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機架和右機架,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均包括位于前后兩端的豎向腿、連接在兩豎向腿上端之間的上縱梁,所述上縱梁和兩端的豎向腿組成門形架,所述豎向腿的下端設置萬向輪,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上縱梁的中部之間設置有拱形梁,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端上部之間通過端梁相連,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之間通過“n”形梁相連,所述“n”形梁的兩支腿分別固定在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的豎向腿上,所述“n”形梁的連接兩支腿的橫向梁與端梁平行,且所述“n”形梁的高度低于端梁,在“n”形梁的橫向梁與端梁上對稱設有軸承座,在軸承座中裝有軸承。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
技術介紹
茶葉的加工過程包括殺青、揉捻的過程,揉捻是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并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一般分為多次揉捻,在揉捻的過程中,需要將茶葉進行冷卻和輸送,目前的方式為將茶葉經過輸送機輸送,輸送機為兩段或三段,在輸送的過程中讓茶葉攤涼,但是經過使用發現,輸送機將茶葉攤涼的效果非常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另一種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機架和右機架,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均包括位于前后兩端的豎向腿(1)、連接在兩豎向腿(1)上端之間的上縱梁(2),所述上縱梁(2)和兩端的豎向腿(1)組成門形架,所述豎向腿(1)的下端設置萬向輪(17),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上縱梁(2)的中部之間設置有拱形梁(16),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端上部之間通過端梁(3)相連,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之間通過“η”形梁(4)相連,所述“η”形梁(4)的兩支腿分別固定在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的豎向腿⑴上,所述“η”形梁(4)的連接兩支腿的橫向梁與端梁⑶平行,且所述“η”形梁(4)的高度低于端梁(3),在“η”形梁(4)的橫向梁與端梁(3)上對稱設有軸承座(5),在軸承座(5)中裝有軸承。采用上述方案,在左機架和右機架之間安裝滾筒篩,所述滾筒篩的轉軸的兩端分別套在“η”形梁和端梁上的軸承中,“η”形梁的高度低,這樣相當于滾筒篩從前端到后端逐漸向下傾斜,茶葉通過風送裝置從前端送到滾筒篩內,風送裝置為現有技術,即通過風送筒將茶葉送入,茶葉沿著滾筒篩向下移動,茶葉在向下移動的過程中,在滾筒篩內旋轉,熱量從篩孔中散發出來,散熱效果更好。左右機架的后端之間通過“η”形梁相連,這樣相當于滾筒篩的下端伸出左右機架,方便放置下一節輸送帶,從滾筒篩下端出來的茶葉直接落到下移節輸送帶上。拱形梁增加機架的強度,保護輥筒篩。用該裝置代替其中一節輸送機,冷卻效果更好。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后兩端的豎向腿⑴的中部之間還連接有下縱梁(10)。保證機架的強度。在上述方案中:所述“η”形梁⑷的支腿與豎向腿⑴之間還通過支撐桿(14)相連。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后端的下部之間還連接下端梁(11)。保證機架的強度。有益效果: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后端的結構示意圖,該圖中未畫出篩網?!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由機架、滾筒篩、電機13等部件組成。機架包括左機架和右機架,左機架和右機架均包括位于前后兩端的豎向腿1、連接在兩豎向腿1上端之間的上縱梁2,上縱梁2和兩端的豎向腿1組成門形架,左、右機架的上端之間連接有兩個拱形梁16,兩個拱形梁16的兩端分別焊接左右機架的上縱梁2的中部,豎向腿1的下端設置萬向輪17,前后兩端的豎向腿1的中部之間還連接有下縱梁10。下縱梁10和上縱梁2之間連接豎向加強梁15。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端上部之間通過端梁3相連,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之間通過“η”形梁4相連,“η”形梁4的兩支腿分別固定在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的豎向腿1上,“η”形梁4的支腿與豎向腿1之間還通過支撐桿14相連。保證“η”形梁4的支撐強度。“η”形梁4的連接兩支腿的橫向梁與端梁3平行,且“η”形梁4的高度低于端梁3,這樣滾筒篩就能實現前高后低,在“η”形梁4的橫向梁與端梁3上對稱設有軸承座5,在軸承座5中裝有軸承。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后端的下部之間還連接下端梁11。滾筒篩安裝在左機架和右機架之間,且滾筒篩位于拱形梁16的下方,滾筒篩安裝在左機架和右機架之間,滾筒篩包括正多邊形的篩筒本體7和轉軸6,這里選擇為正六邊形。篩筒本體7的各個棱邊之間設有加強梁12。滾筒篩的篩孔小于0.1mm。滾筒篩的轉軸6的兩端分別套在“η”形梁4和端梁3上的軸承中,篩筒本體7的各棱邊通過支撐梁8與轉軸6相連,篩筒本體7的位于前端的筒口設有擋板9,擋板9上開有中心孔9a,中心孔9a的中心線與篩筒本體7的轉軸6在同一直線上。擋板9將前端的進料口的口徑縮小,起到阻擋物料,避免物料掉落的作用。在機架的前端設有電機13,用于帶動轉軸6轉動,該傳動機構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贅述。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技術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傊?,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局鳈囗棥?.一種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機架和右機架,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均包括位于前后兩端的豎向腿(1)、連接在兩豎向腿(1)上端之間的上縱梁(2),所述上縱梁(2)和兩端的豎向腿(1)組成門形架,所述豎向腿(1)的下端設置萬向輪(17),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上縱梁(2)的中部之間設置有拱形梁(16),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端上部之間通過端梁(3)相連,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之間通過“η”形梁(4)相連,所述“η”形梁(4)的兩支腿分別固定在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的豎向腿(1)上,所述“η”形梁(4)的連接兩支腿的橫向梁與端梁(3)平行,且所述“η”形梁(4)的高度低于端梁(3),在“η”形梁(4)的橫向梁與端梁(3)上對稱設有軸承座(5),在軸承座(5)中裝有軸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后兩端的豎向腿(1)的中部之間還連接有下縱梁(1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η”形梁(4)的支腿與豎向腿⑴之間還通過支撐桿(14)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后端的下部之間還連接下端梁(11)。【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機架和右機架,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均包括位于前后兩端的豎向腿、連接在兩豎向腿上端之間的上縱梁,所述上縱梁和兩端的豎向腿組成門形架,所述豎向腿的下端設置萬向輪,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上縱梁的中部之間設置有拱形梁,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端上部之間通過端梁相連,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之間通過“n”形梁相連,所述“n”形梁的兩支腿分別固定在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的豎向腿上,所述“n”形梁的連接兩支腿的橫向梁與端梁平行,且所述“n”形梁的高度低于端梁,在“n”形梁的橫向梁與端梁上對稱設有軸承座,在軸承座中裝有軸承。結構簡單,安裝方便。【IPC分類】A23F3/06【公開號】CN205052738【申請號】CN201520705726【專利技術人】唐德強 【申請人】重慶市永川區永榮茶廠【公開日】2016年3月2日【申請日】2015年9月1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方便移動的茶葉輸送冷卻裝置的機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機架和右機架,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均包括位于前后兩端的豎向腿(1)、連接在兩豎向腿(1)上端之間的上縱梁(2),所述上縱梁(2)和兩端的豎向腿(1)組成門形架,所述豎向腿(1)的下端設置萬向輪(17),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上縱梁(2)的中部之間設置有拱形梁(16),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前端上部之間通過端梁(3)相連,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之間通過“n”形梁(4)相連,所述“n”形梁(4)的兩支腿分別固定在左機架和右機架的后端的豎向腿(1)上,所述“n”形梁(4)的連接兩支腿的橫向梁與端梁(3)平行,且所述“n”形梁(4)的高度低于端梁(3),在“n”形梁(4)的橫向梁與端梁(3)上對稱設有軸承座(5),在軸承座(5)中裝有軸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德強,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永川區永榮茶廠,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