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子雙向旋轉開關,其包含旋鈕、彈簧柱塞機構、本體、觸發器、硅膠按鍵及電子開關;旋鈕安裝在本體,能向左或向右旋轉;本體內側設置有一“V”型面;彈簧柱塞機構包括彈簧、輥子和柱塞;彈簧置入旋鈕內側的導向孔的頂端,彈簧下端抵在柱塞頂端,輥子可旋轉的固定在柱塞下端;輥子抵靠在“V”型面上;觸發器包括頭部、樞轉軸及尾部;觸發器通過樞轉軸可樞轉的固定在本體外側;觸發器的頭部嵌入旋鈕外側設置的凹槽中;旋鈕的旋轉軸同觸發器的樞轉軸平行;兩電子開關設置在PCB板上;PCB板固定裝配在本體底部;兩硅膠按鍵分別覆蓋在兩電子開關上并分別位于觸發器的尾部的左右兩端下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手感力穩定,使用壽命長,結構緊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開關,特別是一種電子雙向旋轉開關。
技術介紹
可雙向旋轉電子開關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對于某些結構緊湊但手感力較大的開關,內部運動機構直接影響到手感力穩定及使用壽命,進而影響整個產品的質量。對于手感力要求較大開關,成對使用力產生機構是保證手感力平衡的常用方法,否則容易出現力盲點和過度磨損現象。硅膠按鍵和彈簧柱塞機構是常用的產生手感力的組件,根據手感力需要,硅膠按鍵的尺寸和形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制化;彈簧柱塞機構由彈簧、輥子和柱塞組成,通過在特定的輪廓線上運動從而產生所需的手感力。在電子雙向旋轉開關中,常常內部包含兩個電子開關,產生雙向觸發信號。觸發電子開關還必須用另外一個零件一觸發器,這樣結構緊湊的開關,尤其是汽車駐車制動開關,中間還有字符顯示功能,這樣外形尺寸就相對較小。通常可以選用一對彈簧柱塞機構布置在開關兩側,但是占用尺寸較大;或者選用一對硅膠按鍵在兩側,通常硅膠單個按鍵不能滿足較大手感力要求,選用較多按鍵占用空間也較大,存在一定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子雙向旋轉開關,手感力穩定,延長了開關使用壽命,結構緊湊,制造及裝配簡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其包含一旋鈕、一彈簧柱塞機構、一本體、一觸發器、兩娃膠按鍵及兩電子開關;所述旋鈕,內側設置有導向孔,外側設置有凹槽;所述旋鈕,安裝在所述本體,能向左或向右旋轉;所述本體,內側設置有一 “V”型面;所述彈簧柱塞機構,包括彈簧、輥子和柱塞;所述彈簧,置入所述導向孔的頂端,彈簧下端抵在所述柱塞頂端;所述輥子,可旋轉的固定在所述柱塞下端;所述輥子,在所述彈簧的彈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本體內側設置的“V”型面上;所述觸發器,包括頭部、樞轉軸及尾部;所述樞轉軸,位于頭部同尾部之間;所述觸發器,通過樞轉軸可樞轉的固定在所述本體外側;所述觸發器的頭部,嵌入所述旋鈕外側設置的凹槽中;所述旋鈕的旋轉軸同所述觸發器的樞轉軸平行;所述兩電子開關,設置在PCB板上;所述PCB板,固定裝配在所述本體底部;所述兩硅膠按鍵,分別覆蓋在所述兩電子開關上;所述兩硅膠按鍵,并分別位于所述觸發器的尾部的左右兩端下方。較佳的,所述輥子,為圓柱形或圓球形。較佳的,所述觸發器的頭部,呈球型、半球型、圓柱型或半圓柱型。本技術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集成硅膠按鍵和彈簧柱塞結構,一側使用硅膠按鍵,作為輔助產生手感力并起到平衡作用,另一側使用彈簧柱塞機構。硅膠按鍵和彈簧柱塞機構分別在旋鈕兩側產生手感力,可以均衡旋鈕內外兩側受力情況,手感力穩定,避免一側受力過大導致旋鈕變形或者過度磨損,提高了手感力效果,延長了開關使用壽命。兩個電子開關布置在硅膠按鍵下方,結構緊湊,制造及裝配簡單,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并且利于保護電子開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對本技術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一實施例觸發器處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一實施例彈簧柱塞機構處截面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電子雙向旋轉開關,如圖1、圖2、圖3所不,包含一旋鈕1、一彈簧柱塞機構2、一本體3、一觸發器6、兩硅膠按鍵4及兩電子開關5 ;所述旋鈕1,安裝在所述本體上,能向左或向右旋轉;所述本體3,內側設置有一 “V”型面;所述彈簧柱塞機構2,包括彈簧、輥子和柱塞;所述彈簧,置入所述導向孔的頂端,彈簧下端抵在所述柱塞頂端;所述輥子,可旋轉的固定在所述柱塞下端;所述輥子,在所述彈簧的彈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本體3內側設置的“V”型面上;所述觸發器6,包括頭部、樞轉軸、尾部;所述樞轉軸,位于頭部同尾部之間; 所述觸發器6,通過樞轉軸可樞轉的固定在所述本體外側;所述觸發器的頭部,嵌入所述旋鈕1外側設置的凹槽中;所述旋鈕1的旋轉軸同所述觸發器6的樞轉軸平行;所述兩電子開關5,設置在PCB板上;所述PCB板,固定裝配在所述本體3底部;所述兩硅膠按鍵4,分別覆蓋在所述兩電子開關5上;所述兩硅膠按鍵4,并分別位于所述觸發器6的尾部的左右兩端下方。實施例一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旋鈕1安裝在本體上,可以向左或向右旋轉;彈簧柱塞機構2安裝在旋鈕1上,沿著導向孔的導向方向運動,不同旋鈕1旋轉角度,由于本體3內側設置的“V”型面作用而使彈簧壓縮量不同,從而改變旋鈕內側手感力。硅膠按鍵4覆蓋在電子開關5上,觸發器6安裝在所述本體3上能在一定角度內轉動;當向右或者向左旋轉旋鈕1時,旋鈕1帶動觸發器6向左或向右旋轉,觸發器6尾部的一端按壓其下方的一個硅膠按鍵4,最終產生旋鈕外側手感力,并觸發該硅膠按鍵4下方的觸發電子開關5,發出觸發信號。實施例一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集成硅膠按鍵和彈簧柱塞結構,一側使用硅膠按鍵,作為輔助產生手感力并起到平衡作用,另一側使用彈簧柱塞機構。硅膠按鍵4和彈簧柱塞機構2分別在旋鈕兩側產生手感力,可以均衡旋鈕內外兩側受力情況,手感力穩定,避免一側受力過大導致旋鈕變形或者過度磨損,提高了手感力效果,延長了開關使用壽命。兩個電子開關布置在硅膠按鍵下方,結構緊湊,制造及裝配簡單,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并且利于保護電子開關。實施例二基于實施例一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所述輥子為圓柱形或圓球形。較佳的,所述觸發器的頭部,呈球型、半球型、圓柱型或半圓柱型。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之內?!局鳈囗棥?.一種電子雙向旋轉開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旋鈕、一彈簧柱塞機構、一本體、一觸發器、兩硅膠按鍵及兩電子開關; 所述旋鈕,內側設置有導向孔,外側設置有凹槽; 所述旋鈕,安裝在所述本體,能向左或向右旋轉; 所述本體,內側設置有一 “V”型面; 所述彈簧柱塞機構,包括彈簧、輥子和柱塞; 所述彈簧,置入所述導向孔的頂端,彈簧下端抵在所述柱塞頂端; 所述輥子,可旋轉的固定在所述柱塞下端; 所述輥子,在所述彈簧的彈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本體內側設置的“V”型面上; 所述觸發器,包括頭部、樞轉軸及尾部; 所述樞轉軸,位于頭部同尾部之間; 所述觸發器,通過樞轉軸可樞轉的固定在所述本體外側; 所述觸發器的頭部,嵌入所述旋鈕外側設置的凹槽中; 所述旋鈕的旋轉軸同所述觸發器的樞轉軸平行; 所述兩電子開關,設置在PCB板上; 所述PCB板,固定裝配在所述本體底部; 所述兩硅膠按鍵,分別覆蓋在所述兩電子開關上; 所述兩硅膠按鍵,并分別位于所述觸發器的尾部的左右兩端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雙向旋轉開關,其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子雙向旋轉開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旋鈕、一彈簧柱塞機構、一本體、一觸發器、兩硅膠按鍵及兩電子開關;所述旋鈕,內側設置有導向孔,外側設置有凹槽;所述旋鈕,安裝在所述本體,能向左或向右旋轉;所述本體,內側設置有一“V”型面;所述彈簧柱塞機構,包括彈簧、輥子和柱塞;所述彈簧,置入所述導向孔的頂端,彈簧下端抵在所述柱塞頂端;所述輥子,可旋轉的固定在所述柱塞下端;所述輥子,在所述彈簧的彈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本體內側設置的“V”型面上;所述觸發器,包括頭部、樞轉軸及尾部;所述樞轉軸,位于頭部同尾部之間;所述觸發器,通過樞轉軸可樞轉的固定在所述本體外側;所述觸發器的頭部,嵌入所述旋鈕外側設置的凹槽中;所述旋鈕的旋轉軸同所述觸發器的樞轉軸平行;所述兩電子開關,設置在PCB板上;所述PCB板,固定裝配在所述本體底部;所述兩硅膠按鍵,分別覆蓋在所述兩電子開關上;所述兩硅膠按鍵,并分別位于所述觸發器的尾部的左右兩端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中連,
申請(專利權)人:馬夸特開關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