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植保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防治甘蔗鳳梨病的方法。具體方法包括如下3個方面:(1)土壤消毒;(2)種莖處理;(3)藥液噴灑。這三個方面是針對對甘蔗鳳梨病的病原以及傳播方式而采取的防治措施,通過對土壤消毒、種莖處理以及藥液噴灑,對甘蔗鳳梨病的發生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本發明專利技術中所采用的防治藥液大多為藥材,這些植物源藥物安全性高,無公害,對作物安全,對人、畜生也安全;而且對甘蔗鳳梨病能起到很好的殺蟲殺菌作用。本發明專利技術防治甘蔗鳳梨病的方法,不僅可以對甘蔗鳳梨病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降低甘蔗生長過程中鳳梨病的危害,而且大大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植保
,具體為。
技術介紹
鳳梨病在我國各植蔗省區均有發生,是甘蔗種苗的重要病害。它除使下種的蔗種 不能萌芽外,還能使窖藏蔗種受害腐爛。染病蔗種切開后,可見切口兩端為紅色,并散發出 鳳梨般的香味,故稱鳳梨病。不久切口逐漸變黑,并產生許多黑色的煤粉狀物。病情發展到 后期,則莖內全部變黑。當所有薄壁細胞都被破壞后,種苗便成空腔,只剩下維管束像一束 頭發一樣殘留其中。 甘鹿鳳梨病病原為:奇異長卩彖殼(Ceratocystis paradoxa(Dode)Moreau),屬子囊 菌亞門真菌。無性態為奇異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 Hohnel), 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培養基上子囊殼球形,無色至淺色,喙長而細,黑色,具光澤;子囊卵 形至近棍棒形,內生8個單細胞橢圓形的子囊孢子。鳳梨病的最初侵染源主要是帶菌的土 壤。病菌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潛伏在帶病的組織里或落在土壤中越冬,大分生孢子在土壤 里可存活4年之久,在適宜的條件下從蔗種兩端的切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小分生孢子容 易萌發,靠風、灌溉水和昆蟲傳播,造成重復侵染。長期低溫和高濕是鳳梨病嚴重發生的兩 個主導誘因。土壤粘重的蔗田,灌溉后立即整地種植,造成土壤板結或低洼積水,會引起風 梨病的大量發生。目前我國甘蔗病害中,鳳梨病是對生產影響較大的病害之一。 目前,國內甘蔗鳳梨病以化學防治為主,生產上常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0倍液或2%-3%石灰水來浸泡蔗種進行防治。多年來,甘蔗鳳梨病防治藥劑較少,可 用于輪換使用的農藥明顯不足,導致甘蔗鳳梨病產生抗藥性,防治的農藥使用劑量不斷加 大,而且使用的常規藥劑對甘蔗鳳梨病防效很差,并且不能保證甘蔗不被二次感染,長期 使用藥劑處理,加上農戶在用藥時私自多加、濫加其它藥劑,不僅使用藥成本大幅度提高, 農藥的流失嚴重,而且對環境也會造成污染,進而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防治甘 蔗鳳梨病方面,如何有效的進行防治甘蔗鳳梨病的發生,同時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是人們一 直不斷研究的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 利用該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甘蔗鳳梨病的發生,降低甘蔗生長過程中鳳梨病的危害,減少 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 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包括如下3個方面: (1) 土壤消毒:土壤施好底肥后深翻30-40cm,整平,澆水保濕3-4天,待土壤濕度在 40%-60%時,用旋耕機旋耕,然后將棉隆均勻撒在地表,每畝用藥20-30公斤,施藥后立即用 塑料布覆蓋,且四邊用土壓實,密封好,密封時間13-15天,結束后揭去塑料布,通風10-14 后,取土做發芽試驗,確保安全后方可種植; (2) 種莖處理:將32. 5%阿米妙收懸浮劑900-1300倍液,五味子提取液30-50倍液和 酸漿煎劑30-55倍液按重量比2:3:2混配后,放入蔗種,浸種8h,晾干,備用; (3) 藥液噴灑:在甘蔗未發病或病害表現初步癥狀時,用植物源藥劑100-200倍液與 27%皂素煙堿250~300倍液按重量比2:1混合后得到的藥液進行防治,將藥液均勻噴灑于 甘蔗莖以及葉片正反兩面,施藥溫度為20-28Γ,施藥濕度為40-60%。 上述的防治甘蔗鳳梨病的方法,(2)種莖處理中,所述的五味子提取液的制備方 法為:取一定量的干燥的五味子,加入8-10倍量的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 1-1. 5h,合并濾液,即可得到五味子提取液。 上述的防治甘蔗鳳梨病的方法,(2)種莖處理中,所述的酸漿煎劑的制備方法為: 取一定量干燥的酸漿,加入10-12倍量的水,加熱煮沸1. 5_2h,過濾得濾液,即可得到酸漿 煎劑。 上述的防治甘蔗鳳梨病的方法,(3)藥液噴灑中,所述的植物源藥劑的制備方法 為:取重量份數的辣寥10-15份;大蒜頭8-12份;苦皮藤8-10份;酸衆15-20份以及洗衣 粉0. 1-0. 3份備用,然后將辣寥、大蒜頭、苦皮藤和酸衆打碎,按全部藥量重量加8-12倍的 水,煮沸1-1. 5小時后,過濾,取濾液,然后加入上述重量份數的洗衣粉,攪拌均勻,即可得 到。 上述的防治甘蔗鳳梨病的方法,所述(3)藥液噴灑中,用藥液進行防治,在甘蔗未 發病時,每隔7-8天噴施1次藥液;在甘蔗病害表現初步癥狀時,每隔3-4天噴施1次藥液; 在甘蔗生長過程中用藥次數為2-3次。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在甘蔗病害表現初步癥狀為:甘蔗切開后,可見切口兩端為紅色,并 散發出鳳梨般的香味的病癥。 本專利技術土壤消毒中,所用的棉隆是一種高效、低毒、無殘留的環保型廣譜性綜合土 壤熏蒸消毒劑,其商品名稱為:壟鑫,相對于氰氨化鈣和溴甲烷來說更安全。棉隆在潮濕 的土壤中會產生異硫氰酸甲酯氣體,迅速擴散至土壤顆粒間,有效殺滅土壤中各種線蟲、病 菌、地下害蟲及雜草種子,從而達到清潔土壤、疏松活化土壤的效果。甘蔗鳳梨病的最初侵 染源主要是帶菌的土壤,本專利技術通過使用棉隆對土壤進行消毒,可以有效的殺滅土壤中各 種線蟲、病菌、地下害蟲及雜草種子,減少地上部分的病蟲害,從而有效的防止甘蔗鳳梨病 的發生,提高作物的品質,而且無農藥殘留問題,減少了地上部分噴農藥的次數。經過壟鑫 消毒處理過的土壤,可使幼苗健康生長,從而提高產量,增強對病害的抵抗力。 本專利技術中對甘蔗種莖進行處理,所用的32. 5%阿米妙收懸浮劑是一種廣譜的治療 性殺菌劑,兼具保護和治療活性,殺菌譜廣,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引起的病害如 白粉病、霜霉病、葉霉、銹病、疫病、稻瘟病、黑穗病、葉斑病和根、莖病害均有很好的效果,內 吸性強,持效期長,對葉斑病原菌等穿透力稍差的孢子效果好;阿米西達水溶性好,可以隨 水分通過木質部傳導,對銹病病原菌等穿透力強的孢子效果好,32. 5%阿米妙收懸浮劑的世 高脂溶性好,懸浮率高,浸種后,粘附在植物體表面的能力比較強,可以保證蔗種充分吸收 有效成分。 所述的五味子提取液,是取干燥的五味子用95%的乙醇提取得到的,五味子為木 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實。五味子的 化學成分有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〇xyschizandrin)、親jf 一味子素 (11608(31112&11(11';[11)、五味子酉享(8(31112&11-(11'01)、五味子酯(8(31118&111:1161';[11,區011118;[11)等 。五 味子乙醇浸液在體外對炭疽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 均有抑制作用,五味子的醇提取液對植物病原真菌有較強的抑制和殺菌作用,其作用機理 主要表現在抑制孢子萌芽或者產生有毒物質殺死孢子,抑制菌絲生長或者破壞菌絲結構, 并產生扭曲畸形,分枝加劇,有囊泡、腫脹、崩潰消融現象,從而使病原體喪失侵染能力。 所述的酸漿煎劑是將干燥酸漿加熱煮沸后得到的。酸漿(拉丁文名:Physali alkekengi L.)又名紅菇娘、掛金燈、戈力、燈籠草、燈籠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燈等,【藥用 部位】酸漿的全草。酸漿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治甘蔗鳳梨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3個方面:(1)土壤消毒:土壤施好底肥后深翻30?40cm,整平,澆水保濕3?4天,待土壤濕度在40%?60%時,用旋耕機旋耕,然后將棉隆均勻撒在地表,每畝用藥20?30公斤,施藥后立即用塑料布覆蓋,且四邊用土壓實,密封好,密封時間13?15天,結束后揭去塑料布,通風10?14后,取土做發芽試驗,確保安全后方可種植;(2)種莖處理:將32.5%阿米妙收懸浮劑900?1300倍液,五味子提取液30?50倍液和酸漿煎劑30?55倍液按重量比2:3:2混配后,放入蔗種,浸種8h,晾干,備用;(3)藥液噴灑:在甘蔗未發病或病害表現初步癥狀時,用植物源藥劑100?200倍液與27%皂素煙堿250~300倍液按重量比2:1混合后得到的藥液進行防治,將藥液均勻噴灑于甘蔗莖以及葉片正反兩面,施藥溫度為20?28℃,施藥濕度為40?6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乃寧,
申請(專利權)人:黃乃寧,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