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復合式秸稈切碎拋撒裝置,包括安裝有定刀片的殼體、傳動機構以及刀軸滾筒和刀片,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殼體上部的動力傳動輪、安裝在殼體側板上的主動輪和連接在刀軸滾筒一端的被動輪,動力傳動輪通過傳動軸與主動輪連接,傳動鏈或傳動帶安裝在主動輪和被動輪上,刀軸滾筒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殼體的兩側板上,所述刀軸滾筒沿圓周方向焊接有四組相互交叉且呈螺旋線的刀座,且每組刀座上的螺旋線沿軸向從刀軸滾筒的兩端部向中部設置,刀片安裝在對應的各刀座上并與定刀片對應,且傳動機構帶動刀軸滾筒上的刀片呈旋風式轉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增大撿拾和拋撒能力,提高穩定性,能減少故障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屬于秸桿切碎拋撒裝置
技術介紹
農作物秸桿還田是一種簡單、快捷、有效的方法。而目前秸桿切碎裝置采用甩刀式秸桿切碎器,在機器收獲作業需要莖桿切碎還田或回收時,由其裝有刀片的高速旋轉滾筒,配合定刀把秸桿切碎拋撒。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以下問題:1、在對秸桿撿拾不完全,造成漏切及拋撒不均。2、易堵塞,故障多,工作穩定性差,不能滿足聯合收割機作業后的秸桿和高留荏粉碎還田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增大撿拾和拋撒能力,提高穩定性,減少故障率的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本技術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包括安裝有定刀片的殼體、傳動機構以及刀軸滾筒和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殼體上部的動力傳動輪、安裝在殼體側板上的主動輪和連接在刀軸滾筒一端的被動輪,動力傳動輪通過傳動軸與主動輪連接,傳動鏈或傳動帶安裝在主動輪和被動輪上,刀軸滾筒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殼體的兩側板上,所述刀軸滾筒沿圓周方向焊接有四組相互交叉且呈螺旋線的刀座,且每組刀座上的螺旋線沿軸向從刀軸滾筒的兩端部向中部設置,刀片安裝在對應的各刀座上并與定刀片對應,且傳動機構帶動刀軸滾筒上的刀片呈旋風式轉動。本技術的秸桿切碎拋撒裝置改變了安裝在刀軸滾筒上的刀片排列結構,采用了四組相互交叉且呈螺旋線的刀座,且每組刀座上的螺旋線沿軸向從刀軸滾筒的兩端部向中部設置,傳動機構帶動刀軸滾筒上的刀片呈旋風式轉動,因此通過多組螺旋布設的刀片與定刀片相配,在轉動時能吸附和撿拾落地秸桿或雜草,并達到留茬均勻,既增大撿拾能力,減少了漏切現象,又通過多組螺旋并交叉布設的刀片提高了拋撒能力,解決了拋撒不均的問題。本技術采用從多組從刀軸滾筒兩端部向中部呈螺旋線布設并交叉的多個刀片,能及時將切碎的莖桿拋撒,解決了堵塞現象,降低了故障率,提高秸桿切碎拋撒裝置的工作穩定性,也降低功率消耗。【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1是本技術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安裝有刀片的刀軸滾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1 一主動輪,2—傳動軸,3—動力傳動輪,4一上支架,5—殼體,5-1—側板,6一刀座,7—刀片,8—刀軸滾筒,9 一被動輪,10—仿形地輪,11 一軸承座,12—調節板,13—下軸承座,14一L形張緊架。【具體實施方式】見圖1?4所示,本技術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包括安裝有定刀片的殼體5、傳動機構以及刀軸滾筒8和刀片7,本技術的殼體5由前部的弧形擋板和固定在弧形擋板兩側的側板5-1構成,使殼體5后部開口,通過安裝在刀軸滾筒8上的刀片7旋轉時與殼體上的定刀片配合將秸桿切碎后拋撒還田。見圖1?3所示,本技術的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殼體5上部的動力傳動輪3、安裝在殼體5側板5-1上的主動輪1和連接在刀軸滾筒8 —端的被動輪9,本技術殼體5上部固定有上支架4,動力傳動輪3安裝在上支架4上,而動力傳動輪3通過傳動軸2與主動輪1連接,本技術可將傳動軸2安裝在上支架4和側板5-1上,動力傳到驅動力后,并通過傳動軸2將動力傳到主動輪1上,傳動鏈或傳動帶安裝在主動輪1和被動輪9上,通過傳動鏈或傳動帶將動力傳至被動輪9而驅動刀軸滾筒8高速旋轉。見圖2所示,本技術在側板5-1上安裝有用于調節傳動帶或傳動鏈的L形張緊架14,該L形張緊架14的一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側板5-1上,另一端安裝有支承傳動帶或傳動鏈的張緊軸,通過張緊軸與傳動帶或傳動鏈相接,以確保動力的可靠傳遞。見圖1?4所示,本技術刀軸滾筒8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殼體5的側板5-1上,該刀軸滾筒8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軸承座11上,軸承座11再安裝在殼體5的側板5-1上,方便對刀軸滾筒8的安裝定位以及維護。見圖1、3和4所示,本技術的刀軸滾筒8沿圓周方向焊接有四組相互交叉且呈螺旋線的刀座6,該每組刀座6沿刀軸滾筒8的圓周方向可均布設置,且每組刀座6上的螺旋線沿軸向從刀軸滾筒8的兩端部向中部設置,使刀軸滾筒8上的每組刀座6具有兩個方向的螺旋線,刀片7安裝在對應的各刀座6上并與定刀片對應,且傳動機構帶動刀軸滾筒8上的刀片7呈旋風式轉動,旋轉中從兩端部向中部螺旋形排列的刀片7與定刀片配合,既能將秸桿撿拾而進行切碎,又能將切碎后莖桿及時拋撒,不會產生堵塞現象。見圖1、3和4所示,本技術各刀座6呈U形,且刀片7的內側設置在刀座6的U形槽內并通過銷軸安裝在刀座6上,由于刀片7在刀座6在軸向和徑向均具有一定的活動量,本技術各刀座6上安裝有兩把刀片7,且兩把刀片7向外傾斜并構成V形,且刀片7的兩側及外端部具有刃口,可進一步提高吸附和撿拾落地秸桿或雜草及切碎的能力。見圖1?3所示,本技術仿形地輪10的兩端安裝在調節板12上,調節板12上設有多個調節孔,且調節板12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殼體5的兩側板5-1上,該仿形地輪10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下軸承座13上,而下軸承座13與調節板12連接,由于調節板12設置有多個調節孔,因此仿形地輪10高低可調,而適用各種地形。【主權項】1.一種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包括安裝有定刀片的殼體(5)、傳動機構以及刀軸滾筒(8)和刀片(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殼體(5)上部的動力傳動輪(3)、安裝在殼體(5)側板(5-1)上的主動輪(1)和連接在刀軸滾筒(8) —端的被動輪(9),動力傳動輪(3)通過傳動軸(2)與主動輪(1)連接,傳動鏈或傳動帶安裝在主動輪(1)和被動輪(9)上,刀軸滾筒⑶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殼體(5)的兩側板(5-1)上,所述刀軸滾筒(8)沿圓周方向焊接有四組相互交叉且呈螺旋線的刀座¢),且每組刀座(6)上的螺旋線沿軸向從刀軸滾筒(8)的兩端部向中部設置,刀片(7)安裝在對應的各刀座(6)上并與定刀片對應,且傳動機構帶動刀軸滾筒(8)上的刀片(7)呈旋風式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組刀座(6)沿刀軸滾筒(8)的圓周方向均布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座(6)呈U形,且刀片(7)的內側設置在刀座(6)的U形槽內并通過銷軸安裝在刀座(6)上。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6)上安裝有兩把刀片(7),且兩把刀片(7)向外傾斜并構成V形,且刀片(7)的兩側及外端部具有刃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其特征在于:仿形地輪(10)的兩端安裝在調節板(12)上,調節板(12)上設有多個調節孔,且調節板(12)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殼體(5)的兩側板(5-1)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軸滾筒(8)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軸承座(11)上,軸承座(11)安裝在殼體(5)的側板(5-1)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秸桿切碎拋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板(5-1)上安裝有用于調節傳動帶或傳動鏈的L形張緊架(14),且L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式秸稈切碎拋撒裝置,包括安裝有定刀片的殼體(5)、傳動機構以及刀軸滾筒(8)和刀片(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殼體(5)上部的動力傳動輪(3)、安裝在殼體(5)側板(5?1)上的主動輪(1)和連接在刀軸滾筒(8)一端的被動輪(9),動力傳動輪(3)通過傳動軸(2)與主動輪(1)連接,傳動鏈或傳動帶安裝在主動輪(1)和被動輪(9)上,刀軸滾筒(8)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殼體(5)的兩側板(5?1)上,所述刀軸滾筒(8)沿圓周方向焊接有四組相互交叉且呈螺旋線的刀座(6),且每組刀座(6)上的螺旋線沿軸向從刀軸滾筒(8)的兩端部向中部設置,刀片(7)安裝在對應的各刀座(6)上并與定刀片對應,且傳動機構帶動刀軸滾筒(8)上的刀片(7)呈旋風式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葛建華,劉賢淼,紀鴻波,胡金生,俞冬敏,倪健,李光滿,黃強強,劉衡,葉俊峰,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