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曲生產線用圓形下料閥,包括圓筒型的閥體和鉸接于閥體上可同時開合放料的若干葉片,閥體上連接有葉片驅動裝置,各葉片的起始打開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面上,使物料下落后呈金字塔狀堆積。葉片驅動裝置氣缸的活塞桿伸縮運動帶動驅動環沿導向輪作圓周往復運動。當氣缸的活塞桿伸出時,通過驅動環帶動葉片往閥體外旋轉而打開,由于各葉片的起始打開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線面上,所以物料下落后呈金字塔狀堆積。當氣缸的活塞桿回縮時帶動葉片反向旋轉將閥體的內腔封閉。不需要下料時,下料閥的葉片將閥體的內腔封閉,當需要下料時控制各氣缸的活塞桿伸出將各葉片同時打開,當下料結束后控制活塞桿回縮將各葉片回位即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下料閥,具體涉及一種大曲生產線用圓形下料閥。
技術介紹
根據目前人工踩曲的工藝,用鐵鏟將曲料堆積到曲料模盒中時,曲料會堆積呈金字塔狀態,金字塔的形狀在踩壓后的大曲可以呈中間高四邊低的龜背形,且大曲的密度均勻性也影響著曲塊的發酵結果。故大曲壓制前,對于物料的堆積狀態也應盡量堆積成金字塔狀,而只有當物料從上方正中心的點下落的時候,才最有可能讓物料成自然堆積狀態,目前對于稱量后放料的方案大體上會采用單邊開門或者雙邊對開門的推拉式下料閥,這兩種方案落料的結果都不太理想,總會呈現不均勻的現象。而且在保證生產效率的要求,需要進行多點下料的時候,會采用多個儲料斗并列或成田字型布置,上述推拉式結構的下料閥需占用較大的空間,而生產現場往往沒有那么大的空間來滿足要求;另外推拉式葉片還存需要滑動軌道,否則會出現葉片與葉片之間貼合不緊密等情況,結構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曲料堆積為較理想的金字塔形的圓形下料閥。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曲生產線用圓形下料閥,包括圓筒型的閥體和鉸接于閥體上可同時開合放料的若干葉片,閥體上連接有葉片驅動裝置,各葉片的起始打開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面上,使物料下落后呈金字塔狀堆積。所述葉片有五片,相互貼合將所述閥體的內腔封閉,每片葉片包括柄端和從柄端發散開的板體,板體依次包括相鄰的第一貼合邊、第二貼合邊和外圍邊,第一貼合邊為內凹的圓弧邊,第二貼合邊為外凸的圓弧邊,外圍邊為外凸的圓弧邊,第二貼合邊和外圍邊之間為直線過渡邊;第一貼合邊開設有內斜的坡口以利于相鄰葉片之間的貼合。所述閥體包括依次平行布置孔徑相等的固定盤、內環和中間環,內環和中間環的內孔之間通過與它們垂直的隔離環連接為一體;所述各葉片的外端內側通過連接柱鉸接于固定盤和內環之間,使葉片可繞連接柱旋轉。所述葉片驅動裝置為氣缸,根據開合所需的力度合理選擇氣缸使用數量,最多與所述葉片的數量一致。所述隔離環的外圍、內環和中間環之間有驅動環,驅動環的孔徑大于內環的外徑;所述葉片驅動裝置的缸體通過固定座連接于所述中間環上、活塞桿頭部通過拉柱固定于所述驅動環上,活塞桿的伸縮運動帶動驅動環作圓周往復運動;各葉片驅動裝置的活塞桿頭部朝向驅動環的同一旋轉方向。所述驅動環上對應所述拉柱位置處有相應的軸向孔,驅動環的外側對應軸向孔位置處有外伸的卡舌,卡舌上有卡槽;所述葉片的柄端外側伸出于內環外連接有插入卡槽中的銷軸,銷軸外套有銅套,卡槽的尺寸大于銅套的外徑。所述驅動環的內側有往其內腔中凸出的導向環,所述內環的外側連接有與導向環配合的可自轉的導向輪,導向環和導向輪的配合使驅動環穩定的運動。所述內環上對應所述導向輪的連接位置處連接有沿內環徑向的調整螺釘,內環上對應調整螺釘的一側和內端開設有連續的條形槽。調整螺釘和條形槽的配合用于調節安裝過程中的偏心距。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葉片驅動裝置氣缸的活塞桿伸縮運動帶動驅動環沿導向輪作圓周往復運動。當氣缸的活塞桿伸出時,通過驅動環帶動葉片往閥體外旋轉而打開,由于各葉片的起始打開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線面上,所以物料下落后呈金字塔狀堆積。當氣缸的活塞桿回縮時帶動葉片反向旋轉將閥體的內腔封閉。不需要下料時,下料閥的葉片將閥體的內腔封閉,當需要下料時控制各氣缸的活塞桿伸出將各葉片同時打開,當下料結束后控制活塞桿回縮將各葉片回位即可。同時由于各葉片的開合通過旋轉運動實現,行程小,所以能實現閥門的快速開合。葉片驅動裝置氣缸均可連接于下料閥的閥體上,占用空間小;各葉片之間為旋轉方式打開和貼合,保證貼合效果的同時簡化了結構。【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仰視示意圖。圖3為圖1中葉片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內環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施例的葉片全打開工作狀態示意圖。圖6為本實施例的葉片半打開工作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曲料生產線用圓形下料閥,主要包括閥體、葉片和葉片驅動裝置。閥體主要由固定盤1、內環2、中間環3和隔離環4組成,固定盤1、內環2和中間環3的孔徑相等,它們依次平行布置,內環2和中間環3通過與它們垂直的隔離環4連接為一體。閥體上鉸接有五片葉片6,它們相互貼合將閥體的內腔封閉,各葉片6的開合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面上。每片葉片6包括柄端和從柄端發散開的板體,板體依次包括相鄰的第一貼合邊61、第二貼合邊62和外圍邊63,第一貼合邊61為內凹的圓弧邊,第二貼合邊62為外凸的圓弧邊,外圍邊63為外凸的圓弧邊,第二貼合邊62和外圍邊63之間為直線過渡邊64。第一貼合邊61開設有內斜的坡口以利于相鄰葉片之間的貼合。各葉片6的外端內側通過連接柱14鉸接于固定盤1和內環2之間,使葉片6可繞連接柱14旋轉。隔離環4的外圍、內環2和中間環3之間有驅動環5,驅動環5的孔徑大于內環2的外徑。葉片驅動裝置7采用氣缸,根據開合所需的力度合理選擇氣缸使用數量,最多與葉片6的數量一致。葉片驅動裝置7的缸體通過固定座8連接于中間環3上、活塞桿頭部通過拉柱9固定于驅動環5上。各葉片驅動裝置7的活塞桿頭部朝向驅動環5的同一旋轉方向。驅動環5上對應拉柱9位置處有相應的軸向孔,驅動環5的外側對應軸向孔位置處有外伸的卡舌51,卡舌51上有卡槽。葉片6的柄端外側伸出于內環2外連接有插入卡槽中的銷軸10,銷軸10外套有銅套11,卡槽的尺寸大于銅套11的外徑。驅動環5的內側有往其內腔中凸出的導向環52,內環2的外側連接有與導向環52配合的可自轉的導向輪12,導向環52和導向輪12的配合使驅動環穩定的運動。內環2上對應導向輪12的連接位置處連接有沿內環2徑向的調整螺釘13,內環2上對應調整螺釘13的一側和內端開設有連續的條形槽21,條形槽21的末端止于一個貫穿內環厚度的圓孔22。調整螺釘13和條形槽21的配合用于調節安裝過程中的偏心距。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葉片驅動裝置氣缸的活塞桿伸縮運動帶動驅動環沿導向輪作圓周往復運動。當氣缸的活塞桿伸出時,通過驅動環帶動葉片往閥體外旋轉而打開,由于各葉片的起始打開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線面上,所以物料下落后呈金字塔狀堆積。當氣缸的活塞桿回縮時帶動葉片反向旋轉將閥體的內腔封閉。葉片驅動裝置氣缸均可連接于下料閥的閥體上,占用空間小;各葉片之間為旋轉方式打開和貼合,保證貼合效果的同時簡化了結構。不需要下料時,下料閥的葉片將閥體的內腔封閉,當需要下料時控制各氣缸的活塞桿伸出將各葉片同時打開,當下料結束后時控制活塞桿回縮將各葉片回位即可。同時由于各葉片的開合通過旋轉運動實現,行程小,所以能實現閥門快速開合的同時占用的空間小。【主權項】1.一種大曲生產線用圓形下料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圓筒型的閥體和鉸接于閥體上可同時開合的若干葉片,閥體上連接有葉片驅動裝置,各葉片的起始打開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面上,使物料下落后呈金字塔狀堆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曲生產線用圓形下料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有五片,相互貼合將所述閥體的內腔封閉,每片葉片包括柄端和從柄端發散開的板體,板體依次包括相鄰的第一貼合邊、第二貼合邊和外圍邊,第一貼合邊為內凹的圓弧邊,第二貼合邊為外凸的圓弧邊,外圍邊為外凸的圓弧邊,第二貼合邊和外圍邊之間為直線過渡邊;第一貼合邊開設有內斜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曲生產線用圓形下料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圓筒型的閥體和鉸接于閥體上可同時開合的若干葉片,閥體上連接有葉片驅動裝置,各葉片的起始打開點位于閥體的軸向中心面上,使物料下落后呈金字塔狀堆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偉,張新平,陳小亮,
申請(專利權)人:長沙盛泓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