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包括測溫終端和遠程控制終端。所述測溫終端包括一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分別與GPS模塊、GPRS模塊、WiFi模塊、顯示模塊、存儲芯片、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切換開關、報警模塊相連;所述遠程控制終端由服務器、上位機(PC)和手機(APP)構成,測溫終端的微控制器通過GPRS模塊和WiFi模塊與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進行無線通訊,服務器分別與上位機(PC)和手機(APP)相連進行通訊。本發明專利技術有效的解決溫度監控過程中的實時傳輸數據問題,并可通過上位機應用程序或APP應用程序進行異地實時查看監控數據等信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遠程溫度監控系統
,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
技術介紹
冷鏈是指在低溫環境下對產品的加工、貯藏、運輸及配送,以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防止污染的供應鏈系統,而溫度監測的準確性和實時性是設計冷鏈監測設備的重要依據,也是評價冷鏈產品保存的重要指標。傳統的冷鏈監測方法主要是投入人力成本,以人工巡查方式進行記錄,這種方法效果不佳,且勞動效率低,不能24小時監測。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公司自主研發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本系統進行24小時環境監測,并將數據實時傳輸,節省了大量人力,從而降低成本,也可減少冷鏈在貯藏、運輸等過程中的損耗。目前冷鏈溫度監測設備的主要數據傳輸方式有:有線傳輸和單一無線傳輸。有線方式需有中繼設備的輔助進行數據傳輸,且需要現場布線,傳輸距離短,如果中繼設備產生故障,則所有設備都無法進行數據通訊,使用效果較差且設備運行不穩定;單一無線傳輸方式可提高冷鏈流通率,但設備受地理位置空間的影響,設備超出無線信號區域覆蓋后,監測設備無法進行網絡連接,不能進行數據傳輸。因此這兩種傳輸方式在應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冷鏈設備監測系統趨于無線化和網絡化發展,綜上所述,開發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本專利技術有效的解決溫度監控過程中的實時傳輸數據問題,并可通過上位機應用程序或APP應用程序進行異地實時查看監控數據等信息。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包括測溫終端和遠程控制終端,所述測溫終端包括一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分別與GPS模塊、GPRS模塊、WiFi模塊、顯示模塊、存儲芯片、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切換開關、報警模塊相連;所述遠程控制終端由服務器、上位機和手機構成,測溫終端的微控制器通過GPRS模塊和WiFi模塊與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進行無線通訊,服務器分別與上位機和手機相連進行通訊。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微控制器型號為MB9AF156R。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GPRS模塊型號為G3524,G3524與MB9AF156R通過串口連接進行通訊。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WIFI模塊型號為T3118,T3118與MB9AF156R通過串口連接進行通訊。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GPS模塊型號為Ν0616。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顯示模塊選用HT1622芯片,HT1622芯片連接IXD顯示屏。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測溫終端還包括供電模塊,供電模塊包括一主控芯片MCP73871,MCP73871與鋰離子/鋰聚合物電池相連,MCP73871還與ac_dc墻式電源適配器或USB端口相連;供電模塊的主控芯片MCP73871分別與穩壓芯片MCP1702、MCP1755,MCP1826連接。進一步MCP1702與微控制器相連,MCP1755與GPS模塊相連,MCP1826與WIFI模塊相連。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微控制器還連接有USB — TTL轉換模塊。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的運行方法如下:測溫終端上電后微控制器MB9AF156程序初始化,主程序運行,MB9AF156開始檢測各個輸入接口信號:MB9AF156讀取GPS模塊采集的GPS數據,同時MB9AF156通過檢測切換開關的狀態(高低電平狀態)來選擇第一溫度傳感器輸入導通或選擇第二溫度傳感器輸入導通,并將讀取的溫度信號傳送到顯示模塊上以顯示溫度數據,然后MB9AF156將讀取的GPS數據和溫度數據存儲到存儲芯片上,并將記錄的GPS數據和溫度數據通過WiFi模塊或者GPRS模塊傳輸至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然后服務器將接收到的數據發送至上位機(PC)和手機(APP),當GPRS和WiFi網絡信號同時存在時,可以通過按鍵選擇任意一個網絡環境,將存儲的數據發送至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當只有GPRS或WiFi信號時,測溫終端通過當前連接上的網絡信號將存儲的數據發送至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當測溫終端沒有連接上任何網絡信號時,測溫終端仍進行GPS數據和溫度數據,并將記錄的數據存儲,當測溫終端重新連接上任意網絡信號時,可通過網絡將之前在沒有網絡環境下存儲的數據重新發送至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第一,采用先進的ARM Cortex-M3為內核的MB9AF156R處理器作控制核心,提高了整個測溫終端的穩定性和靈敏性,增強存儲能力,降低測溫終端功耗。第二,測溫終端具有多種供電模式,包括電池供電,移動電源和電源適配器供電,可對內部電池進行充電,增加了測溫終端的使用壽命,且可用于長時間遠距離冷鏈監控。第三,測溫終端具有兩路測溫通道,可通過按鍵切換選擇通道;內部具有GPS、GPRS和W1-Fi模塊,可將記錄的溫度數據和GPS坐標信息通過GPRS或W1-Fi發送至遠程控制終端,GPRS和W1-Fi可根據網絡環境選擇。第四,測溫終端包括微控制器、溫度傳感器、液晶顯示、存儲芯片、GPS、GPRS和W1-Fi等模塊。該測溫終端體積小,便于攜帶,且使用操作簡單。第五,本系統具有現場報警和遠程報警功能,當采集到的溫度超過設定溫度后,可在現場發出聲光報警,同時發送報警信息至上位機(PC)和手機(APP)。第六,本系統具有上位機(PC)和手機(APP),可以方便的查看監控數據。第七,測微終端的微控制器通過USB — TTL轉換模塊可以在需要時方便的與外部設備進行有線連接,從而方便的將測溫終端內的數據導出,以及對測溫終端進行更新和設置。【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微控制器的電路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GPRS模塊的電路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WIFI模塊的電路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GPS模塊的電路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顯示模塊的電路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供電模塊的主控芯片MCP73871的電路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供電模塊的穩壓芯片MCP1702的電路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供電模塊的穩壓芯片MCP1755的電路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的供電模塊的穩壓芯片MCP1826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包括測溫終端和遠程控制終端。所述測溫終端包括一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分別與GPS模塊、GPRS模塊、WiFi模塊、顯示模塊、存儲芯片、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切換開關、報警模塊相連;所述遠程控制終端由服務器、上位機(PC)和手機(APP)構成,測溫終端的微控制器通過GPRS模塊和WiFi模塊與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進行無線通訊,服務器分別與上位機(PC)和手機(APP)相連進行通訊;所述微控制器還連接有USB—TTL轉換模塊,通過USB—TTL轉換模塊微控制器可以方便的與外部設備(PC客戶端)進行連接通訊(需要時連接,不需要時可以斷開連接)。測溫終端可以通過切換開關(按鍵)選擇測溫通道(即通過切換開關選擇是第一溫度傳感器工作還是選擇第二溫度傳感器工作),當測溫通道確定后,溫度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溫度數據存儲到存儲芯片上并在顯示模塊上顯示,同時測溫終端通過GPS模塊記錄當前GPS數據,并將記錄的GPS數據和溫度數據通過WiFi或者G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冷鏈監測綜合管理系統,包括測溫終端和遠程控制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測溫終端包括一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分別與GPS模塊、GPRS模塊、WiFi模塊、顯示模塊、存儲芯片、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切換開關、報警模塊相連;所述遠程控制終端由服務器、上位機和手機構成,測溫終端的微控制器通過GPRS模塊和WiFi模塊與遠程控制終端的服務器進行無線通訊,服務器分別與上位機和手機相連進行通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偉,張放,蔣韜,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川海訊通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