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樁或柱與PHC樁組合樁,由鋼混樁與PHC樁焊接而成;所述鋼混樁由樁頂管節、中間管節及樁底管節拼裝而成,且在樁頂管節與中間管節之間以及中間管節與樁底管節之間均設置有加強套管;所述鋼混樁與PHC樁之間連接具體為:在樁頂管節與PHC樁相鄰的一端相互貼合,同時通過一連接板套裝在樁頂管節與PHC樁的圓周外表面上,且連接板與樁頂管節、PHC樁之間焊接固定,同時在連接板的兩端還分別具有一加強套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組合樁不僅可以滿足一些超長管樁的長度以及直徑需求,而且可通過調節鋼混裝的長度,來對整體的組合樁的長度進行調整,同時在強度及抗彎性能等方面也能夠得到保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組合粧,特別涉及一種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
技術介紹
管粧按混凝土強度等級或有效預壓應力分為預應力混凝土管粧和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粧。預應力混凝土管粧代號為PC,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粧代號為PHC,薄壁管粧代號為PTC。PC粧的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C60,薄壁管粧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60,PHC粧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80。采用先張法生產的PC粧和PHC粧已在國內建筑、橋梁等工程上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機械設備、運輸工藝等方面的原因,先張法工藝僅限于生產外徑300mm-1000mm,單根長度7m-15m的管粧,而在一些大、中型港口碼頭、橋梁等工程中,大多需要一些長度較長的管粧,而目前現有的管粧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大直徑、超長度的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其創新點在于:由鋼混粧與PHC粧焊接而成;所述鋼混粧由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拼裝而成,且在粧頂管節與中間管節之間以及中間管節與粧底管節之間的接縫處通過加強套管焊接固定;所述鋼混粧與PHC粧之間連接具體為:在粧頂管節與PHC粧相鄰的一端相互貼合,同時通過一連接板套裝在粧頂管節與PHC粧的圓周外表面上,且連接板與粧頂管節、PHC粧之間焊接固定,同時在連接板的兩端還分別具有一加強套管。進一步的,所述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之間的拼裝具體為:在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的相應位置均具有數個分別貫穿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的預留孔,所述預留孔有數個,沿著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的圓周方向依次均勻分布,通過鋼絞線穿過位于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上的預留孔實現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三者之間的連接,且在連接后在預留孔內的剩余空間內注入混凝土。進一步的,所述粧頂管節的長度為4000mm,中間管節的長度為4000mm,粧底管節的長度在1000mm-4000mm之間。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中的組合粧不僅可以滿足一些超長管粧的長度以及直徑需求,而且可通過調節鋼混裝的長度,來對整體的組合粧的長度進行調整,同時在強度及抗彎性能等方面也能夠得到保證。【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的示意圖可知,本技術的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由鋼混粧與PHC粧焊接而成;鋼混粧由粧頂管節3、中間管節2及粧底管節I拼裝而成,且在粧頂管節3與中間管節2之間以及中間管節2與粧底管節I之間均設置有加強套管4。粧頂管節3、中間管節2及粧底管節I之間的拼裝具體為:在粧頂管節3、中間管節2及粧底管節I的相應位置均具有數個分別貫穿粧頂管節3、中間管節2及粧底管節I的預留孔,預留孔有數個,沿著粧頂管節3、中間管節2及粧底管節I的圓周方向依次均勻分布,通過鋼絞線穿過位于粧頂管節3、中間管節2及粧底管節I上的預留孔實現粧頂管節3、中間管節2及粧底管節I三者之間的連接,且在連接后在預留孔內的剩余空間內注入混凝土,從而形成了有粘接有預應力粧。在進行拼裝前清理預留孔道,保證孔道的清潔暢通,拼裝前磨除管節斷面浮漿、平齊、油污,將粘結劑均勻的飽滿的平整的涂在管節頭部;拼接前對拼接臺車檢查調整,拼裝時對應預留孔位置作出明顯標識。注漿水泥材料應符合GB175,攪拌用水及添加劑應符合JTS202之規定,注漿宜下向上孔進行,水泥漿由粧的一端向另一端壓送,壓漿應緩慢均勻,不得中斷,待出氣口有濃漿流出關閉出氣口閥門,保持2min,0.4-0.6MPa壓力,注漿后水泥漿抗壓強度未達到28MPa或水泥漿體粘結力未達到0.2KN/mm時,大管粧不得以任何形式吊運、移動,放松錨具、夾具可采用氣割法進行,但切口應離錨具不下雨50mm,防止錨具退火,切割放張應對稱、相互交叉進行。在本技術中,對于鋼絞線的選用應符合GB/5224相關規定,對于錨具與夾具的加工應符合GB/14370相關規定,對于千斤頂的選用應符合設計張拉規定的要求,對于粘結劑的選用應符合GB/2567相關規定。其中,粧頂管節3的長度為4000mm,中間管節2的長度為4000mm,粧底管節I的長度在1000mm-4000mm之間,具體長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鋼混粧與PHC粧之間連接具體為:在粧頂管節I與PHC粧5相鄰的一端相互貼合,同時通過一連接板6套裝在粧頂管節I與PHC粧5的圓周外表面上,且連接板6與粧頂管節1、PHC粧5之間焊接固定,從而實現了鋼混粧與PHC粧之間的焊接固定,同時在連接板6的兩端還分別具有一加強套管。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權項】1.一種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其特征在于:由鋼混粧與PHC粧焊接而成; 所述鋼混粧由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拼裝而成,且在粧頂管節與中間管節之間以及中間管節與粧底管節之間的接縫處通過加強套管焊接固定; 所述鋼混粧與PHC粧之間連接具體為:在粧頂管節與PHC粧相鄰的一端相互貼合,同時通過一連接板套裝在粧頂管節與PHC粧的圓周外表面上,且連接板與粧頂管節、PHC粧之間焊接固定,同時在連接板的兩端還分別具有一加強套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其特征在于:所述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之間的拼裝具體為:在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的相應位置均具有數個分別貫穿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的預留孔,所述預留孔有數個,沿著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的圓周方向依次均勻分布,通過鋼絞線穿過位于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上的預留孔實現粧頂管節、中間管節及粧底管節三者之間的連接,且在連接后在預留孔內的剩余空間內注入混凝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粧或柱與PHC粧組合粧,其特征在于:所述粧頂管節的長度為4000mm,中間管節的長度為4000mm,粧底管節的長度在1000mm-4000mm 之間。【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樁或柱與PHC樁組合樁,由鋼混樁與PHC樁焊接而成;所述鋼混樁由樁頂管節、中間管節及樁底管節拼裝而成,且在樁頂管節與中間管節之間以及中間管節與樁底管節之間均設置有加強套管;所述鋼混樁與PHC樁之間連接具體為:在樁頂管節與PHC樁相鄰的一端相互貼合,同時通過一連接板套裝在樁頂管節與PHC樁的圓周外表面上,且連接板與樁頂管節、PHC樁之間焊接固定,同時在連接板的兩端還分別具有一加強套管。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中的組合樁不僅可以滿足一些超長管樁的長度以及直徑需求,而且可通過調節鋼混裝的長度,來對整體的組合樁的長度進行調整,同時在強度及抗彎性能等方面也能夠得到保證。【IPC分類】E02D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張法大口徑SC型鋼混樁或柱與PHC樁組合樁,其特征在于:由鋼混樁與PHC樁焊接而成;所述鋼混樁由樁頂管節、中間管節及樁底管節拼裝而成,且在樁頂管節與中間管節之間以及中間管節與樁底管節之間的接縫處通過加強套管焊接固定;所述鋼混樁與PHC樁之間連接具體為:在樁頂管節與PHC樁相鄰的一端相互貼合,同時通過一連接板套裝在樁頂管節與PHC樁的圓周外表面上,且連接板與樁頂管節、PHC樁之間焊接固定,同時在連接板的兩端還分別具有一加強套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平平,葉喆宏,陸衛明,
申請(專利權)人:國鼎南通管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