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端子模組、包覆絕緣本體的金屬殼體、電路板及與端子模組電性連接的線纜,所述絕緣本體凹設有一插接孔,所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塊及若干導電端子,每一導電端子具有延伸入插接孔內的接觸部、焊接在電路板上的焊接部及連接接觸部與焊接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絕緣塊,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觸部較其他導電端子的接觸部更靠近于插接孔前端,電連接器無需設置內金屬殼體,結構簡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金屬殼體的電連接器。
技術介紹
與本案相關的現有技術可以參考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第CN104362459A號揭露的一種電連接器,其絕緣本體、導電端子、一內金屬殼體及一外金屬殼體,絕緣本體凹設有一插接孔,導電端子延伸入插接孔內,用以與一對接連接器接觸,內金屬殼體套設在絕緣本體上,內金屬殼體設有延伸入插接孔內的彈性臂,用以與對接連接器的金屬殼體抵接,彈性臂位于導電端子前方,在對接時,內金屬殼體通過彈性臂先與對接連接器接觸,建立接地回路,實現信號的屏蔽與防干擾功能,然而,該電連接器的結構復雜,制造成本較高。所以,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電連接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線纜組裝方便的電連接器。為實現前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端子模組、包覆絕緣本體的金屬殼體、電路板及與端子模組電性連接的線纜,所述絕緣本體凹設有一插接孔,所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塊及若干導電端子,每一導電端子具有延伸入插接孔內的接觸部、焊接在電路板上的焊接部及連接接觸部與焊接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絕緣塊,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觸部較其他導電端子的接觸部更靠近于插接孔前端,所述電路板設有上下貫穿的固定孔,固定孔內固定有金屬套環,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扣持在電路板上的絕緣壓接塊及固定于電路板上的金屬連接片,所述連接片包括插接在固定孔內的刺破片,所述刺破片向上凸出于電路板,所述刺破片具有左右間隔開的兩側片及位于該兩側片之間的狹縫,所述線纜向下擠壓入狹縫內被側片刺破,所述壓接塊向下抵壓在線纜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本體包括頂壁、底壁及連接頂壁與底壁的兩側壁,所述插接孔形成于頂壁、底壁與兩側壁之間,所述頂壁或底壁設有貫穿的收容槽及位于收容槽內的橫梁,所述收容槽向前、向后延伸出橫梁,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觸部還收容于收容槽,并且朝插接孔方向抵壓在橫梁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接塊設有上下貫穿的收容孔,所述刺破片向上凸伸出電路板后,插置在收容孔內。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片包括一水平片及自水平片前后端向上垂直彎折延伸的一對所述刺破片,所述水平片貼靠在電路板下表面,該對刺破片前后對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接塊包括向下抵壓在電路板上的一壓板,所述壓板下表面設有收容線纜的弧形凹槽。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接塊兩側設有向下延伸的扣持臂,扣持臂底端設有扣持塊,所述電路板外側面設有缺口,所述扣持臂收容于缺口,所述扣持塊向上扣持在電路板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接塊設有向下凸伸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包括左右間隔開的一對夾持柱,該夾持柱可以左右張開與合攏,所述夾持柱底端凸設有抵壓塊,所述電路板設有上下貫穿的鎖定孔,所述鎖定孔位于電路板的內側,所述固定柱插入鎖定孔,所述抵壓塊向上抵壓在電路板下表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電端子為上下兩排,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一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包括位于該兩排導電端子之間的一平板及自平板向前凸伸并左右間隔開的一對彈性臂,所述彈性臂是在平板上以鈑金下料的方式形成,彈性臂位于平板外側,兩者具有一間隙,彈性臂前端具有凸設于插接孔內的鎖扣凸部。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側壁外表面凹設有一狹槽及自狹槽向前延伸的一通槽,狹槽向后貫穿絕緣本體,所述通槽向前未貫穿絕緣本體,通槽貫穿側壁而與插接孔貫通,所述彈性臂收容于狹槽與通槽內,所述鎖扣凸部自通槽進入插接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連接器為USB C型插頭連接器,所述金屬殼體為一件式。本技術接地端子的接觸部較其他導電端子的接觸部更靠近于插接孔前端,所述電路板設有上下貫穿的固定孔,固定孔內固定有金屬套環,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扣持在電路板上的絕緣壓接塊及固定于電路板上的金屬連接片,所述連接片包括插接在固定孔內的刺破片,所述刺破片向上凸出于電路板,所述刺破片具有左右間隔開的兩側片及位于該兩側片之間的狹縫,所述線纜向下擠壓入狹縫內被側片刺破,所述壓接塊向下抵壓在線纜上。電連接器對接時,接地端子先與對接連接器的金屬殼體接觸,形成接地回路,實現信號的屏蔽與防干擾功能,電連接器無需設置內金屬殼體,簡化了電連接器的結構,節省制造成本,線纜組裝方便,與電路板的電信連接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本技術電連接器的內側示意圖圖,未顯示絕緣本體、金屬殼體及絕緣外殼等。圖3為本技術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技術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技術電連接器絕緣本體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電連接器100是一種USB C型插頭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10、端子模組20、接地片30、一件式的金屬殼體40、電路板50、刺破式連接片60、絕緣壓接塊70、絕緣外殼80及線纜90。絕緣本體10包括頂壁11、底壁12、連接頂壁11與底壁12的相對兩側壁13、形成在頂壁11、底壁12與兩側壁13之間的一插接孔14、一固定空間15及一間隔壁16,插接孔14用來收容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接孔14位于固定空間15的前方,間隔壁16位于插接孔14與固定空間15之間,固定壁16設有連接插接孔14與固定空間15的槽道161。頂壁11與底壁12分別設有貫穿的收容槽111及位于收容槽111內的一支撐梁112,收容槽111向前、向后延伸出支撐梁112,而與插接孔12貫通。兩側壁13外表面設有一狹槽131及自狹槽131向前延伸的一通槽132,狹槽131向后貫穿絕緣本體10,通槽132向前未貫穿絕緣本體10,通槽132貫穿側壁13后,與插接孔14貫通。端子模組20為兩個,每一端子模組20包括一絕緣塊21及固定于絕緣塊21上的一排導電端子22,每一導電端子22包括埋設于絕緣塊21內的固定部221、自固定部221向前凸伸出絕緣塊21的接觸部222及自固定部221向后延伸出絕緣塊21的焊接部223。每一排導電端子22的焊接部223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每一排導電端子22還包括左右間隔開的兩接地端子23,每一接地端子23的接觸部222比其他接觸部222更靠近于插接孔10前端,電連接器100在對接時,接地端子23先與對接連接器的金屬殼體接觸,形成接地回路,實現信號的屏蔽與防干擾功能,如此設計,電連接器100無需設置內金屬殼體,簡化了電連接器100的結構,節省制造成本。絕緣塊21向前插置在絕緣本體10固定空間15內,接觸部222穿過間隔壁16的槽道161后,進入插接孔14內。接地端子23的接觸部222同時還收容于絕緣本體10收容槽111內,并向下抵壓在支撐梁112上。接地片30被夾持在兩端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端子模組、包覆絕緣本體的金屬殼體、電路板及與端子模組電性連接的線纜,所述絕緣本體凹設有一插接孔,所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塊及若干導電端子,每一導電端子具有延伸入插接孔內的接觸部、焊接在電路板上的焊接部及連接接觸部與焊接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絕緣塊,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至少一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觸部較其他導電端子的接觸部更靠近于插接孔前端,所述電路板設有上下貫穿的固定孔,固定孔內固定有金屬套環,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扣持在電路板上的絕緣壓接塊及固定于電路板上的金屬連接片,所述連接片包括插接在固定孔內的刺破片,所述刺破片向上凸出于電路板,所述刺破片具有左右間隔開的兩側片及位于該兩側片之間的狹縫,所述線纜向下擠壓入狹縫內被側片刺破,所述壓接塊向下抵壓在線纜上。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云,賴中元,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訊滔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