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光接觸件模塊及使用該光接觸件模塊的光纖連接器,光接觸件模塊包括用于設置于相應前、后連接器殼體中的模塊殼體,模塊殼體包括前后設置的前模塊殼體和后模塊殼體,模塊殼體中沿前后方向導向移動裝配有插芯,插芯的前端由所述前模塊殼體的前側穿出,插芯與后模塊殼體之間設置有向插芯施加朝前方向作用力的彈簧,前模塊殼體與插芯擋止配合以限制插芯朝前移動極限,模塊殼體的后端設置有用于與壓接套配合而對光纜中的加強件進行壓接固定的后套。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因加強件壓接過程需要在前、后連接器殼體組裝完成后進行而導致壓接操作不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接觸件模塊及使用該光接觸件模塊的光纖連接器。
技術介紹
在通信系統中,LC型光纖連接器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光纖連接器,它不僅用于光纖線路的接點連接器,而且用于與光收發模塊(光模塊)的連接,是光模塊應用最廣泛的對外物理接口,如SFP模塊等。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機房空間的越來越寶貴,技術的發展帶動著通信設備的體積越來越優化,在設備的對外接口而言,也隨之一步一步優化,光纖連接器在軸向長度及布線空間、徑向截面的安裝密度方面成為優化的方向,對于LC型光纖連接器來說,其徑向界面的安裝密度優化空間較小,目前圍繞它的優化主要是插頭長度的優化?,F有的LC光纖連接器如圖1-2所示:包括由前連接器殼體2、后連接器殼體4構成的連接器殼體,前、后連接器殼體的內腔中設置有插芯部件,插芯部件包括導向移動裝配于前連接器殼體2上的插芯1及設置于插芯1與后連接器殼體4之間的彈簧3,后連接器殼體4上設置有后端由后連接器殼體后側伸出的支撐套管5,支撐套管5的后端外圍套設有壓接套管6,支撐套和壓接套管的外圍套設有光纜護套,光纜7的加強件比如說芳綸纖維被壓接固定于支撐套管與壓接套管之間。使用時該LC光纖連接器與適配LC光纖連接器對插,彈簧可以保證插芯與適配插芯的對接力,保證信號傳輸質量?,F有的這種LC光纖連接器存在的問題在于:1、由于需要對芳綸纖維進行壓接固定,因此需使得支撐套管的后端由后連接器殼體的后側伸出至光纜護套中,也就是說芳綸纖維的壓接發生于后連接器殼體后側的光纜護套中,這就導致光纜護套的長度較長,使得整個LC光纖連接器的長度較長;2、由于在對芳綸纖維進行壓接時,需要保證彈簧已經處于裝配完成狀態,這就需要將前、后連接器殼體組裝完成后再拿著組裝好得前、后連接器殼體對芳綸纖維進行壓接,由于前、后連接器殼體的尺寸和相應結構的限制,導致壓接過程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接觸件模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因加強件壓接過程需要在前、后連接器殼體組裝完成后進行而導致壓接操作不便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該光接觸件模塊的光纖連接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中光接觸模塊的技術方案為: 光接觸件模塊,包括用于設置于相應前、后連接器殼體中的模塊殼體,模塊殼體包括前后設置的前模塊殼體和后模塊殼體,模塊殼體中沿前后方向導向移動裝配有插芯,插芯的前端由所述前模塊殼體的前側穿出,插芯與后模塊殼體之間設置有向插芯施加朝前方向作用力的彈簧,前模塊殼體與插芯擋止配合以限制插芯朝前移動極限,模塊殼體的后端設置有用于與壓接套配合而對光纜中的加強件進行壓接固定的后套。插芯包括插芯本體及與模塊殼體導向移動配合插芯法蘭,插芯法蘭導向移動裝配于模塊殼體的前模塊殼體上。模塊殼體上設置用于實現與前連接器殼體上的卡槽固定連接的模塊卡塊。前模塊殼體和后模塊殼體通過卡塊、卡槽結構連接。本專利技術中光纖連接器的技術方案為: 光纖連接器,包括前連接器殼體、后連接器殼體和壓接套,還包括光接觸件模塊,光接觸件模塊包括設置于前、后連接器殼體中的模塊殼體,模塊殼體包括前后設置的前模塊殼體和后模塊殼體,模塊殼體中沿前后方向導向移動裝配有插芯,插芯的前端由所述前模塊殼體的前側穿出,插芯與后模塊殼體之間設置有向插芯施加朝前方向作用力的彈簧,前模塊殼體與插芯擋止配合以限制插芯朝前移動極限,模塊殼體的后端設置有后套,壓接套設置于后套外圍以與后套配合而對光纜中的加強件進行壓接固定的。后套和壓接套均處于所述后連接殼體的內部。所述壓接套為前大后小的階梯軸結構,壓接套的大徑段套設于后套外圍,光纖連接器還包括設置于壓接套的小徑段中的支撐套,壓接套的小徑段與支撐套配合而對光纜的纜皮和所述加強件進行壓接固定。插芯包括插芯本體及與模塊殼體導向移動配合插芯法蘭,插芯法蘭導向移動裝配于模塊殼體的前模塊殼體上。模塊殼體上設置用于實現與前連接器殼體上的卡槽固定連接的模塊卡塊。前模塊殼體和后模塊殼體通過卡塊、卡槽結構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插芯、彈簧和前、后模塊殼體可以事先組裝在一起而形成一個組裝模塊,通過壓接套將光纜的加強件壓接于模塊殼體后端的后套上,然后再將組裝模塊和壓接套一起裝配到前連接器殼體、后連接器殼體中,加強件壓接時不需前、后連接器殼體組裝完成,方便了操作;同時模塊化的設計業有利于簡化裝配工序。進一步的,后套和壓接套均處于后連接器殼體中,有效的利用了后連接器殼體的空間,可顯著減少光纖連接器的整體長度?!靖綀D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中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前連接器殼體、后連接器殼體、插芯、彈簧和支撐套管的配合示意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中光纖連接器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分解圖; 圖5是圖3中光接觸件模塊與光纜的配合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分解圖; 圖7是圖5的剖視圖; 圖8是圖3中光接觸件模塊與前、后連接器殼體的配合示意圖; 圖9是圖3中插芯的結構不意圖; 圖10是本專利技術中光纖連接器的實施例1與現有光纖連接器的比較示意圖; 圖11是本專利技術中光纖連接器的實施例2中后模塊殼體與后套的配合示意圖; 圖12是本專利技術中光纖連接器的實施例2中后連接器殼體與光纜護套的配合示意圖; 圖13是本專利技術中光纖連接器的實施例2中插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專利技術中光纖連接器的實施例中光接觸件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光纖連接器的實施例1如圖3~10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光纖連接器為LC光纖連接器,包括前連接器殼體1和后連接器殼體2,前、后連接器殼體均為方套結構,前連接器殼體1的后端外側設置有前連接殼體卡塊12,前連接器殼體1上開設有后端延伸至前連接器殼體后端面上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長槽5,通過該長槽的設置,使得前連接器卡塊能隨前連接器殼體在垂直于前后方向彈性移動,后連接器殼體2上設置有后連接器殼體卡槽6,使用時后連接器殼體2套裝于前連接器殼體1后端,前連接器殼體卡塊12卡到后連接器殼體卡槽6中實現前、后連接器殼體的相對固定。光纖連接器還包括光接觸件模塊15,光接觸件模塊包括設置于前、后連接器殼體中的模塊殼體,模塊殼體包括前后設置的前模塊殼體10和后模塊殼體9,前模塊殼體10包括板厚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擋板10-1,擋板10-1上設置有朝后懸伸的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光接觸件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設置于相應前、后連接器殼體中的模塊殼體,模塊殼體包括前后設置的前模塊殼體和后模塊殼體,模塊殼體中沿前后方向導向移動裝配有插芯,插芯的前端由所述前模塊殼體的前側穿出,插芯與后模塊殼體之間設置有向插芯施加朝前方向作用力的彈簧,前模塊殼體與插芯擋止配合以限制插芯朝前移動極限,模塊殼體的后端設置有用于與壓接套配合而對光纜中的加強件進行壓接固定的后套。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覃道振,石曉強,劉濤,崔艷磊,
申請(專利權)人: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