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急救架,包括層矩形結構的支撐底板、床板,所述支撐底板下端設有四個支撐桿,所述每一個支撐桿下端設有車輪,所述床板下端面設有四個L形導向架,所述每一個L形導向架的水平段與導向桿相連接,所述導向桿與支撐底板之間相連接,所述導向桿上且位于L形導向架上側設有第一減震彈簧,下側設有第二減震彈簧,所述導向桿上端設有鎖緊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第一減震彈簧與第二減震彈簧,這樣急救架在運輸過程中,床板在第一減震彈簧、第二減震彈簧的作用下沿著導向桿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有效的緩沖了震動,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保護了患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醫療
,尤其涉及一種醫療急救架。
技術介紹
醫療技術,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以診斷和治療疾病為目的,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生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而采取的診斷、治療措施。醫療技術分為三類:第一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醫療機構通過常規管理在臨床應用中能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術。第二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涉及一定倫理問題或者風險較高,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以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第三類醫療技術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加以嚴格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一)涉及重大倫理問題;(二)高風險;(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規范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四)需要使用稀缺資源;(五)衛生部規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醫療技術。現有的急救擔架在運輸病人過程中減震性差,導致震動直接作用于患者,容易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醫療急救架。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種醫療急救架,包括層矩形結構的支撐底板、床板,所述支撐底板下端設有四個支撐桿,所述每一個支撐桿下端設有車輪,所述床板下端面設有四個L形導向架,所述每一個L形導向架的水平段與導向桿相連接,所述導向桿與支撐底板之間相連接,所述導向桿上且位于L形導向架上側設有第一減震彈簧,下側設有第二減震彈簧,所述導向桿上端設有鎖緊組件。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床板上還設置有承重裝置,所述承重裝置包括傳力機構、稱重傳感器、測量顯示儀表和邏輯控制部件,所述傳力機構位于所述床板的四角,所述傳力機構連接所述稱重傳感器,所述稱重傳感器連接所述測量顯示儀表,所述測量顯示儀表連接所述邏輯控制部件,所述測量顯示儀表位于所述床板靠近頭部位置。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床板具有內腔,所述傳力機構和稱重傳感器位于所述內腔內,所述測量顯示儀表和邏輯控制部件部分位于所述內腔內。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導向桿與支撐底板之間焊接連接。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減震彈簧、第二減震彈簧套在導向桿上。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鎖緊組件包括鎖緊墊片與鎖緊螺母。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減震彈簧與第二減震彈簧,這樣急救架在運輸過程中,床板在第一減震彈簧、第二減震彈簧的作用下沿著導向桿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有效的緩沖了震動,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保護了患者。【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撐底板;2.支撐桿;3.車輪;4.床板;5.L形導向架;6.導向桿;7.第一減震彈簧;8.第二減震彈簧;9.鎖緊組件。【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種醫療急救架,包括層矩形結構的支撐底板1、床板4,所述支撐底板1下端設有四個支撐桿2,所述每一個支撐桿2下端設有車輪3,所述床板4下端面設有四個L形導向架5,所述每一個L形導向架5的水平段與導向桿6相連接,其中所述導向桿6與支撐底板1之間焊接連接,這樣起到導向作用。當人一躺在所述床板4上面的時候,所述床板4四角上的傳力機構就把重力通過所述稱重傳感器傳遞給的所述測量顯示儀表,醫護人員可以根據其體重情況選擇合適的醫療手段,從而加快治療。所述導向桿6與支撐底板1之間相連接,所述導向桿6上且位于L形導向架5上側設有第一減震彈簧7,下側設有第二減震彈簧8,其中所述第一減震彈簧7、第二減震彈簧8套在導向桿6上。所述導向桿6上端設有鎖緊組件9,其中所述鎖緊組件9包括鎖緊墊片與鎖緊螺母。這樣急救架在運輸過程中,床板4在第一減震彈簧7、第二減震彈簧8的作用下沿著導向桿6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有效的緩沖了震動,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保護了患者。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醫療急救架,包括層矩形結構的支撐底板(1)、床板(4),所述支撐底板(1)下端設有四個支撐桿(2),所述每一個支撐桿(2)下端設有車輪(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4)下端面設有四個L形導向架(5),所述每一個L形導向架(5)的水平段與導向桿(6)相連接,所述導向桿(6)與支撐底板(1)之間相連接,所述導向桿(6)上且位于L形導向架(5)上側設有第一減震彈簧(7),下側設有第二減震彈簧(8),所述導向桿(6)上端設有鎖緊組件(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療急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4)上還設置有承重裝置,所述承重裝置包括傳力機構、稱重傳感器、測量顯示儀表和邏輯控制部件,所述傳力機構位于所述床板(4)的四角,所述傳力機構連接所述稱重傳感器,所述稱重傳感器連接所述測量顯示儀表,所述測量顯示儀表連接所述邏輯控制部件,所述測量顯示儀表位于所述床板(4)靠近頭部位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醫療急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4)具有內腔,所述傳力機構和稱重傳感器位于所述內腔內,所述測量顯示儀表和邏輯控制部件部分位于所述內腔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療急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桿(6)與支撐底板(1)之間焊接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療急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震彈簧(7)、第二減震彈簧(8)套在導向桿(6)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療急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組件(9)包括鎖緊墊片與鎖緊螺母。【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急救架,包括層矩形結構的支撐底板、床板,所述支撐底板下端設有四個支撐桿,所述每一個支撐桿下端設有車輪,所述床板下端面設有四個L形導向架,所述每一個L形導向架的水平段與導向桿相連接,所述導向桿與支撐底板之間相連接,所述導向桿上且位于L形導向架上側設有第一減震彈簧,下側設有第二減震彈簧,所述導向桿上端設有鎖緊組件。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減震彈簧與第二減震彈簧,這樣急救架在運輸過程中,床板在第一減震彈簧、第二減震彈簧的作用下沿著導向桿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有效的緩沖了震動,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保護了患者。【IPC分類】A61G1/04, A61G1/02【公開號】CN205083835【申請號】CN201520863115【專利技術人】茍小紅, 陶武, 李洪斌, 唐澤 【申請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申請日】2015年10月31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醫療急救架,包括層矩形結構的支撐底板(1)、床板(4),所述支撐底板(1)下端設有四個支撐桿(2),所述每一個支撐桿(2)下端設有車輪(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4)下端面設有四個L形導向架(5),所述每一個L形導向架(5)的水平段與導向桿(6)相連接,所述導向桿(6)與支撐底板(1)之間相連接,所述導向桿(6)上且位于L形導向架(5)上側設有第一減震彈簧(7),下側設有第二減震彈簧(8),所述導向桿(6)上端設有鎖緊組件(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茍小紅,陶武,李洪斌,唐澤,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