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線路避雷器,包括絕緣子串及結構相同的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所述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相對于絕緣子串的中垂線對稱設置于絕緣子串的上側;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分別與絕緣子串左右兩端連接;所述左避雷器元件包括左避雷器本體、與左避雷器本體上部連接的第一電極和與左避雷器本體下部連接的第二電極;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設置于左避雷器本體的同側,且均向左避雷器本體中垂線方向延伸;左避雷器本體遠離絕緣子串一端還設置有向右避雷器本體方向延伸的第三電極;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保護交流輸電線路絕緣子串,降低雷擊閃絡率,而且其保護性能好,間隙的放散性好,安裝方式靈活,便于安裝于輸電線路桿塔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避雷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輸電線路避雷器。
技術介紹
在輸電線路中,避雷器作為重要的過電壓保護裝置,安裝在輸電桿塔上與絕緣子串并聯,用于限制輸電線路的雷電過電壓,降低雷擊閃絡率油于輸電線路的受雷面積比變電站大得多,所以遭受雷擊的幾率遠大于變電站;隨著電網的不斷擴大,輸電線路引起的跳閘、停電事故日益增多;由于交流輸電線路的過電壓特點和輸電線路安裝避雷器的特殊性以及免維護的要求;現有的避雷器無法實現在線路桿塔上與絕緣子串一體化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線路避雷器。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線路避雷器,包括絕緣子串及結構相同的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所述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相對于絕緣子串的中垂線對稱設置于絕緣子串的上側;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分別與絕緣子串左右兩端連接;左避雷器元件包括左避雷器本體、與左避雷器本體上部連接的第一電極和與左避雷器本體下部連接的第二電極;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設置于左避雷器本體的同側,且均向左避雷器本體中垂線方向延伸;左避雷器本體遠離絕緣子串一端還設置有向右避雷器本體方向延伸的第三電極。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結構相同,第一電極包括垂直于左避雷器本體的垂直段和向左避雷器本體方向延伸的水平段。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的垂直段和水平段之間的夾角α范圍為:90° ( α<180。。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電極平行于絕緣子串方向。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電極包括平行于左避雷器本體的平行段和平行于絕緣子串直線段。進一步的,所述左避雷器本體和右避雷器本體均向絕緣子串中垂線方向傾斜。進一步的,所述左避雷器本體為氧化鋅電阻片構成的非線性電阻;所述硅膠外套的傘裙包括半徑相同的傘裙和半徑不同的傘裙;半徑相同和半徑不同的傘裙間隔排布。進一步的,所述硅膠外套的傘裙半徑相同或半徑不同的傘裙間隔排布。進一步的,所述絕緣子串左端連接有第一連接金具,右端連接有第二連接金具;左避雷器本體通過第一連接構架與第一連接金具連接;右避雷器本體通過第二連接構架與第二連接金具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構架通過螺栓與第一連接金具固定連接;第二連接構架通過螺栓與第二連接金具固定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本專利技術左避雷器上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與其之間的空氣間隙形成并聯保護間隙,保護左避雷器本體;右避雷器上的第四電極和第五電極與其之間的空氣間隙形成并聯保護間隙,保護右避雷器本體; (2)本專利技術左避雷器本體上的第三電極和右避雷器本體上的第六電極與兩個電極之間的空氣間隙構成串聯間隙,保護絕緣子串; (3)本專利技術為一體化避雷器,安裝方式靈活,便于安裝在輸電線桿體上。【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1-1為第三電極,1-2為第六電極,2-1為第一電極,2-2為第二電極,2_3為第四電極,2-4為第五電極,3-1為左避雷器本體,3-2為右避雷器本體,4-1為第一連接構架,4-2為第二連接構架,5-1為第一連接金具,5-2為第二連接金具,6為絕緣子串。【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一種線路避雷器,包括絕緣子串6及結構相同的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相對于絕緣子串6的中垂線對稱設置于絕緣子串6的上側;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分別與絕緣子串6左右兩端連接;左避雷器元件包括左避雷器本體3-1、與左避雷器本體3-1上部連接的第一電極2-1和與左避雷器本體3-1下部連接的第二電極2-2 ;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設置于左避雷器本體3-1的同側,且均向左避雷器本體3-1中垂線方向延伸;左避雷器本體3-1遠離絕緣子串6 —端還設置有向右避雷器本體3-2方向延伸的第三電極1-1 ;左避雷器元件、右避雷器元件和絕緣子串6形成一體型避雷器;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及其之間的空氣間隙形成并聯保護間隙,在受到雷擊時能夠保護左避雷器本體3-1不受破壞;第四電極2-3和第五電極2-4及其之間的空氣間隙形成并聯保護間隙,在受到雷擊時能夠保護右避雷器本體3-2不受破壞;第三電極1-1和第六電極1-2及其之間的空氣間隙形成串聯間隙,在受到雷擊時能夠保護絕緣子串6不受破壞。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結構相同,第一電極2-1包括垂直于左避雷器本體3-1的垂直段和向左避雷器本體3-1方向延伸的水平段;這種結構設計使得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之間的距離合適,形成的空氣間隙防雷效果更好。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2-1的垂直段和水平段之間的夾角α范圍為:90° ( α<180。。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電極1-1平行于絕緣子串6方向;這種結構設計使得第三電極1-1和第六電極1-2之間的距離合適,形成的空氣間隙防雷效果好。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電極1-1包括平行于左避雷器本體3-1的平行段和平行于絕緣子串6直線段。進一步的,所述左避雷器本體3-1和右避雷器本體3-2均向絕緣子串6中垂線方向傾斜。進一步的,所述左避雷器本體3-1為氧化鋅電阻片構成的非線性電阻;所述左避雷器本體3-1外部設置有外表面為傘裙狀的硅膠外套;左避雷器本體3-1上的傘形氧化鋅電阻片可以使得左避雷器本體3-1形成非線性電阻片,在正常情況下其為絕緣體;當受到雷擊的情況下,導通變為導體;其外部設置的硅膠外套具有密封作用,保護內部的避雷器本他不受污染和損壞;同時其外表面為傘裙狀,可以增加爬電距離,避免在重污穢條件下發生沿面放電。進一步的,所述硅膠外套的傘裙包括半徑相同的傘裙和半徑不同的傘裙;半徑相同和半徑不同的傘裙間隔排布。進一步的,所述絕緣子串6左端連接有第一連接金具5-1,右端連接有第二連接金具5-2 ;左避雷器本體3-1通過第一連接構架4-1與第一連接金具5-1連接;右避雷器本體3-2通過第二連接構架4-2與第二連接金具5-2連接;絕緣子串6左端通過螺栓與第一連接金具5-1連接,之間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絕緣子串6右端通過螺栓與第二連接金具5-2連接,之間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這種結構安裝方式靈活,便于安裝在輸電線路桿塔上。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構架4-1通過螺栓與第一連接金具5-1固定連接;第二連接構架4-2通過螺栓與第二連接金具5-2固定連接;第一連接構架4-1與第一連接金具5-1之間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第二連接構架4-2與第二連接金具5-2之間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這種結構設計可以便于調節左避雷器本體3-1和右避雷器本體3-2之間的相對位置,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下進行調節。本專利技術用于保護交流輸電線路絕緣子串,降低雷擊閃絡率,而且其保護性能好,間隙的放電的分散性小,安裝方式靈活,便于安裝在輸電線路桿塔上。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線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絕緣子串(6)及結構相同的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所述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相對于絕緣子串(6)的中垂線對稱設置于絕緣子串(6)的上側;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分別與絕緣子串(6)左右兩端連接;左避雷器元件包括左避雷器本體(3-1)、與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絕緣子串(6)及結構相同的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所述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相對于絕緣子串(6)的中垂線對稱設置于絕緣子串(6)的上側;左避雷器元件和右避雷器元件分別與絕緣子串(6)左右兩端連接;左避雷器元件包括左避雷器本體(3?1)、與左避雷器本體(3?1)上部連接的第一電極(2?1)和與左避雷器本體(3?1)下部連接的第二電極(2?2);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設置于左避雷器本體(3?1)的同側,且均向左避雷器本體(3?1)中垂線方向延伸;左避雷器本體(3?1)遠離絕緣子串(6)一端還設置有向右避雷器本體(3?2)方向延伸的第三電極(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安,崔濤,劉守豹,雷瀟,劉強,廖文龍,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