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包括盒體、盒蓋和固定件,所述盒體內設置有依次連通的輸入纖固定槽、分纖槽和輸出纖固定槽,所述盒蓋包括蓋板和兩個側板,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與分纖槽配合的壓條,所述輸入纖固定槽和輸出纖固定槽均呈“工”字型,所述固定件包括壓板和位于壓板兩端的U形插腳,所述U形插腳與壓板垂直。通過帶有U型插腳的固定件將光纖牢固固定于“工”字型輸入纖固定槽或輸出纖固定槽內,固定件優選金屬材料,其結構簡單,又使光纖分路器外觀整潔,易于后期的光纖布線。此外,蓋板內的壓條有利于防止光纖在分纖槽內出現彎折或纏繞現象,且盒蓋和盒體結合中,起到光纖防潮、防塵的保護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傳輸設備
,具體地涉及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
技術介紹
雙芯皮纜即2芯皮線光纜,其包括2根光纖、1根加強芯和護套,護套包裹在光纖夕卜,對光纖進行保護,兩芯光纖截面成8字型,加強芯位于兩芯光纖的中央,形成光纖-加強芯-光纖的縱向排布。雙芯皮線光纜在端頭會對其進行分纖,為了便于分辨,需將光纖的兩端的護套設置為不同的顏色。在分纖更換光纖端頭的護套時,需先將光纖原有的護套剝下,再將光纖穿入不同顏色的護套。由于光纖很細,易折斷,兩種不同顏色的護套之間有裸露的光纖,需用光纖分纖器對光纖進行保護。現有的光纖分纖器包括盒體以及對光纖進行固定的固定裝置,其抗拉強度較弱,且固定裝置設置于盒體外,不利于多個布線。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通過帶有U型插腳的固定件將光纖牢固固定于“工”字型輸入纖固定槽或輸出纖固定槽內,且其結構簡單,光纖分路器外觀整潔,易于后期的光纖布線。本技術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包括盒體、盒蓋和固定件,所述盒體內設置有依次連通的輸入纖固定槽、分纖槽和輸出纖固定槽,所述盒蓋包括蓋板和兩個側板,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與分纖槽配合的壓條,所述輸入纖固定槽和輸出纖固定槽均呈“工”字型,所述固定件包括壓板和位于壓板兩端的U形插腳,所述U形插腳與壓板垂直。通過帶有U型插腳的固定件將光纖牢固固定于“工”字型輸入纖固定槽或輸出纖固定槽內,固定件優選金屬材料,其結構簡單,又使光纖分路器外觀整潔,易于后期的光纖布線。此外,蓋板內的壓條有利于防止光纖在分纖槽內出現彎折或纏繞現象,且盒蓋和盒體結合中,起到光纖防潮、防塵的保護效果Ο進一步的,所述壓條的寬度小于所述分纖槽的寬度,使壓條更好的固定分纖槽內的光纖。所述側板的長度等于或小于輸入纖固定槽和輸出纖固定槽的間距,所述兩個側板外側間距等于盒體寬度,所述盒體側面與側板接觸部位的設置有容納側板的凹槽,以便于折卸封裝光纖分路器。進一步的,所述盒蓋側板的內側設置有卡條,所述盒體的側面設置有與卡條配合的卡槽,通過該簡單卡合結構使盒體與盒蓋可靠結合。進一步的,所述分纖槽包括進線分纖槽和兩個與進線分纖槽相連的出線分纖槽,進線分纖槽和出線分纖槽呈“人”字型,所述進線分纖槽與輸入纖固定槽連通,所述出線分纖槽與輸出纖固定槽連通,進一步保障光纖在分纖槽內出現彎折或纏繞。進一步的,所述分纖槽內設置有光纖保護層,可選泡沫層或橡膠層,光纖分路器一般采用硬質塑料制成,安裝時直接將光纖卡入塑料的分纖槽內,容易損壞光纖,分纖槽內的光纖保護層能有效保護光纖。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通過設置在盒體兩端輸入纖固定槽和輸出纖固定槽側壁的光纖固定裝置,加強光纖分路器的抗拉強度,又通過與盒體卡合連接的盒蓋,使光纖分路器具有較好的密封性,從而起到光纖防潮、防塵的效果。【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盒體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盒蓋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固定件結構示意圖。圖中:1_盒體,2-盒蓋,3-固定件,11-輸入纖固定槽,12-分纖槽,13-輸出纖固定槽,14-卡槽,21-蓋板,22-側板,31-壓板,32-U型插腳,121-進線分纖槽,122-出線分纖槽,211-壓條,221-卡條。【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如圖1?圖3所示,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包括盒體1、盒蓋2和固定件3,所述盒體1內設置有依次連通的輸入纖固定槽11、分纖槽12和輸出纖固定槽13,盒蓋2包括蓋板21和兩個側板22,蓋板21上設置有與分纖槽12配合的壓條211,壓條211的寬度小于所述分纖槽12的寬度,使壓條211更好的固定分纖槽12內的光纖。所述分纖槽12包括進線分纖槽121和兩個與進線分纖槽相連的出線分纖槽122,進線分纖槽121和出線分纖槽122呈“人”字型所述進線分纖槽121與輸入纖固定槽11連通,所述出線分纖槽122與輸出纖固定槽13連通,分纖槽12內設置有光纖保護層,能有效保護光纖。側板22的長度等于或小于輸入纖固定槽11和輸出纖固定槽13的間距,兩個側板22外側間距等于盒體寬度,盒體1側面與側板22接觸部位的設置有容納側板22的凹槽。輸入纖固定槽11和輸出纖固定槽13均呈“工”字型,所述固定件3包括壓板31和位于壓板31兩端的U形插腳32,所述U形插腳32與壓板31垂直。側板22的內側底部設置有卡條221,所述盒體1的側面底部設置有與卡條211配合的卡槽14。通過帶有U型插腳32的固定件3將光纖牢固固定于“工”字型輸入纖固定槽11或輸出纖固定槽內13,增強了光纖分路器的抗拉強度,固定件3優選金屬材料,其結構簡單,又使光纖分路器外觀整潔,易于后期的光纖布線。此外,蓋板21內的壓條211有利于防止光纖在分纖槽12內出現彎折或纏繞現象,且盒蓋2和盒體1結合中,起到光纖防潮、防塵的保護效果。如上所述,則能很好的實現本技術。【主權項】1.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盒體(1)、盒蓋(2)和固定件(3),所述盒體(1)內設置有依次連通的輸入纖固定槽(11)、分纖槽(12)和輸出纖固定槽(13),所述盒蓋(2)包括蓋板(21)和兩個側板(22),所述蓋板(21)上設置有與分纖槽(12)配合的壓條(211),所述輸入纖固定槽(11)和輸出纖固定槽(13)均呈“工”字型,所述固定件(3)包括壓板(31)和位于壓板(31)兩端的U形插腳(32),所述U形插腳(32)與壓板(31)垂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條(211)的寬度小于所述分纖槽(12)的寬度,所述側板(22)的長度等于或小于輸入纖固定槽(11)和輸出纖固定槽(13)的間距,所述兩個側板(22)外側間距等于盒體寬度,所述盒體(1)側面與側板(22)接觸部位的設置有容納側板(22)的凹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22)的內側底部設置有卡條(221),所述盒體(1)的側面底部設置有與卡條(211)配合的卡槽(14)。4.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之一所述的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纖槽(12)包括進線分纖槽(121)和兩個與進線分纖槽相連的出線分纖槽(122),進線分纖槽(121)和出線分纖槽(122)呈“人”字型所述進線分纖槽(121)與輸入纖固定槽(11)連通,所述出線分纖槽(122)與輸出纖固定槽(13)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之一所述的一種抗拉光纖分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纖槽(12)內設置有光纖保護層。【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包括盒體、盒蓋和固定件,所述盒體內設置有依次連通的輸入纖固定槽、分纖槽和輸出纖固定槽,所述盒蓋包括蓋板和兩個側板,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與分纖槽配合的壓條,所述輸入纖固定槽和輸出纖固定槽均呈“工”字型,所述固定件包括壓板和位于壓板兩端的U形插腳,所述U形插腳與壓板垂直。通過帶有U型插腳的固定件將光纖牢固固定于“工”字型輸入纖固定槽或輸出纖固定槽內,固定件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拉光纖分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盒體(1)、盒蓋(2)和固定件(3),所述盒體(1)內設置有依次連通的輸入纖固定槽(11)、分纖槽(12)和輸出纖固定槽(13),所述盒蓋(2)包括蓋板(21)和兩個側板(22),所述蓋板(21)上設置有與分纖槽(12)配合的壓條(211),所述輸入纖固定槽(11)和輸出纖固定槽(13)均呈“工”字型,所述固定件(3)包括壓板(31)和位于壓板(31)兩端的U形插腳(32),所述U形插腳(32)與壓板(31)垂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應全,錢興容,蔡朋,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美美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