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膠囊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包括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空心膠囊烘干裝置和空心膠囊脫膜裝置,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包括奇數模具、偶數模具、左右移動動力機構、供油系統、前后移動機構、內置有毛刷的毛刷固定盒和兩套涂油機構;所述奇數模具和偶數模具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排膜針;所述涂油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一種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膠囊生產設備
,尤其涉及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
技術介紹
現有的膠囊生產設備,均為人工生產,生產效率極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可大大提尚生廣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招哪z囊自動生產線,它包括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空心膠囊烘干裝置和空心膠囊脫膜裝置;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包括奇數模具、偶數模具、左右移動動力機構、供油系統、前后移動機構、內置有毛刷的毛刷固定盒和兩套涂油機構;所述奇數模具和偶數模具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排膜針;所述涂油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均包括移動座、調速馬達、齒輪箱、若干旋轉軸和若干毛氈筒,調速馬達和齒輪箱安裝于移動座,調速馬達通過齒輪箱驅動連接旋轉軸,毛氈筒安裝于旋轉軸,毛氈筒內設置有毛氈;所述奇數模具和偶數模具的兩側均分別設置有所述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所述左右移動動力機構驅動連接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的移動座,所述前后移動機構驅動連接奇數模具和偶數模具作前后移動;所述毛刷固定盒位于前后移動機構輸入端上方,所述供油系統包括油箱、閥門和油管,閥門設置于油管,油箱連接油管,油管連接毛刷固定盒;所述空心膠囊蘸膠裝置包括模具推進馬達、推進齒條、推爪、模具提升馬達、蘸膠槽、模具提升機構和模具移送機構;所述模具推進馬達與推進齒條嚙合,推爪設置于推進齒條前端,模具提升馬達位于推爪上方,蘸膠槽位于模具提升馬達下方,模具提升機構位于推爪前方,模具移送機構位于模具提升機構上部;所述模具提升機構設置有模具翻轉機構;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的前后移動機構與空心膠囊蘸膠裝置對接;所述空心膠囊烘干裝置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第四層風道、第三層風道、第二層風道和第一層風道;所述第四層風道、第三層風道、第二層風道和第一層風道的出入口處均設置有風機;所述第四層風道、第三層風道、第二層風道和第一層風道內部均設置有運輸模具的運輸機構;所述第四層風道、第三層風道、第二層風道和第一層風道的同一側均設置有模具升降機構,升降機構靠近第四層風道、第三層風道、第二層風道和第一層風道的位置分別設置有模具推進機構,模具推進機構與運輸機構相靠近;所述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的模具移送機構與第四層風道的運輸機構對接;所述空心膠囊脫膜裝置包括奇數模具、偶數模具和夾子驅動機構;所述奇數模具和偶數模具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排膜針,一側膜針前端成型有膠囊帽,另一側膜針前端成型有膠囊體,膠囊帽和膠囊體的下方設置有若干脫模夾子;所述夾子驅動機構包括由動力驅動的主軸,主軸上安裝有上凸輪和下凸輪,下凸輪連接有推桿,推桿連接有搖臂、搖臂連接有轉動軸,轉動軸連接有轉動齒輪,轉動齒輪嚙合有脫模齒條,脫模齒條連接有夾子頂升板,夾子頂升板開設有“V”型槽,“V”型槽位于脫模夾子的下方,上凸輪設置有夾子推拉桿,夾子推拉桿連接有夾子座,所述若干脫模夾子的中部鉸接于夾子座;所述空心膠囊烘干裝置的第一層風道的運輸機構與所述空心膠囊脫膜裝置對接。進一步的,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的供油系統還包括定時控制器,定時控制器與閥門連接;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的毛氈筒內設置有彈簧,毛氈通過彈簧設置于毛氈筒內。進一步的,所述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的推進齒條、推爪、模具提升馬達、蘸膠槽、模具提升機構均為兩套,分別對稱設置于模具推進馬達兩側。進一步的,所述空心膠囊烘干裝置的第四層風道、第三層風道、第二層風道和第一層風道的底部均為平行底部,頂部均為波浪形頂部。進一步的,所述空心膠囊脫膜裝置的夾子座連接有出料軌道。本技術有益效果為:本技術所述一種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空心膠囊涂油裝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空心膠囊烘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空心膠囊脫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空心膠囊脫膜裝置的夾子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所述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它包括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空心膠囊烘干裝置和空心膠囊脫膜裝置。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包括奇數模具10、偶數模具15、左右移動動力機構、供油系統、前后移動機構、內置有毛刷的毛刷固定盒16和兩套涂油機構;所述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排膜針11 ;所述涂油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均包括移動座、調速馬達14、齒輪箱13、若干旋轉軸和若干毛氈筒12,調速馬達14和齒輪箱13安裝于移動座,調速馬達14通過齒輪箱13驅動連接旋轉軸,毛氈筒12安裝于旋轉軸,毛氈筒12內設置有毛氈;所述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的兩側均分別設置有所述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所述左右移動動力機構驅動連接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作左右移動,左右移動動力機構為主馬達驅動曲柄搖桿的結構,使得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可同時相對移動或反向移動。所述前后移動機構驅動連接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作前后移動。所述毛刷固定盒16位于前后移動機構輸入端上方,所述供油系統包括油箱、閥門和油管,閥門設置于油管,油箱連接油管,油管連接毛刷固定盒16。進一步的,所述供油系統還包括定時控制器,定時控制器與閥門連接,可以定時供油。進一步的,所述毛氈筒12內設置有彈簧,毛氈通過彈簧設置于毛氈筒12內,毛氈筒12套入膜針11進行均勻涂油時,彈簧可起到緩沖變形作用,避免膜針11上的膠囊模具破損。工作時,前后移動機構驅動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前移,前移過程中,毛刷固定盒16的毛刷與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的膜針11接觸,毛刷將油刷到膜針11上,毛刷固定盒16的毛刷上的油由供油系統提供;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到達均勻涂油工位時,兩套涂油機構分別動作,具體為,調速馬達14通過齒輪箱13帶動旋轉軸和毛氈筒12旋轉,同時左右移動動力機構帶動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相向移動,使毛氈筒12分別套入奇數模具10的奇數膜針11和和偶數模具15的偶數膜針11,隨毛氈筒12旋轉的毛氈對膜針11進行均勻涂油。本技術所述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及生產工藝可以對膜針11上的膠囊模具進行涂油,且涂油更均勻,生產效率更高。所述空心膠囊蘸膠裝置包括模具推進馬達20、推進齒條21、推爪23、模具提升馬達22、蘸膠槽24、模具提升機構25和模具移送機構27 ;所述模具推進馬達20與推進齒條21嚙合,推爪23設置于推進齒條21前端,模具提升馬達22位于推爪23上方,蘸膠槽24位于模具提升馬達22下方,模具提升機構25位于推爪23前方,模具移送機構27位于模具提升機構25上部;所述模具提升機構25設置有模具翻轉機構。進一步的,所述推進齒條21、推爪23、模具提升馬達22、蘸膠槽24、模具提升機構25均為兩套,分別對稱設置于模具推進馬達20兩側,可以左右同時進行蘸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的前后移動機構與空心膠囊蘸膠裝置對接。工作時,模具進入空心膠囊蘸膠裝置,模具推進馬達20帶動推進齒條21移動,推進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空心膠囊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空心膠囊烘干裝置和空心膠囊脫膜裝置;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包括奇數模具(10)、偶數模具(15)、左右移動動力機構、供油系統、前后移動機構、內置有毛刷的毛刷固定盒(16)和兩套涂油機構;所述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排膜針(11);所述涂油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均包括移動座、調速馬達(14)、齒輪箱(13)、若干旋轉軸和若干毛氈筒(12),調速馬達(14)和齒輪箱(13)安裝于移動座,調速馬達(14)通過齒輪箱(13)驅動連接旋轉軸,毛氈筒(12)安裝于旋轉軸,毛氈筒(12)內設置有毛氈;所述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的兩側均分別設置有所述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所述左右移動動力機構驅動連接左涂油機構和右涂油機構的移動座,所述前后移動機構驅動連接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作前后移動;所述毛刷固定盒(16)位于前后移動機構輸入端上方,所述供油系統包括油箱、閥門和油管,閥門設置于油管,油箱連接油管,油管連接毛刷固定盒(16);所述空心膠囊蘸膠裝置包括模具推進馬達(20)、推進齒條(21)、推爪(23)、模具提升馬達(22)、蘸膠槽(24)、模具提升機構(25)和模具移送機構(27);所述模具推進馬達(20)與推進齒條(21)嚙合,推爪(23)設置于推進齒條(21)前端,模具提升馬達(22)位于推爪(23)上方,蘸膠槽(24)位于模具提升馬達(22)下方,模具提升機構(25)位于推爪(23)前方,模具移送機構(27)位于模具提升機構(25)上部;所述模具提升機構(25)設置有模具翻轉機構;所述空心膠囊涂油裝置的前后移動機構與空心膠囊蘸膠裝置對接;所述空心膠囊烘干裝置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第四層風道(64)、第三層風道(63)、第二層風道(62)和第一層風道(61);所述第四層風道(64)、第三層風道(63)、第二層風道(62)和第一層風道(61)的出入口處均設置有風機(60);所述第四層風道(64)、第三層風道(63)、第二層風道(62)和第一層風道(61)內部均設置有運輸模具的運輸機構;所述第四層風道(64)、第三層風道(63)、第二層風道(62)和第一層風道(61)的同一側均設置有模具升降機構(65),升降機構靠近第四層風道(64)、第三層風道(63)、第二層風道(62)和第一層風道(61)的位置分別設置有模具推進機構,模具推進機構與運輸機構相靠近;所述空心膠囊蘸膠裝置的模具移送機構(27)與第四層風道(64)的運輸機構對接;所述空心膠囊脫膜裝置包括奇數模具(10)、偶數模具(15)和夾子驅動機構(41);所述奇數模具(10)和偶數模具(15)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排膜針(11),一側膜針(11)前端成型有膠囊帽(50),另一側膜針(11)前端成型有膠囊體(40),膠囊帽(50)和膠囊體(40)的下方設置有若干脫模夾子(52);所述夾子驅動機構(41)包括由動力驅動的主軸(42),主軸(42)上安裝有上凸輪(44)和下凸輪(43),下凸輪(43)連接有推桿(45),推桿(45)連接有搖臂(48)、搖臂(48)連接有轉動軸(49),轉動軸(49)連接有轉動齒輪(46),轉動齒輪(46)嚙合有脫模齒條(47),脫模齒條(47)連接有夾子頂升板(51),夾子頂升板(51)開設有“V”型槽,“V”型槽位于脫模夾子(52)的下方,上凸輪(44)設置有夾子推拉桿(54),夾子推拉桿(54)連接有夾子座(53),所述若干脫模夾子(52)的中部鉸接于夾子座(53);所述空心膠囊烘干裝置的第一層風道(61)的運輸機構與所述空心膠囊脫膜裝置對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倫,李華,藍奇安,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駿祥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