萃取液;(3)將萃取液減壓濃縮成膏狀,干燥,粉碎,過100目篩,混勻,即得。實施例2一種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按以下重量份數稱取植物原料:蓖麻10份、雷公藤10份、魚藤根4份、苦參2份、川楝子2份、藿香薊4份、花椒粉2份、柑桔皮3份,經粉碎、過40目篩,混勻,得植物原料混合料;(2)將植物原料混合料與水按1g:8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溫下用超聲波(所述超聲波頻率為40KHz,功率為500W)持續作用30min,分離濾液和濾渣,濾渣再利用超聲波重復萃取1次,合并濾液,得萃取液;(3)將萃取液減壓濃縮成膏狀,干燥,粉碎,過60目篩,混勻,即得。實施例3一種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按以下重量份數稱取植物原料:蓖麻4份、雷公藤7份、魚藤根10份、苦參6份、川楝子6份、藿香薊6份、花椒粉1份、柑桔皮3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按以下重量份數稱取植物原料:蓖麻4?10份、雷公藤4?10份、魚藤根4?10份、苦參2?6份、川楝子2?6份、藿香薊2?6份、花椒粉1?5份、柑桔皮1?5份,經粉碎、過40?60目篩,混勻,得植物原料混合料;(2)將植物原料混合料與水按1g:4?8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溫下用超聲波持續作用20?60min,分離濾液和濾渣,濾渣再利用超聲波重復萃取1?2次,合并濾液,得萃取液;(3)將萃取液減壓濃縮成膏狀,干燥,粉碎,過60?100目篩,混勻,即得。
【技術特征摘要】
1.制備具有防治地下害蟲功效的藥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按以下重量份數稱取植物原料:蓖麻4-10份、雷公藤4-10份、魚藤根4-10份、苦參2-6份、川楝子2-6份、藿香薊2-6份、花椒粉1-5份、柑桔皮1-5份,經粉碎、過40-60目篩,混勻,得植物原料混合料;
(2)將植物原料混合料與水按1g:4-8ml的比例置于密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鈺斌,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南寧勝祺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