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菌培育箱,包括外殼、風箱、箱門、培育室,所述外殼左側裝置風箱、外殼右側通過合頁連接箱門、頂端右側裝置排氣管、內部裝置培育室;所述風箱頂端左側裝置風箱控制器,風箱內部由集風室、制冷室、加熱室、進風室構成,所述風箱內部左側中端裝置集風室,所述集風室上、下端分別通過輸氣管連接制冷室、加熱室,所述制冷室和加熱室右側通過輸氣管分別連接進風室左側上、下端,所述進風室右側連接培育室左側進風網;所述培育室內部頂端左側裝置溫濕度探測器、頂端右側裝置遠紅外加熱裝置、中端裝置培育裝置、右側裝置加濕裝置、底端裝置污水箱;本發明專利技術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并能有效提高食用菌成活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食用菌培育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食用菌培育箱。
技術介紹
食用菌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但食用菌生長必須具備適合的溫度、濕度條件和潔凈的生活環境,而現有的食用菌培育,大多以培育床或是露天栽培為主,自動化程度低,且溫濕度控制不便,并且培育過程中,菌種容易遭到病蟲侵害,影響其正常生長,降低了成活率,進而導致食用菌品質降低,制約食用菌行業的發展。因此,急需一種自動化程度高、能準確控制溫濕度、保證成活率的食用菌培育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氣流通均勻、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能保證食用菌正常生長、成活率高的食用菌培育箱。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食用菌培育箱,包括外殼、風箱、箱門、培育室,所述外殼左側裝置風箱、右側通過合頁連接箱門、頂端右側裝置排氣管、內部裝置培育室;所述風箱頂端左側裝置風箱控制器,風箱內部由集風室、制冷室、加熱室、進風室構成,所述風箱內部左側中端裝置集風室,所述集風室上端通過輸氣管連接制冷室、下端通過輸氣管連接加熱室,所述制冷室和加熱室右側通過輸氣管分別連接進風室左側上、下端,所述進風室右側連接培育室左側進風網;所述培育室內部頂端左側裝置溫濕度探測器、頂端右側裝置遠紅外加熱裝置、中端裝置培育裝置、右側裝置加濕裝置、底端裝置污水箱;所述輸氣管上均裝置微型引風機;所述箱門上端裝置培育室控制器、下端裝置透明玻璃。所述集風室內部裝置吸風機,內壁裝置多個紫外線滅菌燈管。所述制冷室內部裝置空氣制冷裝置。所述加熱室內部裝置空氣加熱網。所述進風室內部裝置空氣均流板。所述培育裝置由旋轉電機、驅動軸、伸縮軸、承載圓盤構成,所述旋轉電機裝置在外殼頂端中間,并通過底端驅動軸連接培育室內部的伸縮軸,所述伸縮軸穿過多個承載圓盤中心,并可伸縮調節各承載圓盤之間的距離;所述承載圓盤可拆卸使用。所述加濕裝置由進水管、噴水裝置構成,所述噴水裝置由水管和多個霧化噴頭構成。 所述污水箱左側設置拉環,可從外殼左側拉出。所述風箱控制器控制連接風箱內部的集風室、制冷室、加熱室。所述培育室控制器控制連接培育室內部的溫濕度探測器、遠紅外加熱裝置、培育裝置、加濕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食用菌培育箱,左側設置風箱,風箱內設置集風室、加熱室、制冷室、進風室,并在集風室內壁上裝置多個紫外線滅菌燈管,既能減少空氣中的細菌,使食用菌免受細菌侵害,并且可根據需求對空氣進行制冷或加熱,為食用菌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進風室內部裝置空氣均流板,使培育室內的空氣得以保持均衡狀態;此外,培育室內部設置溫濕度探測器,并且箱門上設有透明玻璃,方便人們及時了解培育室內部溫濕度情況和食用菌生產狀況;培育室內部的培育裝置,可360度旋轉,還可以調節各承載圓盤的距離;另外,還可以依據需要通過遠紅外加熱裝置或加濕裝置調節培育室內部溫濕度;污水箱上設置拉環,可將其從外殼左側拉出,清洗方便?!靖綀D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風箱;3-箱門;4_培育室;5-合頁;6_排氣管;7_風箱控制器;8-集風室;9_制冷室;10_加熱室;11-進風室;12_輸氣管;13_進風網;14_溫濕度探測器;15-遠紅外加熱裝置;16-培育裝置;17_加濕裝置;18-污水箱;19-微型引風機;20_培育室控制器;21_透明玻璃;22_吸風機;23_紫外線滅菌燈管;24_空氣制冷裝置;25_空氣加熱網;26_空氣均流板;27_旋轉電機;28_驅動軸;29_伸縮軸;30_承載圓盤;31_進水管;32-噴水裝置;33_水管;34_霧化噴頭;35_拉環?!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食用菌培育箱,包括外殼1、風箱2、箱門3、培育室4,所述外殼1左側裝置風箱2、右側通過合頁5連接箱門3、頂端右側裝置排氣管6、內部裝置培育室4 ;所述風箱2頂端左側裝置風箱控制器7,風箱2內部由集風室8、制冷室9、加熱室10、進風室11構成,所述風箱2內部左側中端裝置集風室8,所述集風室8上端通過輸氣管12連接制冷室9、下端通過輸氣管12連接加熱室10,所述制冷室9和加熱室10右側通過輸氣管12分別連接進風室11左側上、下端,所述進風室11右側連接培育室4左側進風網13 ;所述培育室4內部頂端左側裝置溫濕度探測器14、頂端右側裝置遠紅外加熱裝置15、中端裝置培育裝置16、右側裝置加濕裝置17、底端裝置污水箱18 ;所述輸氣管12上均裝置微型引風機19 ;所述箱門3上端裝置培育室控制器20、下端裝置透明玻璃21。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所述集風室8內部裝置吸風機22,內壁裝置多個紫外線滅菌燈管23。這樣設置,能有效消除空氣中的細菌,為食用菌生長提供衛生安全的環境。實施例3 如圖1所示,所述制冷室9內部裝置空氣制冷裝置24。當培育室4內溫度過高時,可及時向培育室4內部輸送冷空氣,調節其內部溫度。實施例4 如圖1所示,所述加熱室10內部裝置空氣加熱網25。當培育室4內溫度過低時,可及時向培育室4內部輸送熱空氣,使其內部溫度趨于平穩狀態。實施例5 如圖1所示,所述進風室11內部裝置空氣均流板26。這樣設置,可使進入培育室4的空氣,流動均勻。實施例6 如圖1所示,所述培育裝置16由旋轉電機27、驅動軸28、伸縮軸29、承載圓盤30構成,所述旋轉電機27裝置在外殼1頂端中間,并通過底端驅動軸28連接培育室4內部的伸縮軸29,所述伸縮軸29穿過多個承載圓盤30中心,并可伸縮調節各承載圓盤30之間的距離;所述承載圓盤30可拆卸使用。伸縮軸29和承載圓盤30在驅動電機27和驅動軸28的作用下,可360度旋轉,可使承載圓盤30內各位置的食用菌受熱、加濕處于均衡狀態。實施例7 如圖1所示,所述加濕裝置17由進水管31、噴水裝置32構成,所述噴水裝置32由水管33和多個霧化噴頭34構成。當濕度低于食用菌生長所需時,可及時為其加濕。實施例8 如圖1所示,所述污水箱18左側設置拉環35,可從外殼1左側拉出。這樣設置,方便清洗污水箱18,以免污染培育室4內部環境,為食用菌生長提供潔凈環境。實施例9 如圖1所示,所述風箱控制器7控制連接風箱2內部的集風室8、制冷室9、加熱室10。這樣設置,自動化程度較高,操作人員可通過控制器直接調節進入培育室4內部的空氣溫度。實施例10 如圖1所示,所述培育室控制器20控制連接培育室4內部的溫濕度探測器14、遠紅外加熱裝置15、培育裝置16、加濕裝置17。這樣設置,操作方便,操作人員可及時了解培育室4內部溫濕度情況,調節溫濕度,并控制培育裝置16旋轉速度。實施例11 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食用菌培育箱,培育時可將培育料和菌種置于培育裝置16的承載圓盤30上,通過伸縮軸29調節各承載圓盤30之間的距離,通過溫濕度探測器14 了解培育室內部的溫濕度情況,并通過培育室控制器20控制遠紅外加熱裝置15和加濕裝置17,調節至適宜溫濕度;并通過風箱控制器7控制風箱2內部的集風室8、制冷室9或加熱室10工作,使外部空氣經滅菌、制冷或加熱后經空氣均流板26均流后從進風網13進入培育室4,保證培育室4內部空氣流通均勻,并且保障培育室4內部溫度變化波動趨于平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食用菌培育箱,包括外殼、風箱、箱門、培育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左側裝置風箱、右側通過合頁連接箱門、頂端右側裝置排氣管、內部裝置培育室;所述風箱頂端左側裝置風箱控制器,風箱內部由集風室、制冷室、加熱室、進風室構成,所述風箱內部左側中端裝置集風室,所述集風室上端通過輸氣管連接制冷室、下端通過輸氣管連接加熱室,所述制冷室和加熱室右側通過輸氣管分別連接進風室左側上、下端,所述進風室右側連接培育室左側進風網;所述培育室內部頂端左側裝置溫濕度探測器、頂端右側裝置遠紅外加熱裝置、中端裝置培育裝置、右側裝置加濕裝置、底端裝置污水箱;所述輸氣管上均裝置微型引風機;所述箱門上端裝置培育室控制器、下端裝置透明玻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相武,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恒譽名翔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