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防腐鋁合金的制備方法,將鋅粉、鎂粉、硅粉、鐵塊、錸錠、鈦錠、硼粉、銅塊、銦錠、鉻粉和鈰錠進行熔煉,得到合金液,利用氬氣罐噴吹氬氣,將納米變質劑均勻彌散分布在合金液中進行變質處理,然后加入復合穩定劑,然后精煉脫氧,接著進行澆注,經鑄造成型,清理,得到鑄件,將鑄件在預熱,再加熱,保溫,然后在清水中進行預冷處理,淬火處理,回火處理,冷卻到室溫后得到防腐鋁合金,得到的鋁合金拉伸強度提高0.7%,屈服強度提高6.1%,延伸率提高10.8%,沖擊韌性提高17.9%,硬度提高HRC0.3;具有優異的防腐蝕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鋁合金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自從人類開始冶煉金屬并使用金屬制品以來,金屬的腐蝕與防護問題也就相伴而來。金屬的腐蝕給社會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據統計,人們每年冶煉出來的金屬約有1/10被腐蝕破壞,相當于每年約有1/10的冶煉廠因腐蝕的存在而做了無用功;而1/10被腐蝕破壞的金屬所殃及的金屬制品的破壞,其損失要遠遠大于金屬本身的價值;而由此造成的停工、停產及人身傷亡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的。所以金屬腐蝕及防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鋅鋁合金是一種新型防腐材料,主要用于金屬表面的鍍層,與純鋅和純鋁鍍層相比,其涂后具有粘附性強,耐磨性和抗腐蝕性更好,施工性能優越等特點,因而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并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得到的鋁合金拉伸強度提高0.7%,屈服強度提高6.1%,延伸率提高10.8%,沖擊韌性提高17.9%,硬度提高HRC0.3 ;具有優異的防腐蝕性能。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包括如下步驟:S1、將鋅粉、鎂粉、娃粉、鐵塊、錸錠、鈦錠、硼粉、銅塊、銦錠、絡粉和鋪錠進行恪煉,得到合金液,利用氬氣罐噴吹氬氣,將納米變質劑均勻彌散分布在合金液中進行變質處理;S2、向S1中經過變質處理過的合金液加入復合穩定劑,然后精煉脫氧,進行檢測,合金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組分:Zn 4-8 %, Mg 3-5%, Si 2-4 %, Fe 1-3%,Re 0.5-1.5%、Ti 1-1.5%, B 1.5-2.5%、Cu 5-8%、In 0.2-0.8%、Cr 0.1-0.5%、Ce0.1-0.2% ;余量為鋁和不可避免的雜質;S3、將S2中得到合金液進行澆注,經鑄造成型,清理,得到鑄件,將鑄件在950-1050°C預熱35-45min,再加熱40_45min,保溫2_3h,然后在清水中進行預冷處理,預冷處理的時間為3-4min,清水的溫度為37_42°C ;S4、將S3中預冷處理后的鑄件放入鹽水溶液中進行淬火處理,淬火處理的溫度為760-780°C,淬火處理的時間為4-7min,將淬火處理后的鑄件升溫至180_210°C進行回火處理,回火處理的時間為5-6h,冷卻到室溫后得到防腐鋁合金。優選地,S1中,將鋅粉和鎂粉混合后加入熔化爐中,在720-750°C下,鋅粉和鎂粉熔化為液態后,加入硅粉、鐵塊、錸錠、鈦錠、硼粉、銅塊、銦錠、鉻粉和鈰錠進行熔煉,得到合金液。優選地,S1中的納米變質劑為TiN、SiC、TiC、WN、VN、AIN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物。優選地,S2中的復合穩定劑由甲烷磺酸錫和2-巰基苯并噻唑按重量比為1-3:2-5混合而成。優選地,S2中的合金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組分:Zn 5-7%, Mg 3.5-4.5%,Si 2.5-3.5%、Fe 1.5-2.5%, Re 0.8-1.2%, Ti 1.1-1.4%、B 1.8-2.2%, Cu 6-7%、In0.3-0.7%、Cr 0.2-0.4%、Ce 0.12-0.18% ;余量為鋁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優選地,S2中的合金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組分:Zn 6%, Mg 4%, Si 3%, Fe2%、Re 1.0%、Ti 1.25%,B 2.0%、Cu 6.5%、In 0.5%、Cr 0.3%、Ce 0.15% ;余量為鋁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優選地,S3中,將S2中得到合金液進行澆注,經鑄造成型,清理,得到鑄件,將鑄件在980-1020°C預熱38-42min,再加熱41_44min,保溫2.2-2.8h,然后在清水中進行預冷處理,預冷處理的時間為3.2-3.8min,清水的溫度為38-41 °C ;優選地,S4中,將S3中預冷處理后的鑄件放入鹽水溶液中進行淬火處理,淬火處理的溫度為765-775°C,淬火處理的時間為5-6min,將淬火處理后的鑄件升溫至190_200°C進行回火處理,回火處理的時間為5.2-5.8h,冷卻到室溫后得到防腐鋁合金。在本專利技術中,將熔煉過后的合金液進行納米變質劑的變質處理,以納米尺寸與高表面活性顆粒在合金液中形成的納米形核以及納米變質劑顆粒彌散均勻分布在基體上,它具有高硬度、高熔點、耐高溫、尺寸小和彌散度高的特點,在結晶過程中增加形核的核心數量,減少了晶粒尺寸,細化了晶粒,納米變質劑的高表面活性及細化晶粒過程中彌散硬化,有效的提高了鋁合金的硬度和韌性,打破了鋁合金在強化過程中硬度提高必然韌性下降的對應關系,與現有技術中的高錳低鉻合金耐磨球對比,熱處理狀態韌性提高10-80 %,對一些耐磨合金鋼可使晶粒細化,晶粒變細1-2個級別,拉伸強度提高0.7%,屈服強度提高6.1%,延伸率提高10.8 %,沖擊韌性提高17.9 %,硬度提高HRC0.3。在本專利技術中,通過添加由甲烷磺酸錫和2-巰基苯并噻唑組成的復合穩定劑,可以有效提高合金液中各金屬相的穩定性,有效提高了鋁合金的硬度和韌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出詳細說明,應當了解,實施例只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是用于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限定,任何在本專利技術基礎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等均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實施例1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包括如下步驟:S1、將鋅粉和鎂粉混合后加入熔化爐中,在735 °C下,鋅粉和鎂粉熔化為液態后,加入硅粉、鐵塊、錸錠、鈦錠、硼粉、銅塊、銦錠、鉻粉和鈰錠進行熔煉,得到合金液,利用氬氣罐噴吹氬氣,將TiN均勻彌散分布在合金液中進行變質處理;S2、向S1中經過變質處理過的合金液加入復合穩定劑,然后精煉脫氧,進行檢測,合金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組分:Zn 6%, Mg 4%, Si 3%, Fe 2%, Re 1.0%, Ti1.25%,B 2.0%,Cu 6.5%,In 0.5%,Cr 0.3%,Ce 0.15% ;余量為鋁和不可避免的雜質;S3、將S2中得到合金液進行澆注,經鑄造成型,清理,得到鑄件,將鑄件在1000°C預熱40min,再加熱42.5min,保溫2.5h,然后在清水中進行預冷處理,預冷處理的時間為3.5min,清水的溫度為39.5°C ;S4、將S3中預冷處理后的鑄件放入鹽水溶液中進行淬火處理,淬火處理的溫度為770°C,淬火處理的時間為5.5min,將淬火處理后的鑄件升溫至195°C進行回火處理,回火處理的時間為5.5h,冷卻到室溫后得到防腐鋁合金。S2中,復合穩定劑由甲烷磺酸錫和2-巰基苯并噻唑按重量比為2:3.5混合而成。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包括如下步驟:S1、將鋅粉和鎂粉混合后加入熔化爐中,在720°C下,鋅粉和鎂粉熔化為液態后,加入硅粉、鐵塊、錸錠、鈦錠、硼粉、銅塊、銦錠、鉻粉和鈰錠進行熔煉,得到合金液,利用氬氣罐噴吹氬氣,將SiC均勾彌散分布在合金液中進行變質處理;S2、向S1中經過變質處理過的合金液加入復合穩定劑,然后精煉脫氧,進行檢測,合金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組分:Zn 4%, Mg 5%, Si 2%、Fe 3%, Re 0.5%, Til.5%,B 1.5%、Cu 8%, In 0.2%,Cr 0.5%、Ce 0.1% ;余量為鋁和不可避免的雜質;S3、將S2中得到合金液進行澆注,經鑄造成型,清理,得到鑄件,將鑄件在9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腐鋁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1、將鋅粉、鎂粉、硅粉、鐵塊、錸錠、鈦錠、硼粉、銅塊、銦錠、鉻粉和鈰錠進行熔煉,得到合金液,利用氬氣罐噴吹氬氣,將納米變質劑均勻彌散分布在合金液中進行變質處理;S2、向S1中經過變質處理過的合金液加入復合穩定劑,然后精煉脫氧,進行檢測,合金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組分:Zn?4?8%、Mg?3?5%、Si?2?4%、Fe?1?3%、Re?0.5?1.5%、Ti?1?1.5%、B?1.5?2.5%、Cu?5?8%、In?0.2?0.8%、Cr?0.1?0.5%、Ce?0.1?0.2%;余量為鋁和不可避免的雜質;S3、將S2中得到合金液進行澆注,經鑄造成型,清理,得到鑄件,將鑄件在950?1050℃預熱35?45min,再加熱40?45min,保溫2?3h,然后在清水中進行預冷處理,預冷處理的時間為3?4min,清水的溫理后的鑄件放入鹽水溶液中進行淬火處理,淬火處理的溫度為760?780℃,淬火處理的時間為4?7min度為37?42℃;S4、將S3中預冷處,將淬火處理后的鑄件升溫至180?210℃進行回火處理,回火處理的時間為5?6h,冷卻到室溫后得到防腐鋁合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政源,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標兵凱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