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單元具有:基礎管,其沿著長度軸延伸設置,由熱塑性的第1樹脂形成;以及翅片,其沿著按照以所述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翅片軸被安裝于所述基礎管的外周面,由熱塑性的第2樹脂形成;所述翅片具有帶部,該帶部以與所述基礎管的所述外周面粘合的狀態設置,沿著所述翅片軸呈螺旋狀延伸設置。在所述帶部中,在所述第2樹脂中混入了磁性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螺旋單元、插入裝置和螺旋單元的制造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在沿著長度軸延伸設置的基礎管的外周面按照以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安裝了翅片的螺旋單元。并且,涉及設置有該螺旋單元的插入裝置和該螺旋單元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安裝在內窺鏡裝置等插入裝置的插入部的螺旋單元。該螺旋單元具有沿著長度軸延伸設置的基礎管和沿著按照以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翅片軸安裝在基礎管的外周面的翅片。基礎管和翅片是由樹脂形成的。在插入部安裝有螺旋單元的狀態下,基礎管和翅片能夠在繞長度軸的方向上一體地相對于插入部旋轉。在翅片與管腔壁(lumenparies)等壁部抵接的狀態下,通過基礎管和翅片旋轉,朝向前端方向或者基端方向的推進力作用于插入部。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02981號說明書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在所述專利文獻1所示的螺旋管的制造中,在翅片軸按照以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狀態下將翅片卷繞在基礎管的外周面上。并且,將卷繞的翅片粘合到基礎管的外周面上,由此翅片被安裝在基礎管上。在將按照以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卷繞的翅片粘合在基礎管的外周面的過程中,例如使用由紫外線(UV)固化的丙烯系的粘合劑。但是,丙烯系的粘合劑的保質期(shelftime)短,也會產生調劑的問題(dispensingissue)。并且,也能夠使用溶劑(solvent)來溶解形成基礎管和翅片的樹脂,將翅片粘合在基礎管的外周面上。但是,為了溶解樹脂,在將翅片粘合到基礎管上之前需要長的時間。并且,由于使用溶劑,不能充分確保制造者的安全性。并且,在翅片與基礎管的粘合面呈平面狀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射頻(RF)焊接將呈螺旋狀卷繞的翅片迅速且高效地粘合到基礎管的外周部上。但是,在使用射頻焊接的情況下,需要使翅片與基礎管的粘合面的形狀為能夠容易定位的平面狀。因此,能夠通過射頻焊接而高效地粘合在基礎管的外周部的翅片的形狀是被限定的,例如對于粘合面為曲面的圓形管狀的翅片等,則不能通過射頻焊接而高效地粘合在基礎管的外周部上。并且,能夠通過利用了電磁感應的原理的感應焊接(inductionwelding)或者電磁焊接(electromagneticwelding)將呈螺旋狀卷繞的翅片粘合在基礎管的外周面上。但是,在使用感應焊接或者電磁焊接的情況下,需要在翅片與基礎管的粘合部設置填充部件(fillermember)。由于設置填充部件,在螺旋單元的制造中時間和成本增加。本專利技術就是著眼于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且安全地將任何形狀的翅片粘合在基礎管的外周面且能夠容易地制造的螺旋單元。并且,提供具有該螺旋單元的插入裝置和該螺旋單元的制造方法。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某個方式的螺旋單元具有:基礎管,其沿著長度軸延伸設置,由熱塑性的第1樹脂形成;翅片,其沿著按照以所述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翅片軸被安裝于所述基礎管的外周面,由熱塑性的第2樹脂形成;以及帶部,其在所述翅片上以與所述基礎管的所述外周面粘合的狀態設置,沿著所述翅片軸呈螺旋狀延伸設置,該帶部是在所述第2樹脂中混入了磁性體而得到的。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的方式的螺旋單元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沿著長度軸由熱塑性的第1樹脂形成基礎管;沿著翅片軸由熱塑性的第2樹脂形成翅片,其中,將所述翅片部形成為如下狀態:使在所述第2樹脂中混入了磁性體而得到的帶部沿著所述翅片軸延伸設置;將所述翅片按照使所述翅片軸以所述長度軸為中心呈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狀態卷繞在所述基礎管的外周面上,其中,將所述翅片卷繞成如下狀態:使所述帶部與所述基礎管的所述外周面抵接;以及通過照射所述電磁波使所述磁性體振動,由此在所述帶部中產生熱量,通過所述熱量使所述第2樹脂在所述帶部熔解,將所述帶部粘合在所述基礎管的所述外周面上。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提供一種能夠容易且安全地將任何形狀的翅片粘合在基礎管的外周面且能夠容易地制造的螺旋單元。并且,能夠提供具有該螺旋單元的插入裝置和該螺旋單元的制造方法。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內窺鏡裝置的概略圖。圖2是概略地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內窺鏡裝置的插入部的第2中繼連接部的結構的剖視圖。圖3是沿圖2的III-III線的剖視圖。圖4是沿圖2的IV-IV線的剖視圖。圖5是概略地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螺旋單元的結構的立體圖。圖6是通過與長度軸平行的截面概略地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螺旋單元的基礎管和翅片的剖視圖。圖7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螺旋單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圖8是概略地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翅片在卷繞于基礎管的外周面之前的狀態下的一例的立體圖。圖9是概略地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翅片在卷繞于基礎管的外周面之前的狀態下的與圖8不同的一例的立體圖。圖10是概略地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翅片在卷繞于基礎管的外周面的狀態下的立體圖。圖11是通過與長度軸平行的截面概略地示出第1變形例的螺旋單元的基礎管和翅片的剖視圖。圖12是概略地示出第2變形例的螺旋單元的立體圖。圖13是概略地示出第3變形例的螺旋單元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第1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10對本專利技術的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示出作為第1實施方式的插入裝置的內窺鏡裝置1的圖。如圖1所示,內窺鏡裝置1具有長度軸C。與長度軸C平行的方向的一方(圖1的箭頭C1的方向)為前端方向,與前端方向相反的方向(圖1的箭頭C2的方向)為基端方向。并且,將在與長度軸C垂直的截面中遠離長度軸C的方向設為外周方向,將在與長度軸C垂直的截面中朝向長度軸C的方向設為內周方向。并且,將外周方向和內周方向作為徑向。內窺鏡裝置1具有沿著長度軸C延伸設置的插入部(內窺鏡插入部)2和設置在比插入部2靠基端方向側的位置的操作部(內窺鏡操作部)3。插入部2沿著長度軸C延伸設置,當使用內窺鏡裝置1時被插入體腔內(管腔內)。通用纜線5的一端與操作部3連接。通用纜線5的另一端與周邊單元(peripheralunit)10連接。周邊單元10具有圖像處理器等圖像處理部11、光源部12、作為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單元)、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專用集成電路)等的控制裝置的驅動控制部13、腳踏開關和按鈕等驅動操作輸入部15以及顯示器等顯示部16。插入部2具有形成插入部的前端的前端硬性部(distalrigidsection)21、設置在比前端硬性部21靠基端方向側的位置的彎曲部(bendingsection)22、設置在比彎曲部22靠基端方向側的位置的第1蛇管部(firstflexibletubesection)23以及設置在比第1蛇管部23靠基端方向側的位置的第2蛇管部(secondflexibletubesection)25。彎曲部22和第1蛇管部23之間通過第1中繼連接部26來連接。并且,第1蛇管部23和第2蛇管部25之間通過第2中繼連接部27來連接。在插入部2的外周方向側設有螺旋單元30。螺旋單元30在第1中繼連接部26和第2中繼連接部27之間沿著長度軸C延伸設置。在插入部2貫穿插入于螺旋單元30的狀態下將螺旋單元30安裝于插入部2。在本實施方式中,螺旋單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旋單元,該螺旋單元具有:基礎管,其沿著長度軸延伸設置,由熱塑性的第1樹脂形成;翅片,其沿著按照以所述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翅片軸被安裝于所述基礎管的外周面,由熱塑性的第2樹脂形成;以及帶部,其在所述翅片上以與所述基礎管的所述外周面粘合的狀態設置,沿著所述翅片軸呈螺旋狀延伸設置,該帶部是在所述第2樹脂中混入了磁性體而得到的。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06.26 US 61/839,4311.一種螺旋單元,該螺旋單元具有:基礎管,其沿著長度軸延伸設置,由熱塑性的第1樹脂形成;翅片,其沿著按照以所述長度軸為中心的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翅片軸被安裝于所述基礎管的外周面,由熱塑性的第2樹脂形成,并且具有沿著所述翅片軸形成有空洞部的中空部;帶部,其在所述翅片上以與所述基礎管的所述外周面粘合的狀態設置,在比所述空洞部靠內周方向側的位置沿著所述翅片軸呈螺旋狀延伸設置;以及磁性體,在所述帶部中,在所述第2樹脂中混入該磁性體,該磁性體通過振動產生熱量,使所述第2樹脂熔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單元,其中,在與所述翅片軸垂直的截面上,翅片寬度方向上的所述帶部的帶寬度尺寸比所述翅片寬度方向上的所述空洞部的空洞寬度尺寸小,所述翅片寬度方向是與所述翅片軸垂直且與所述基礎管的徑向垂直的方向。3.一種插入裝置,該插入裝置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單元;以及插入部,其沿著所述長度軸延伸設置,在貫穿插入于所述螺旋單元的狀態下安裝有所述螺旋單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裝置,其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R·E·阿林格,J·J·弗拉西卡,R·M·安德魯斯,三好弘晃,
申請(專利權)人:奧林巴斯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