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超濾膜濾芯裝置,包括外殼和設置于所述外殼內的內芯組件,所述外殼包括可拆卸地連接于一起的上殼(16)和下殼(17),所述內芯組件包括內芯殼和設置在所述內芯殼內的膜絲,所述內芯殼設有底部進水口(11)和設置于側壁的側部進水口(12)。如此設置,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超濾膜濾芯裝置,其能夠有效減少水流行程,提高凈水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凈水機
,尤其涉及超濾膜濾芯裝置及包括該超濾膜濾芯裝置的凈水機。
技術介紹
濾芯裝置是凈水機的核心部件,濾芯裝置的質量直接決定著凈水機的凈水效果。為了提高凈水機的凈水效果,研發人員研發出了一種超濾膜濾芯裝置,利用超濾膜孔徑對液體進行分離的物理篩分,孔徑一般為0.1-0.01微米,在水處理中主要是可以過濾細菌、病毒、炭粉等大分子有機物,過濾效果較好。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凈水機超濾膜濾芯內部結構都是在一捆膜絲外部加裝外殼成為一個整體,外殼的存在導致水只能從底部進入,再擴散到內芯各處,大大增加水流行程,凈水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超濾膜濾芯裝置,其能夠有效減少水流行程,提高凈水效率。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超濾膜濾芯裝置的凈水機。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超濾膜濾芯裝置,包括外殼和設置于所述外殼內的內芯組件,所述外殼包括可拆卸地連接于一起的上殼(16)和下殼(17),所述內芯組件包括內芯殼和設置在所述內芯殼內的膜絲,所述內芯殼設有底部進水口(11)和設置于側壁的側部進水口(12)。優選地,所述側部進水口(12)為多個。優選地,多個所述側部進水口(12)均勻分布在所述內芯殼的側壁上。優選地,所述內芯組件還包括:膜絲固定座(14),用于將所述膜絲(13)束在一起;所述膜絲固定座(14)安裝在所述內芯殼(15)內,所述內芯殼(15)的出水口設置在上部位置,所述內芯殼(15)的出水口與所述外殼的出水口相連接,所述內芯殼(15)的側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流水腔,所述內芯殼(15)的底端開口與所述外殼的底部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進水□ ο優選地,所述內芯殼(15)的出水口插裝于所述外殼的出水口內,且二者之間設有密封圈。優選地,所述上殼(16)和所述下殼(17)通過螺紋連接。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凈水機,包括超濾膜濾芯裝置,所述超濾膜濾芯裝置為如上任一項所述的超濾膜濾芯裝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超濾膜濾芯裝置,包括外殼和設置于所述外殼內的內芯組件,外殼包括上殼和下殼,內芯組件包括內芯殼和設置在內芯殼里面的膜絲,所述內芯殼設有底部進水口、設置于側壁的側部進水口。如此設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超濾膜濾芯裝置,內芯殼的側壁上開設有側部進水口,底部開設有底部進水口,使水流可以通過側部進水口進入內芯組件內部進行過濾,縮短了進水行程,側部進水口和底部進水口同時進水,提高了凈水效率。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超濾膜濾芯裝置的凈水機,如此設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凈水機,其凈水效率較高。【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超濾膜濾芯裝置的剖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超濾膜內芯組件示意圖;圖1和圖2中:底部進水口一 11、側部進水口一 12、膜絲一 13、膜絲固定座一 14、內芯殼一 15、上殼一16、下殼一17 ο【具體實施方式】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超濾膜濾芯裝置,其能夠有效減少水流行程,提高凈水效率。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超濾膜濾芯裝置的凈水機。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1和圖2,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超濾膜濾芯裝置,包括外殼和內芯組件,外殼用于保護和固定內芯組件,內芯組件用于過濾水。其中,外殼包括可拆卸地連接在一起的上殼16和下殼17。內芯組件包括內芯殼15和設置在內芯殼15內的膜絲13,其中,外殼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通過內芯殼15的側部進水口 12和底部進水口 11進入內芯,經過內芯組件的過濾作用,由出水口排出。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內芯殼15的底部設有底部進水口 11,而且側壁設有側部進水Ρ 12。如此設置,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超濾膜濾芯裝置,內芯殼15的側壁上開設有側部進水口 12,底部開設有底部進水口 11,使水流可以通過側部進水口 12進入內芯組件內進行過濾,縮短了進水行程,側部進水口 12和底部進水口 11同時進水,提高了凈水效率。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優選方案中,在外殼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側部進水口 12,比如,可以為兩個、三個、四個等,側部進水口 12的形狀可以為圓形、方形、菱形等。多個側部進水口12能夠進一步提高進水效率。另外,多個側部進水口 12可以均勻的分布在外殼的側壁上,當然,也可呈其它形式分布,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設定。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另一優選方案中,內芯組件還可以包括膜絲固定座14。其中,膜絲固定座14用于將膜絲13束在一起,即將很多根膜絲13扎在一起,形成一整束。膜絲固定座14可以為筒狀結構,膜絲13直接被束在筒狀結構的膜絲固定座14內,方便安裝。膜絲固定座14安裝在內芯殼15內,內芯殼15的上部設有出水口,內芯殼的出水口與外殼的出水口相連接,內芯殼15的側壁與外殼的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流水腔,內芯殼15的底端開口與外殼的底部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進水口。如此設置,水從內芯殼15的底部進水口 11和側部進水口 12進入內芯殼15的里面,經過膜絲13的過濾作用后,由內芯殼15的上部流出。如此,水在內芯殼15底部進入,由上部排出,水在膜絲13內的流程較長,能夠經過膜絲13的充分過濾,具有較好的過濾效果Ο而且,在內芯殼15的保護作用下,能夠防止柔性較好的膜絲13發生較大的晃動,進而避免出現脫落的問題。 內芯殼15的出水口與外殼的出水口相連通,具體地,內芯殼15的出水口可以插裝于外殼的出水口內,且二者之間設有密封圈。如此設置,能夠實現內芯殼15與外殼的快速連接,只需將內芯殼15的出水口插裝于外殼的出水口即可,而且能夠保證二者之間的連接具有較好的密封性,防止漏水的問題。另外,為了方便維修或更換膜絲13,下殼17可拆卸地與上殼16相連接,底部進水口 11設置于下殼17的底端。比如,上殼16和下殼17可通過螺紋連接,當然,也可通過其它方式連接,比如,在二者之間設置卡扣和凹槽,通過卡接的方式實現可拆卸連接。如此設置,當需要更換或維修膜絲13時,只需將下殼17從上殼16拆卸下來即可,即可方便地將膜絲13從外殼內拆卸出來。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超濾膜濾芯裝置的凈水機,如此設置,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凈水機,其凈水效率較高。該有益效果的推導過程與上述超濾膜濾芯組件所帶來的有益效果的推導過程大體類似,故本文不再贅述。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專利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專利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主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濾膜濾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和設置于所述外殼內的內芯組件,所述外殼包括可拆卸地連接于一起的上殼(16)和下殼(17),所述內芯組件包括內芯殼和設置在所述內芯殼內的膜絲,所述內芯殼設有底部進水口(11)和設置于側壁的側部進水口(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進棟,申鴻海,謝武彬,陳子斌,高威,吳紫陽,郭淋,高晨陽,王靜龍,陳寶,張玉瑩,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