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包括定子、外轉子和風機,所述的定子包括端蓋,端蓋上設有鐵心和繞組,端蓋內設有前軸承和后軸承;所述的外轉子包括殼體、鐵心、軸座和轉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前端開設有加長的卡槽,所述的卡槽內設有第一開口擋圈和第二開口擋圈,并且,所述第一開口擋圈的卡口和第二開口擋圈的卡口錯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雙開口擋圈技術方案,由于兩個開口擋圈的卡口錯開設置,即使在電機上再加裝螺栓-螺母組件的防脫落三重保護措施,也不會因為螺母和斷裂螺栓部分掉落至開口擋圈的卡口內而使兩個開口擋圈同時失效,極大地提高了風機的運行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風機領域,尤其涉及外轉子風機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連同轉子風葉掉落的風機。
技術介紹
外轉子電機相對普通電動機而言,具有效率高、噪聲低、重量輕、安裝維修方便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尤其應用在風機領域時,更兼有結構緊湊的優點。現有的外轉子風機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定子、外轉子和設置在外轉子上的風葉1,所述的定子包括端蓋14,所述的端蓋14上固定有定子鐵心8和繞組6,端蓋14內設有前軸承13和后軸承5,端蓋前端設有防塵蓋10和防水密封圈11 ;所述的外轉子包括殼體7、轉子鐵心9、軸座4和轉軸2,所述的殼體7采用合金鋁澆鑄的工藝方法,固定鐵心8和軸座4,并且在轉子鐵心9內部形成轉子繞組,所述的轉軸2后段固定在軸座4內,前段置于前后軸承內,所述轉軸2的前端設有防止轉子脫落的開口擋圈12,所述轉軸2上位于軸座4和后軸承5之間的位置處設有調整軸向加工誤差用的錐形彈性墊圈3。外轉子風機的葉片是按空氣動力學規律原理及聲學原理、聲學性能要求設計的,從葉頂到葉根按一定的規律扭曲,材料通常采用優質鋼片或塑料,經動平衡校驗,起動性能好,運行平穩,噪音低。根據風向的不同,風機有吸風與吹風之分,當電機為吸風時,吸風風向由風葉向端蓋方向流動,當風機運行在該工作狀態下,風機轉子風葉受到一個向后的力,如果沒有任何防范措施,轉軸連同轉子風葉也很容易掉落砸壞設備,造成損失,存在極大的生產安全隱患。通常在轉軸上只安裝單個開口擋圈,來敢防止轉軸掉落,但由于開口擋圈的安裝空間較小,安裝單個開口擋圈容易造成虛卡不到位,同樣也會發生轉軸連同轉子風葉掉落砸壞設備的情況。作為一種改進,在轉子端部加設一個螺栓-螺母組件,以起到雙重保護。然而,若開口擋圈虛卡不到位,風機運行時,開口擋圈的軸向固定作用失效,螺栓-螺母組件起軸向固定作用,其失效的開口擋圈會卡住前軸承的內圈,使轉軸和前軸承的內圈發生相對運動,磨損轉軸并產生高溫,揮發前軸承油脂,卡死前軸承的內外圈,最終使電機燒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是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旨在提供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連同轉子風葉掉落的風機。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所述的風機包括定子、外轉子和設置在外轉子上的,所述的定子包括端蓋,所述的端蓋上設有鐵心和繞組,端蓋內設有前軸承和后軸承,端蓋前端設有防塵蓋和防水密封圈;所述的外轉子包括殼體、鐵心、軸座和轉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前端開設有加長的卡槽,所述的卡槽內設有第一開口擋圈和第二開口擋圈,并且,所述第一開口擋圈的卡口和第二開口擋圈的卡口錯開。本技術的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采用雙開口擋圈技術方案,由于設有加長的卡槽,能確保第一開口擋圈倒位,雙開口擋圈的軸向間隙由裝在轉軸上的尾部錐形彈性墊圈調整,所以第二開口擋圈會被拉緊而不會滑出。因此,風機轉子在運行時,轉子風葉軸向被兩個開口擋圈牢固地固定住,轉子風葉不會因受到向后的力而輕易脫落從而砸壞設備,保障了生產和設備的安全。由于兩個開口擋圈的卡口錯開設置,檢測度較高。本技術可采用在電機上再加裝螺栓-螺母組件的防脫落三重保護措施。也不會因為螺母和斷裂螺栓部分掉落至開口擋圈的卡口內而使兩個開口擋圈同時失效,極大地提高了風機的運行的安全性。本技術在不改變風機的整體結構和外形尺寸情況下,通過加寬轉軸端部卡槽的長度,使其能夠空置兩個開口擋圈,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轉軸脫落的問題,且安裝工藝簡單,維修拆卸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并大大降低了使用和維修成本。根據本技術,所述第一開口擋圈的卡口和第二開口擋圈的卡口可錯開任意角度,優選地,兩者相反設置。根據本技術,所述的第一開口擋圈和第二開口擋圈可為國家標準件軸用彈性擋圈A或軸用彈性擋圈B,也可為類似設計的產品。根據本技術,所述的第一開口擋圈的卡口和第二開口擋圈的卡口為軸用彈性擋圈的開口。【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的外轉子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外轉子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轉軸-雙開口擋圈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左視圖。圖5是本技術轉軸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第一開口擋圈采用軸用彈性擋圈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第二開口擋圈采用軸用彈性擋圈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第一開口擋采用另一種軸用彈性擋圈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第二開口擋圈采用另一種軸用彈性擋圈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是現有外轉子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其缺陷前面已經描述過了,在此不再贅述。參照圖2,本技術的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所述的風機包括定子、外轉子和設置在外轉子上的風葉1,所述的定子包括端蓋14,所述的端蓋14上設有鐵心8和繞組6,端蓋14內設有前軸承13和后軸承5,端蓋前端設有防塵蓋10,在端蓋前端和防塵蓋10的連接處各設有凹槽,槽內設有0形防水密封圈11,彈性配合并防水,軸向不會掉出。所述的外轉子包括殼體7、鐵心8、軸座4和轉軸2,所述的殼體7采用合金鋁澆鑄的工藝方法,固定鐵心8和軸座4,并且在轉子鐵心9內部形成轉子繞組,所述的轉軸2后段固定在軸座4內,前段置于前后軸承內。所述轉軸2上位于軸座4和后軸承5之間的位置處設有調整軸向加工誤差用的錐形彈性墊圈3,用于調整軸向間隙。結合圖3、圖4和圖5,所述轉軸2的前端開設有加長的卡槽21,所述的卡槽21內設有第一開口擋圈17和第二開口擋圈18,并且,所述第一開口擋圈的卡口 19和第二開口擋圈的卡口 20錯開180度。這樣比較容易檢驗,并能有效地避免轉軸連同轉子風葉部分掉下砸壞設備的情況的發生。所述卡槽21的直徑按國標推薦不變,因而第一開口擋圈17和第二開口擋圈18極容易安裝到位。參照圖6和圖7,所述的第一開口擋圈17和第二開口擋圈18為國標GB894.1件軸用彈性擋圈A彈性擋圈,兩者結構相同,安裝方向相反或錯開一定角度。參照圖8和圖9,所述的第一開口擋圈17和第二開口擋圈18也是國標GB894.1件軸用彈性擋圈A彈性擋圈其中的另一種結構,兩者結構相同,安裝方向相反或錯開一定角度。應該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技術的說明,而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術實質精神范圍內的專利技術創造,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所述的風機包括定子、外轉子和設置在外轉子上的風葉(1),所述的定子包括端蓋(14),所述的端蓋(14)上設有鐵心(8)和繞組(6),端蓋(14)內設有前軸承(13)和后軸承(5),端蓋前端設有防塵蓋(10)和防水密封圈(11);所述的外轉子包括殼體(7)、轉子鐵心(8)、軸座(4)和轉軸(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2)前端開設有加長的卡槽(21),所述的卡槽(21)內設有第一開口擋圈(17)和第二開口擋圈(18),并且,所述第一開口擋圈的卡口(19)和第二開口擋圈的卡口(20)錯開5?180度。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口擋圈和第二開口擋圈為國家標準件軸用彈性擋圈A或軸用彈性擋圈B。【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包括定子、外轉子和風機,所述的定子包括端蓋,端蓋上設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止外轉子風機轉軸掉落的風機,所述的風機包括定子、外轉子和設置在外轉子上的風葉(1),所述的定子包括端蓋(14),所述的端蓋(14)上設有鐵心(8)和繞組(6),端蓋(14)內設有前軸承(13)和后軸承(5),端蓋前端設有防塵蓋(10)和防水密封圈(11);所述的外轉子包括殼體(7)、轉子鐵心(8)、軸座(4)和轉軸(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2)前端開設有加長的卡槽(21),所述的卡槽(21)內設有第一開口擋圈(17)和第二開口擋圈(18),并且,所述第一開口擋圈的卡口(19)和第二開口擋圈的卡口(20)錯開5~180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德剛,趙煜華,陳潔,宋永平,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工業大學,浙江馬爾風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