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電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中固定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部件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上接有旋轉電阻器,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旋轉刷與該傳動軸相固定,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底座固定于該外殼上,且該底座中固定有環形電阻,所述環形電阻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電極,所以第一、第二電極分別用于與電源的正、負極相接,所述旋轉刷與所述環形電阻活動連接,所述旋轉刷上接有第三電極,所述第三電極用于與外部的運動編程器相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避免了因為機械振動或外界電磁干擾而造成誤操作,穩定性高,且其結構簡單,性價比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機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電機。
技術介紹
在現有的工業生產過程中,常常會利用到機械手進行輔助生產;在現有的機械手中,一般會利用運動編程器,諧波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驅動器和位置編碼器對機械手的關節轉動進行控制;而位置編碼器一般采用光電碼盤,由光電發射和光電接收,讀取,形成A、B、C、D等4組相位差90度的正弦波脈沖信號,并將該正弦波脈沖信號反饋給運動編程器,運動編程器根據接受脈沖數量和諧波減速器的減速比來計算電機轉速和旋轉角度,與預置電機速度和角度進行對比,直至符合為止,向驅動器發出停止旋轉信號,驅動器收到停止旋轉信號,切斷伺服電機電源,電機停止旋轉。但編碼器進行電機控制的方案具有以下缺點:1.機械振動容易引起光電發射管或接收管的移位或偏移,導致接收管不能可靠接收到信號,導致系統不穩定或誤動作。2.由于外界的電磁干擾,使得光電檢測裝置輸出波形畸變失真,導致系統不穩定或誤動作。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電機。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技術是一種新型的電機,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中固定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部件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上接有旋轉電阻器,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旋轉刷與該傳動軸相固定,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底座固定于該外殼上,且該底座中固定有環形電阻,所述環形電阻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電極,所以第一、第二電極分別用于與電源的正、負極相接,所述旋轉刷與所述環形電阻活動連接,所述旋轉刷上接有第三電極,所述第三電極用于與外部的運動編程器相接。進一步,所述傳動部件包括:齒輪組、蝸輪、蝸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齒輪組接有蝸桿,所述蝸桿的齒面與所述蝸輪相嚙合,所述蝸輪固定于所述傳動軸上。進一步,所述電機為交、直流電機。進一步,所述電機通過電機板固定于所述外殼的內部。進一步,所述蝸桿通過軸承與軸承座活動設置于外殼的內壁與電機板之間。進一步,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旋轉刷活動安裝于由絕緣材料構成旋轉刷定位件上,使旋轉刷可隨著傳動軸進行旋轉。進一步,所述蝸輪和蝸桿為雙包絡蝸輪蝸桿,所述蝸輪蝸桿之間的減速比為30-50 ο進一步,所述齒輪組為減速齒輪組,所述減速齒輪組的減速比為1-4。進一步,所述環形電阻為碳膜電阻或金屬膜電阻。進一步,所述外殼的前側和后側分別設有前板和后板。本技術一種新型的電機中設有旋轉電阻器,通過電阻的改變從而使輸出的電壓發生改變,其利用輸出的電壓信號作為運動編程器的驅動信號,不需要再使用編碼器,避免了因為機械振動或外界電磁干擾而造成誤操作,穩定性高,且其結構簡單,性價比高?!靖綀D說明】為了易于說明,本技術由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詳細描述。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旋轉電阻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旋轉電阻器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是新型的電機,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中固定有電機2,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通過傳動部件接有傳動軸7,所述傳動軸7上接有旋轉電阻器8,所述旋轉電阻器8中的旋轉刷24與該傳動軸7相固定,所述旋轉電阻器8中的底座22固定于該外殼1上,且該底座22中固定有環形電阻21,所述環形電阻21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電極25、26,所以第一、第二電極25、26分別用于與電源的正、負極相接,所述旋轉刷24與所述環形電阻21活動連接,所述旋轉刷24上接有第三電極27,所述第三電極27用于與外部的運動編程器相接。根據歐姆定律V=R*I,在恒流情況下,電壓與電阻阻值成線性比例,改變電阻阻值,就可以改變電壓值。旋轉電阻器8中的旋轉刷24在環形電阻24表面做360度旋轉時,電壓值與傳動軸7旋轉角度β形成對應函數關系β (V)=R*I,其旋轉角度精度約0.01度。假設預置電壓為VI,變化后的電壓為V2,即第三電極27的輸出電壓V2。那么:①當V2-V1 = 0時電機停止轉動;②當V2_V1< 0時電機正轉,直至V1_V2=0,電機停止轉動;③當V2_V1> 0時電機反轉,直至V1_V2=0,電機停止轉動。進一步,所述傳動部件包括:齒輪組6、蝸輪5、蝸桿12,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通過齒輪組6接有蝸桿12,所述蝸桿12的齒面與所述蝸輪5相嚙合,所述蝸輪5固定于所述傳動軸7上。在現有技術中當電動機停止時,其保持力矩將下降50%,故機械手的關節位置需要靠電磁剎車進行維持,當遇到突然停電時,電磁剎車將無法進行,其將存在機械手因重力作用而往下墜的危險;而本專利技術中因為設有蝸輪5、蝸桿12,其依靠蝸輪蝸桿的自鎖功能,保證在遇到突然停電時,其機械手仍然保持其位置,避免了機械手下墜的危險情況發生。進一步,所述電機2為交、直流電機,由于本技術采用的是普通的交、直流電機,其不需要專業的伺服電機驅動器,對電機進行驅動,節省了生產成本。進一步,所述電機2通過電機板固定于所述外殼1的內部。進一步,所述蝸桿12通過軸承10與軸承座9活動設置于外殼1的內壁與電機板之間。進一步,所述旋轉電阻器8中的旋轉刷24活動安裝于旋轉刷定位件23上,使旋轉刷24可隨著傳動軸7進行旋轉,所述旋轉刷定位件23由絕緣材料構成。進一步,所述蝸輪5和蝸桿12為雙包絡蝸輪蝸桿,所述蝸輪蝸桿之間的減速比為30-50 ο進一步,所述齒輪組6為減速齒輪組,所述減速齒輪組的減速比為1-4。進一步,所述環形電阻21為碳膜電阻或金屬膜電阻。進一步,所述外殼1的前側和后側分別設有前板3和后板13。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局鳈囗棥?.一種新型的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中固定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部件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上接有旋轉電阻器,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旋轉刷與該傳動軸相固定,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底座固定于該外殼上,且該底座中固定有環形電阻,所述環形電阻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電極,所以第一、第二電極分別用于與電源的正、負極相接,所述旋轉刷與所述環形電阻活動連接,所述旋轉刷上接有第三電極,所述第三電極用于與外部的運動編程器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部件包括:齒輪組、蝸輪、蝸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齒輪組接有蝸桿,所述蝸桿的齒面與所述蝸輪相嚙合,所述蝸輪固定于所述傳動軸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為交、直流電機。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通過電機板固定于所述外殼的內部。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通過軸承與軸承座活動設置于外殼的內壁與電機板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旋轉刷活動安裝于由絕緣材料構成的旋轉刷定位件上,使旋轉刷可隨著傳動軸進行旋轉。7.根據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的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中固定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部件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上接有旋轉電阻器,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旋轉刷與該傳動軸相固定,所述旋轉電阻器中的底座固定于該外殼上,且該底座中固定有環形電阻,所述環形電阻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電極,所以第一、第二電極分別用于與電源的正、負極相接,所述旋轉刷與所述環形電阻活動連接,所述旋轉刷上接有第三電極,所述第三電極用于與外部的運動編程器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明龍,
申請(專利權)人:尼維爾天域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香港;8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