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備自動化程度高、食用菌存活率高、食用菌品質高的食用菌培養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這樣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包括有外殼體、內殼體、合頁、上密封板、下密封板、通風孔、緊固板、承載板、安裝口、電機、滾軸、葉扇、密封圈、溫度控制器、控制面板、顯示屏、溫度設置按鈕、加熱裝置和把手,外殼體和內殼體之間通過合頁相連,外殼體的上、下端設置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外殼體的外壁上開有通風孔,內殼體的上端設置緊固板。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的設備自動化程度低、食用菌存活率差、食用菌品質差的缺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
技術介紹
食用菌室是目前人們經常食用的食物,食用菌生長必須具備合適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必須提供和保持潔凈的生長環境,目前現有技術中,食用菌的培養設備自動化程度低,并且培養場所一般是開放式,在培養過程中容易遭到病蟲侵害,并且溫度和濕度調節不準確,加熱時不能全方位對食用菌進行溫度和濕度調節,空氣流動不均衡,不利于食用菌正常生長,降低存活率,食用菌培養效果差,降低了食用菌品質。
技術實現思路
(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專利技術為了克服設備自動化程度低、食用菌存活率差、食用菌品質差的缺點,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備自動化程度高、食用菌存活率高、食用菌品質高的食用菌培養裝置。(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這樣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包括有外殼體、內殼體、合頁、上密封板、下密封板、通風孔、緊固板、承載板、安裝口、電機、滾軸、葉扇、密封圈、溫度控制器、控制面板、顯示屏、溫度設置按鈕、加熱裝置和把手,外殼體和內殼體之間通過合頁相連,外殼體的上、下端設置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外殼體的外壁上開有通風孔,內殼體的上端設置緊固板,緊固板的下部依次間隔設置3個承載板,承載板中心開有安裝口,緊固板上部的中心位置安裝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滾軸,滾軸由上向下穿入安裝口,滾軸上依次間隔安裝了 3個葉扇,位于電機周向外側的緊固板上設置密封圈,緊固板左側裝有溫度控制器,內殼體左側內壁依次間隔安裝了 3個加熱裝置,加熱裝置與溫度控制器相連,內殼體外壁設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中心設有顯示器,控制面板左下側設有溫度設置按鈕,溫度控制器與控制面板相連,溫度設置按鈕與顯示屏相連。優選地,還包括有濕度調節裝置,緊固板右裝有濕度控制器,殼體右側內壁依次間隔安裝了 3個超聲波加濕器,超聲波加濕器與濕度控制器相連,控制面板右下側設有濕度設置按鈕,濕度控制器與控制面板相連,濕度設置按鈕與顯示屏相連。工作原理:先將食用菌放入承載板上,利用把手把內外殼體閉合,觀察控制面板上顯示屏上的溫度值,按溫度設置按鈕,將溫度設置到所放食用菌種類生長所需的最適溫度,溫度控制器將控制加熱器進行加熱,溫度達到最適溫度將停止加熱,啟動電機,電機帶動滾軸上的葉扇轉動,由轉動引起的空氣流動,使該裝置內換流穩定保證食用菌均衡加熱。還包括有濕度調節裝置,觀察控制面板上顯示屏上的濕度值。按濕度設置按鈕,將濕度設置到所放食用菌種類生長所需的最適濕度,濕度控制器將控制超聲波加濕器,超聲波加濕器噴灑水霧,濕度達到最適濕度將停止噴灑水霧,這樣使得食用菌存活率增高,食用菌培養效果好,提高了食用菌品質。(3)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的設備自動化程度低、食用菌存活率差、食用菌品質差的缺點,本專利技術達到了自動化程度高、食用菌存活率高、食用菌品質高的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打開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閉合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打開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閉合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外殼體,2-內殼體,3-合頁,4-上密封板,5-下密封板,6-通風孔,7-緊固板,8-承載板,9-安裝口,10-電機,11-滾軸,12-葉扇,13-密封圈,14-溫度控制器,15-控制面板,16-顯示屏,17-溫度設置按鈕,18-加熱裝置,19-把手,20-濕度控制器,21-濕度設置按鈕,22-超聲波加濕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 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有外殼體1、內殼體2、合頁3、上密封板4、下密封板5、通風孔6、緊固板7、承載板8、安裝□ 9、電機10、滾軸11、葉扇12、密封圈13、溫度控制器14、控制面板15、顯示屏16、溫度設置按鈕17、加熱裝置18和把手19,外殼體1和內殼體2之間通過合頁3相連,外殼體1的上、下端設置上密封板4和下密封板5,外殼體1的外壁上開有通風孔6,內殼體2的上端設置緊固板7,緊固板7的下部依次間隔設置3個承載板8,承載板8中心開有安裝口 9,緊固板7上部的中心位置安裝電機10,電機10的輸出軸上安裝滾軸11,滾軸11由上向下穿入安裝口 9,滾軸11上依次間隔安裝了 3個葉扇12,位于電機10周向外側的緊固板7上設置密封圈13,緊固板7左側裝有溫度控制器14,內殼體2左側內壁依次間隔安裝了 3個加熱裝置18,加熱裝置18與溫度控制器14相連,內殼體2外壁設有控制面板15,控制面板15中心設有顯示器,控制面板15左下側設有溫度設置按鈕17,溫度控制器14與控制面板15相連,溫度設置按鈕17與顯示屏16相連。還包括有濕度調節裝置,緊固板7右裝有濕度控制器20,殼體右側內壁依次間隔安裝了 3個超聲波加濕器22,超聲波加濕器22與濕度控制器20相連,控制面板15右下側設有濕度設置按鈕21,濕度控制器20與控制面板15相連,濕度設置按鈕21與顯示屏16相連。工作原理:先將食用菌放入承載板8上,利用把手19把內外殼體1閉合,觀察控制面板15上顯示屏16上的溫度值,按溫度設置按鈕17,將溫度設置到所放食用菌種類生長所需的最適溫度,溫度控制器14將控制加熱器進行加熱,溫度達到最適溫度將停止加熱,啟動電機10,電機10帶動滾軸11上的葉扇12轉動,由轉動引起的空氣流動,使該裝置內換流穩定保證食用菌均衡加熱。還包括有濕度調節裝置,觀察控制面板15上顯示屏16上的濕度值。按濕度設置按鈕21,將濕度設置到所放食用菌種類生長所需的最適濕度,濕度控制器20將控制超聲波加濕器22,超聲波加濕器22噴灑水霧,濕度達到最適濕度將停止噴灑水霧,這樣使得食用菌存活率增高,食用菌培養效果好,提高了食用菌品質。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專利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主權項】1.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殼體(1)、內殼體(2)、合頁(3)、上密封板(4)、下密封板(5)、通風孔(6)、緊固板(7)、承載板(8)、安裝口(9)、電機(10)、滾軸(11)、葉扇(12)、密封圈(13)、溫度控制器(14)、控制面板(15)、顯示屏(16)、溫度設置按鈕(17)、加熱裝置(18)和把手(19),外殼體(1)和內殼體(2)之間通過合頁(3)相連,外殼體(1)的上、下端設置上密封板(4)和下密封板(5 ),外殼體(1)的外壁上開有通風孔(6 ),內殼體(2)的上端設置緊固板(7),緊固板(7)的下部依次間隔設置3個承載板(8),承載板(8)中心開有安裝口(9),緊固板(7)上部的中心位置安裝電機(10),電機(10)的輸出軸上安裝滾軸(11),滾軸(11)由上向下穿入安裝口(9),滾軸(11)上依次間隔安裝了 3個葉扇(12),位于電機(10)周向外側的緊固板(7)上設置密封圈(13),緊固板(7)左側裝有溫度控制器(14),內殼體(2)左側內壁依次間隔安裝了3個加熱裝置(1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殼體(1)、內殼體(2)、合頁(3)、上密封板(4)、下密封板(5)、通風孔(6)、緊固板(7)、承載板(8)、安裝口(9)、電機(10)、滾軸(11)、葉扇(12)、密封圈(13)、溫度控制器(14)、控制面板(15)、顯示屏(16)、溫度設置按鈕(17)、加熱裝置(18)和把手(19),外殼體(1)和內殼體(2)之間通過合頁(3)相連,外殼體(1)的上、下端設置上密封板(4)和下密封板(5),外殼體(1)的外壁上開有通風孔(6),內殼體(2)的上端設置緊固板(7),緊固板(7)的下部依次間隔設置3個承載板(8),承載板(8)中心開有安裝口(9),緊固板(7)上部的中心位置安裝電機(10),電機(10)的輸出軸上安裝滾軸(11),滾軸(11)由上向下穿入安裝口(9),滾軸(11)上依次間隔安裝了3個葉扇(12),位于電機(10)周向外側的緊固板(7)上設置密封圈(13),緊固板(7)左側裝有溫度控制器(14),內殼體(2)左側內壁依次間隔安裝了3個加熱裝置(18),加熱裝置(18)與溫度控制器(14)相連,內殼體(2)外壁設有控制面板(15),控制面板(15)中心設有顯示器,控制面板(15)左下側設有溫度設置按鈕(17),溫度控制器(14)與控制面板(15)相連,溫度設置按鈕(17)與顯示屏(16)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智,黃少鵬,雷新,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洪欣食用菌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