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包括:支撐體、環形支撐板、定位沉孔、導向套、矯位螺栓、調整螺桿、變向球頭、支撐座、矯位支座、矯位螺紋孔、定位導向桿、弧形臺;其支撐體左端設有的內螺紋與呈“T”型狀的調整螺桿右端設有的外螺紋相連接,右端設有的導向套與矯位支座設有的定位導向桿相配合,中間部分設有支撐板,支撐板上下對稱設有兩個定位沉孔;其矯位支座為臺階狀盤式結構,右端面設有弧形臺,左端設有呈柱形狀的定位導向桿,矯位螺栓穿過矯位支座設有的矯位螺紋孔與定位沉孔配合;其調整螺桿呈“T”型臺結構,右端設有外螺紋,左端設有變向球頭,變向球頭與呈臺階狀的柱形支撐座右端面設有的球形孔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油田注水井井口維修保養,矯正井口流程或拆卸閥門而設計的一種專用工具,具體而言是一種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
技術介紹
油田全面進入注水開采階段,注水井是保證油田高效開發的主要設施,現場為保證注好水,注足水,操作工人需經常性的對注水井進行維護和保養,由于注水井井口流程長期處于野外,受環境溫度、地理位置及流程焊接精度等原因的影響,導致井口流程變形,存在很大不安全因素;再者,由于井口流程變形,現場管理人員在維修或更換井口閥門時,需使用吊車、千斤頂等輔助設施,用推、拉、頂的辦法,才能完成操作任務,具有工作效率低,安全風險大的弊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設計了一種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本技術是由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由:支撐體、環形支撐板、定位沉孔、導向套、矯位螺栓、調整螺桿、變向球頭、支撐座、矯位支座、矯位螺紋孔、定位導向桿、弧形臺組成;其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支撐體呈圓柱形結構,支撐體左端設有的內螺紋,與呈“T”型狀的調整螺桿右端設有的外螺紋相連接,支撐體右端設有的導向套,與矯位支座設有的定位導向桿相配合,支撐體中間部分設有環形支撐板,環形支撐板上下對稱設有兩個定位沉孔。其矯位支座為臺階狀盤式結構,矯位支座右端面設有弧形臺,左端設有呈柱形狀的定位導向桿,矯位螺栓穿過矯位支座設有的矯位螺紋孔與定位沉孔配合。其調整螺桿呈“T”型臺結構,調整螺桿右端設有外螺紋,左端設有變向球頭,變向球頭與呈臺階狀的柱形支撐座右端面設有的球形孔配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安全可靠,消除了注水井井口維修存在的安全隱患,縮短了操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1 一本技術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包括:1.支撐體、2.環形支撐板、3.定位沉孔、4.導向套、5.矯位螺栓、6.調整螺桿、7.變向球頭、8.支撐座、9.矯位支座、10.矯位螺紋孔、11.定位導向桿、12.弧形臺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作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由:支撐體1、環形支撐板2、定位沉孔3、導向套4、矯位螺栓5、調整螺桿6、變向球頭7、支撐座8、矯位支座9、矯位螺紋孔10、定位導向桿11、弧形臺12組成;其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支撐體1呈圓柱形結構,支撐體1左端設有的內螺紋,與呈“T”型狀的調整螺桿6右端設有的外螺紋相連接,支撐體1右端設有的導向套4,與矯位支座9設有的定位導向桿11相配合,支撐體1中間部分設有環形支撐板2,環形支撐板2上下對稱設有兩個定位沉孔3。其矯位支座9為臺階狀盤式結構,矯位支座9右端面設有弧形臺12,左端設有呈柱形狀的定位導向桿11,矯位螺栓5穿過矯位支座9設有的矯位螺紋孔10與定位沉孔3配入口 ο其調整螺桿6呈“Τ”型臺結構,調整螺桿6右端設有外螺紋,左端設有變向球頭7,變向球頭7與呈臺階狀的柱形支撐座8右端面設有的球形孔配合。【主權項】1.一種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包括:支撐體(1)、環形支撐板(2 )、定位沉孔(3 )、導向套(4)、矯位螺栓(5)、調整螺桿(6)、變向球頭(7)、支撐座(8)、矯位支座(9)、矯位螺紋孔(10)、定位導向桿(11)、弧形臺(12);其特征是:所述的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支撐體(1)呈圓柱形結構,支撐體(1)左端設有的內螺紋,與呈“T”型狀的調整螺桿(6)右端設有的外螺紋相連接,支撐體(1)右端設有的導向套(4),與矯位支座(9)設有的定位導向桿(11)相配合,支撐體(1)中間部分設有環形支撐板(2),環形支撐板(2)上下對稱設有兩個定位沉孔(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矯位支座(9)為臺階狀盤式結構,矯位支座(9)右端面設有弧形臺(12),左端設有呈柱形狀的定位導向桿(11),矯位螺栓(5)穿過矯位支座(9 )設有的矯位螺紋孔(10 )與定位沉孔(3 )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調整螺桿(6)呈“T”型臺結構,調整螺桿(6)右端設有外螺紋,左端設有變向球頭(7),變向球頭(7)與呈臺階狀的柱形支撐座(8)右端面設有的球形孔配合。【專利摘要】<b>一種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包括:支撐體、環形支撐板、定位沉孔、導向套、矯位螺栓、調整螺桿、變向球頭、支撐座、矯位支座、矯位螺紋孔、定位導向桿、弧形臺;其支撐體左端設有的內螺紋與呈“</b><b>T</b><b>”型狀的調整螺桿右端設有的外螺紋相連接,右端設有的導向套與矯位支座設有的定位導向桿相配合,中間部分設有支撐板,支撐板上下對稱設有兩個定位沉孔;其矯位支座為臺階狀盤式結構,右端面設有弧形臺,左端設有呈柱形狀的定位導向桿,矯位螺栓穿過矯位支座設有的矯位螺紋孔與定位沉孔配合;其調整螺桿呈“</b><b>T</b><b>”型臺結構,右端設有外螺紋,左端設有變向球頭,變向球頭與呈臺階狀的柱形支撐座右端面設有的球形孔配合。本技術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b>【IPC分類】E21B41/00【公開號】CN205012972【申請號】CN201520787483【專利技術人】高峰, 于芳, 孫竹君, 張艷輝, 楊慶軍 【申請人】楊慶軍【公開日】2016年2月3日【申請日】2015年10月12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包括:支撐體(1)、環形支撐板(2)、定位沉孔(3)、導向套(4)、矯位螺栓(5)、調整螺桿(6)、變向球頭(7)、支撐座(8)、矯位支座(9)、矯位螺紋孔(10)、定位導向桿(11)、弧形臺(12);其特征是:所述的注水井井口流程矯位器支撐體(1)呈圓柱形結構,支撐體(1)左端設有的內螺紋,與呈“T”型狀的調整螺桿(6)右端設有的外螺紋相連接,支撐體(1)右端設有的導向套(4),與矯位支座(9)設有的定位導向桿(11)相配合,支撐體(1)中間部分設有環形支撐板(2),環形支撐板(2)上下對稱設有兩個定位沉孔(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峰,于芳,孫竹君,張艷輝,楊慶軍,
申請(專利權)人:楊慶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