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余冷回收系統,包括空浴式液氧氣化器、捕集罩、風機、余冷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位于捕集罩下方,捕集罩通過管道順序連接風機、余冷回收器,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包括翅片換熱管、進液管、出氣管和機架,所述余冷回收器,包括外殼、換熱腔和換熱管,所述換熱腔置于外殼內,外殼頂部開設有環境空氣入口,外殼底部開設有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出口,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出口連接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儲罐,所述換熱腔底部設有低溫冷氣入口,低溫冷氣入口與風機連接,換熱腔頂部設有新風空氣出口,新風空氣出口連接新風空氣用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余冷充分回收利用,從而減少通過電制冷產生的電耗,節省大量能源消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余冷回收
,具體為一種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余冷回收系統。
技術介紹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常需要使用到經壓縮的高壓氣體,而在壓縮氣體的過程中,低溫氣體與高溫氣體相比,低溫氣體壓縮機的輸氣量較大些,但是由于受到環境的影響,壓縮氣體時所使用的大多是較高溫度的氣體,嚴重影響著空氣壓縮機的工作效率。目前的空氣處理裝置,均需消耗大量冷量來冷卻新風,存在能耗高、資源浪費、污染環境的缺點。另一方面在空浴式液氧氣化器工作的過程中,氣化器冷量隨周圍空氣一起排出,造成冷量白白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余冷回收系統,通過余冷回收利用,解決了以往空浴式液氧氣化器工作時,產生的余冷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造成冷量白白浪費的問題,有效解決了在空氣壓縮機、空氣處理裝置工作過程中電制冷產生的電耗,冷卻能源消耗等問題,實現余冷充分回收利用,從而減少通過電制冷產生的電耗,節省大量能源消耗,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競爭力。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余冷回收系統,包括空浴式液氧氣化器、捕集罩、風機、余冷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位于捕集罩下方,捕集罩通過管道順序連接風機、余冷回收器,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包括翅片換熱管、進液管、出氣管和機架,所述翅片換熱管共八行,每行十列對稱組成,通過連接管連接導通,沿著液態介質的流動方向,翅片數從少到多,翅片換熱管固定在機架上,第一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進液管,第一翅片換熱管一側依次設置第二翅片換熱管、第三翅片換熱管、第四翅片換熱管、第五翅片換熱管、第六翅片換熱管、第七翅片換熱管、第八翅片換熱管、第九翅片換熱管、第十翅片換熱管,第一翅片換熱管為帶4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二翅片換熱管為帶8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三翅片換熱管、第四翅片換熱管、第五翅片換熱管、第六翅片換熱管、第七翅片換熱管、第八翅片換熱管、第九翅片換熱管、第十翅片換熱管為帶12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一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二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二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三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三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四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四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五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五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六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六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七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七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八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八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九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九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十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十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出氣管,所述余冷回收器,包括外殼、換熱腔和換熱管,所述換熱腔置于外殼內,外殼頂部開設有環境空氣入口,外殼底部開設有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出口,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出口連接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儲罐,所述換熱腔底部設有低溫冷氣入口,低溫冷氣入口與風機連接,換熱腔頂部設有新風空氣出口,新風空氣出口連接新風空氣用戶,所述換熱管固定安裝在換熱腔的外側壁上,所述換熱管內注入有換熱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一種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余冷回收系統,通過余冷回收利用,解決了以往空浴式液氧氣化器工作時,產生的余冷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造成冷量白白浪費的問題,有效解決了在空氣壓縮機、空氣處理裝置工作過程中電制冷產生的電耗,冷卻能源消耗等問題,實現余冷充分回收利用,從而減少通過電制冷產生的電耗,節省大量能源消耗,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競爭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空浴式液氧氣化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空浴式液氧氣化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中A-A處剖視圖。圖5為圖2中B-B處剖視圖。圖6為圖2中C-C處放大圖。圖7為圖2中D處放大圖。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中,1.第一翅片換熱管,2.第二翅片換熱管,3.第三翅片換熱管,4.第四翅片換熱管,5.第五翅片換熱管,6.第六翅片換熱管,7.第七翅片換熱管,8.第八翅片換熱管,9.第九翅片換熱管,10.第十翅片換熱管,11.進液管,12.出氣管,13.機架,14.捕集罩,15.風機,16.低溫冷氣入口,17.新風空氣用戶,18.新風空氣出口,19.余冷回收器,20.環境空氣入口,21.換熱腔,22.換熱管,23.外殼,24.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出口,25.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儲罐。【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所示,本技術是一種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余冷回收系統,包括空浴式液氧氣化器、捕集罩14、風機15、余冷回收器19,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位于捕集罩14下方,捕集罩14通過管道順序連接風機15、余冷回收器19,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包括翅片換熱管、進液管11、出氣管12和機架13,翅片換熱管共八行,每行十列對稱組成,通過連接管連接導通,沿著液態介質的流動方向,翅片數從少到多,翅片換熱管固定在機架13上,第一翅片換熱管1下端連接進液管11,第一翅片換熱管1一側依次設置第二翅片換熱管2、第三翅片換熱管3、第四翅片換熱管4、第五翅片換熱管5、第六翅片換熱管6、第七翅片換熱管7、第八翅片換熱管8、第九翅片換熱管9、第十翅片換熱管10,第一翅片換熱管1為帶4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二翅片換熱管2為帶8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三翅片換熱管3、第四翅片換熱管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余冷回收系統,包括空浴式液氧氣化器、捕集罩、風機、余冷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位于捕集罩下方,捕集罩通過管道順序連接風機、余冷回收器,所述空浴式液氧氣化器包括翅片換熱管、進液管、出氣管和機架,所述翅片換熱管共八行,每行十列對稱組成,通過連接管連接導通,沿著液態介質的流動方向,翅片數從少到多,翅片換熱管固定在機架上,第一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進液管,第一翅片換熱管一側依次設置第二翅片換熱管、第三翅片換熱管、第四翅片換熱管、第五翅片換熱管、第六翅片換熱管、第七翅片換熱管、第八翅片換熱管、第九翅片換熱管、第十翅片換熱管,第一翅片換熱管為帶4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二翅片換熱管為帶8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三翅片換熱管、第四翅片換熱管、第五翅片換熱管、第六翅片換熱管、第七翅片換熱管、第八翅片換熱管、第九翅片換熱管、第十翅片換熱管為帶12片翅片的換熱管,第一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二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二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三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三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四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四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五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五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六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六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七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七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八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八翅片換熱管下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九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第九翅片換熱管上端通過連接管與第十翅片換熱管上端連接,第十翅片換熱管下端連接出氣管,所述余冷回收器,包括外殼、換熱腔和換熱管,所述換熱腔置于外殼內,外殼頂部開設有環境空氣入口,外殼底部開設有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出口,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出口連接壓縮機用低溫氣體儲罐,所述換熱腔底部設有低溫冷氣入口,低溫冷氣入口與風機連接,換熱腔頂部設有新風空氣出口,新風空氣出口連接新風空氣用戶,所述換熱管固定安裝在換熱腔的外側壁上,所述換熱管內注入有換熱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瞿漢兵,張榮,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華鋇燃氣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