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自動變速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離合器轂及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該離合器轂包括呈環狀間隔設置的若干個外齒,在外齒上設有油孔,在兩相鄰的外齒之間設置有內齒,內齒與相鄰側的外齒之間設有連接部,若干個外齒、設置在相鄰外齒間的所述內齒和設置在內齒與相鄰外齒間的連接部一體設置,順次連接形成徑向截面呈波浪狀的環形結構;該離合器轂采用外齒與內齒間隔設置的一體式結構,結構簡單便于加工,該特定的結構可以采用旋壓工藝加工成型,不在需要采用機加工的形式逐個加工內齒,簡化了加工工藝和工序,解決了現有離合器轂采用機加工形式導致加工難度系數大的問題,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自動變速器
,尤其涉及一種離合器轂及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
技術介紹
離合器轂是離合器的重要組成部件,其具體結構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包括呈環狀的轂本體10,在轂本體10內側壁的周向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個內齒11,若干個內齒11均沿轂本體10的軸線方向設置,在轂本體10側壁的周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個油孔12。離合器轂是通過機加工而成,加工效率低,工序復雜導致生產成本比較高,而且潤滑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離合器轂,旨在解決現有離合器轂采用機加工形式導致加工難度系數大的問題,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離合器轂,所述離合器轂包括呈環狀間隔設置的若干個外齒,在所述外齒上設有油孔,在兩相鄰的所述外齒之間設置有內齒,所述內齒與相鄰側的所述外齒之間設有連接部;若干個所述外齒、設置在相鄰所述外齒間的所述內齒和設置在所述內齒與相鄰所述外齒間的連接部一體設置,順次連接形成徑向截面呈波浪狀的環形結構。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油孔為長形孔。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長形孔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外齒的延伸方向一致。作為一種改進,一個所述油孔與其相鄰的兩個所述油孔交錯設置,與該所述油孔相鄰的兩個所述油孔位于環形結構的同一圓周上,若干個所述油孔的連線呈折線狀。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該離合器轂采用外齒與內齒間隔設置的一體式結構,結構簡單便于加工,該特定的結構可以采用旋壓工藝加工成型,不在需要采用機加工的形式逐個加工內齒,簡化了加工工藝和工序,解決了現有離合器轂采用機加工形式導致加工難度系數大的問題,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本技術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旨在解決現有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加工難度系數大的問題,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所述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包括支撐軸、套設在所述支撐軸上并與其固定連接的所述離合器轂。由于才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包括支撐軸、套設在支撐軸上并與其固定連接的離合器轂,該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制作,可以降低加工難度系數,能夠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離合器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離合器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現有離合器轂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10、轂本體,11、內齒,12、油孔,13、外齒,14、油孔,15、外凹槽,16、內凹槽,17、連接部,18、支撐軸。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圖4至圖7是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4示出了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了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6示出了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7示出了本技術的離合器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為了便于表述,圖中只給出了與本技術相關的部分。由圖4至圖7可知,該離合器轂包括呈環狀間隔設置的若干個外齒13,在外齒13上設有油孔14,在兩相鄰的外齒13之間設置有內齒11,內齒11與相鄰側的外齒13之間設有連接部17,若干個外齒13、設置在相鄰外齒13間的內齒11和設置在內齒11與相鄰外齒13間的連接部17一體設置,順次連接形成徑向截面呈波浪狀的環形結構。離合器轂采用外齒13與內齒11間隔設置的一體式結構,結構簡單便于加工,該特定的結構可以采用旋壓工藝加工成型,不在需要采用機加工的形式逐個加工內齒11,簡化了加工工藝和工序,解決了現有離合器轂采用機加工形式導致加工難度系數大的問題,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兩相鄰的外齒13、設置在兩外齒13間的內齒11和內齒11與外齒13間的連接部17共同圍成外凹槽15,兩相鄰的內齒11、設置在兩內齒11間的外齒13和內齒11與外齒13間的連接部17共同圍成內凹槽16,當作內轂使用時,將環狀摩擦片套在外周上,使環狀摩擦片內圈上的齒卡到外凹槽15內,這樣不僅便于安裝還可以增強摩擦片與離合器轂的連接強度,當作外轂使用時,將環狀摩擦片安裝到環形結構的內部,使環狀摩擦片外圈上的齒卡到內凹槽16內,這樣不僅便于安裝還可以增強摩擦片與離合器轂的連接強度。在本實施例中,油孔14為長形孔,可以增大潤滑流量,增強潤滑效果。長形孔的延伸方向與外齒13的延伸方向一致。在本實施例中,一個油孔14與其相鄰的兩個油孔14交錯設置,與該油孔14相鄰的兩個油孔14位置油孔14位于環形結構的同一圓周上,若干個油孔14的連線呈折線狀,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強潤滑效果。在本技術中還涉及一種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包括支撐軸18、與支撐軸18固定連接的上述離合器轂,當然由公知的技術可知,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還包括與支撐軸18固定連接的輸入輪、與離合器轂固定連接的摩擦片等結構,在此不再贅述。采用上述離合器轂的自動變速器用離合器,其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制作,可以降低加工難度系數,能夠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離合器轂,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轂包括呈環狀間隔設置的若干個外齒,在所述外齒上設有油孔,在兩相鄰的所述外齒之間設置有內齒,所述內齒與相鄰側的所述外齒之間設有連接部;若干個所述外齒、設置在相鄰所述外齒間的所述內齒和設置在所述內齒與相鄰所述外齒間的連接部一體設置,順次連接形成徑向截面呈波浪狀的環形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離合器轂,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轂包括呈環狀間隔設置的若干
個外齒,在所述外齒上設有油孔,在兩相鄰的所述外齒之間設置有內齒,所述
內齒與相鄰側的所述外齒之間設有連接部;若干個所述外齒、設置在相鄰所述
外齒間的所述內齒和設置在所述內齒與相鄰所述外齒間的連接部一體設置,順
次連接形成徑向截面呈波浪狀的環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為長形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娟娟,莊琪,劉啟家,趙培龍,
申請(專利權)人: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