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回收烴類氣體的方法。采用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回收烴類氣體;所述鹵代烴至少一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優選所述鹵代烴1至2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更優選鹵代烴為氟甲烷,氟乙烷,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丙烷,溴乙烷,溴甲烷中的一種或組合。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采用鹵代烴為吸收劑,可提高回收率,同時降低工藝能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烴類氣體回收領域,進一步地說,是涉及。
技術介紹
煉油及化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尾氣,其中有些尾氣,比如催化裂化、熱裂化、 延遲焦化、加氫裂化等生產過程產生的尾氣,含有不少碳二、碳三組分。若將這些尾氣中的 碳二和碳三組分進行回收,將形成非常優質的烴類資源,利用價值非常高。目前,從這些尾氣中回收碳二、碳三組分的方法比較多,主要有深冷分離法、油吸 收法、絡合分離法、變壓吸附法等,各種方法各具特點。深冷分離法工藝成熟,乙烯回收率 高,但投資大,用于稀乙烯回收能耗較高;絡合分離法,乙烯回收率較高,但對原料中的雜質 要求嚴格,預處理費用較高,需要特殊的絡合吸收劑;變壓吸附法操作簡單,能耗較低,但產 品純度低,乙烯回收率低,占地面積大;油吸收法工藝簡單,操作方便,適應性強,應用前景 廣。 文獻中報道的油吸收法工藝主要有中冷油吸收法和淺冷油吸收法,然而,無論哪 種吸收方法,所用吸收劑基本為液化氣、碳四餾分、碳五餾分、汽油。這些吸收劑最大優點為 簡單、易得,但是,對工業實際來講,這些吸收劑的工藝能耗稍高,對乙烯的吸收效果還需進 一步提商。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出現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通過采 用鹵代烴為吸收劑,可提高回收率,同時降低工藝能耗。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 采用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回收烴類氣體; 所述鹵代烴至少一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 優選所述鹵代烴1至2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更優選所述鹵代烴為氟甲烷,氟 乙烷,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丙烷,溴乙烷,溴甲烷中的一種或組合。 所述烴類優選為直鏈烷烴,更優選低碳烷烴。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專利技術提出將鹵代烴作為吸收劑用于吸收烴類物質,特別適用于吸收碳二、碳三 組分的烴類。在用于尾氣中乙烯、乙烷回收時,回收率高,工藝能耗低。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鹵代烴吸收劑涉及一種烴類,該烴類不固定,可為烷烴,烯烴,也可 為環烷烴,環烯烴,優選直鏈烷烴,更優選甲烷、乙烷等低碳烷烴。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鹵代烴吸收劑為一種鹵代烴,其中至少一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 代,優選1至2個氫被鹵族元素取代的鹵代烴。比如:氟甲烷,氟乙烷,二氟甲烷,氯甲烷,二 氯丙烷,溴乙烷,溴甲烷等。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鹵代烴吸收劑在用于吸收烴類氣體時,可單獨作為吸收劑使用,也 可與其他烴類吸收劑混合使用,混合比例不限制。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鹵代烴吸收劑在較廣的溫度范圍內,均表現出良好的吸收效果,在 具體應用時,本行業技術人員可根據工藝需求,自行確定吸收溫度,優選30°C以下吸收比較 好。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鹵代烴吸收劑對吸收壓力沒有特殊要求,優選在2.OMPa以上吸收 效果較好。 本專利技術提出將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回收烴類氣體時,主要工藝包括壓縮、吸收、解 吸等步驟,具體的工藝參數本專利技術不限定,在具體應用時,本行業技術人員可根據已有專利 和工藝需求自行確定。 本專利技術提出將鹵代烴作為吸收劑,用于回收烴類氣體時具有以下特點: 1)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對乙烯、乙烷的吸收效果好,在用于尾氣中乙烯、乙烷回收 時,乙烯的回收率高,工藝能耗低。 2)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在較廣的溫度范圍和壓力范圍內,均表現出良好的吸收效 果。【附圖說明】 圖1采用鹵代烴吸收劑回收煉廠催化干氣中的碳二和碳三組分的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壓縮機;2換熱器;3吸收塔;4解吸塔;5再吸收塔;6碳二提濃氣;7補充吸收劑; 8采出重組分;9再吸收劑;10燃料氣;11富再吸收劑。【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 實施例1 : 如圖1所示,吸收劑采用二氟甲烷。 將來自煉廠的催化干氣經壓縮壓力提高到4.OMPa;冷卻至18°C進入吸收塔3 ;吸 收劑從吸收塔的塔頂部進入,吸收煉廠干氣中C2餾分及更重組份;吸收塔3的塔釜物流送 至解吸塔4,塔頂未被吸收的氣體物流送往再吸收塔5 ;解吸塔4塔頂得到回收的碳二濃縮 氣,塔釜得到的貧溶劑經過冷卻降溫后,返回吸收塔3頂部;再吸收塔5的吸收劑從塔頂進 入,回收吸收塔塔頂夾帶的吸收劑和未被吸收的碳二等組分。再吸收塔5塔頂氣相直接排 往燃料氣管網,塔釜物流送往界區外。 煉廠干氣組成見表1。 表 1 煉廠催化干氣處理量按照10萬噸/年進行計算,壓力為0· 8Mpag。 (1)乙烯收率分析 干氣來料中乙烯流量為2657. 2kg/h,乙烷流量為2750. 3kg/h,產品流股提濃氣中 乙烯流量為2546. 95kg/h,乙烷流量為2728. 93kg/h,計算可得乙烯收率為95. 85%,乙烷收 率為 99. 22%。 (2)能耗分析 整套工藝能耗約為95. 2kg標油/噸原料。 實施例2 : 同實施例1,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區別僅在于吸收劑采用氟甲烷。 煉廠催化干氣處理量按照10萬噸/年進行計算,壓力為0· 8Mpag。煉廠干氣組成 見表1。 (1)乙烯收率分析 干氣來料中乙烯流量為2657. 2kg/h,乙烷流量為2750. 3kg/h,產品流股提濃氣中 乙烯流量為2643. 12kg/h,乙烷流量為2743. 2kg/h,計算可得乙烯收率為99. 5%,乙烷收率 為 99. 7%。 (2)能耗分析 整套工藝能耗約為101. 5kg標油/噸原料。 對比例: 相同的工藝流程,相同的煉廠催化干氣組成及處理量,采用碳四為吸收劑回收 煉廠催化干氣,吸收劑用量相同。計算結果乙烯收率為90. 41%,整個工藝能量消耗為 102. 9kg標油/噸原料。 實施例和對比例的數據說明采用氟甲烷,或者二氟甲烷為吸收劑,可以明顯提高 乙烯收率,降低整套工藝的能量消耗,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將鹵代烴作為吸收劑,用于回收烴類氣 體的應用方法可靠可行。【主權項】1. ,其特征在于: 采用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回收烴類氣體; 所述鹵代烴至少一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烴類氣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鹵代烴1至2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烴類氣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鹵代烴為氟甲烷,氟乙烷,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丙烷,溴乙烷,溴甲烷中的一種 或組合。4. 如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回收烴類氣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烴類為直鏈烷烴。5.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烴類氣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烴類為低碳烷烴。【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采用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回收烴類氣體;所述鹵代烴至少一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優選所述鹵代烴1至2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更優選鹵代烴為氟甲烷,氟乙烷,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丙烷,溴乙烷,溴甲烷中的一種或組合。本專利技術通過采用鹵代烴為吸收劑,可提高回收率,同時降低工藝能耗。【IPC分類】C07C9/04, C07C7/11, C07C11/04【公開號】CN105330503【申請號】CN201410400626【專利技術人】羅淑娟, 張敬升, 邵華偉, 劉智信, 廖麗華, 李東風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申請日】2014年8月1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回收烴類氣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鹵代烴作為吸收劑回收烴類氣體;所述鹵代烴至少一個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淑娟,張敬升,邵華偉,劉智信,廖麗華,李東風,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