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屬于汽車技術領域的小型車聯網應用系統,包括電子控制單元、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GPS定位系統、汽車線束、手機、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空調反饋控制模塊、車門反饋控制模塊,電子控制單元、電瓶、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GPS定位系統均布置在車體的前端,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布置在手機內。在本發明專利技術中,通過手機可以近距離控制發動機的啟停。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合理,設計簡單,適用于智能化的汽車設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汽車
,具體地說,是一種適用于對汽車智能化有特殊要求的小型車聯網應用系統。
技術介紹
汽車是指以汽油、柴油、天然氣等燃料或者以電池、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由發動機作動力的運輸工具。一般具有四個或四個以上車輪,不依靠軌道或架線而在陸地行駛的車輛。汽車通常被用作載運客、貨和牽引客、貨掛車,也有為完成特定運輸任務或作業任務而將其改裝或經裝配了專用設備成為專用車輛,但不包括專供農業使用的機械。轎車是汽車的一種,轎車是指用于載送人員及其隨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兩軸之間的汽車。包括駕駛者在內,座位數最多不超過九個。一般轎車強調的是舒適性,以乘員為中心。而且是從經濟性考慮出發,選擇馬力適中、排量小、耗油量小的發動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用戶對汽車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近距離控制技術是智能化汽車發展的一種趨勢。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汽車工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其工業4.0必然從汽車技術開始。在現有的技術中,還沒有通過手機對汽車進行近距離控制的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小型車聯網應用系統,用戶可以方便的通過手機對汽車進行近距離控制;當汽車在無人乘坐,汽車內的發動機等部件發生異常時,這些異常信息也會發送到用戶手機上。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專利技術包括車體、車輪、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電瓶、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GPS定位系統、汽車線束、手機、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空調、空調反饋控制模塊、前車門、后車門、車門反饋控制模塊,車輪安裝在車體的下端,發動機布置在車體的前端,手機放置在用戶手中,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相互匹配,電子控制單元、電瓶、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GPS定位系統均布置在車體的前端,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電瓶、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GPS定位系統之間通過汽車線束相連接,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布置在手機內,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之間通過手機內部的線束與手機中央處理器相連接;空調布置在車體的前端,前車門、后車門布置在車體的中部,空調、前車門、后車門通過汽車線束與電子控制單元相連接,空調反饋控制模塊、車門反饋控制模塊布置在手機內,空調反饋控制模塊、車門反饋控制模塊通過手機內部線束與手機中央處理器相連接。進一步地,在本專利技術中,手機為智能手機,通過手機可以近距離控制發動機、空調、前車門、后車門的開關;當汽車上無人乘坐,發動機、空調、前車門、后車門狀況出現異常時,發動機、空調、前車門、后車門的異常信息會及時發送到用戶手機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生產方便,效果明顯,用戶可以方便的通過手機對汽車進行近距離控制;當汽車在無人乘坐,汽車內的發動機等部件發生異常時,這些異常信息也會發送到用戶手機上。【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車體,2、車輪,3、發動機,4、電子控制單元,5、電瓶,6、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7、GPS定位系統,8、汽車線束,9、手機,10、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1、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2、空調,13、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4、前車門,15、后車門,16、車門反饋控制模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實施例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車體1、車輪2、發動機3、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汽車線束8、手機9、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空調12、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3、前車門14、后車門15、車門反饋控制模塊16,車輪2安裝在車體1的下端,發動機3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汽車線束8、手機9、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手機9放置在用戶手中,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相互匹配,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均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發動機3、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之間通過汽車線束8相連接,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布置在手機9內,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之間通過手機9內部的線束與手機中央處理器相連接;空調12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前車門14、后車門15布置在車體1的中間,空調12、前車門14、后車門15通過汽車線束8與電子控制單元4相連接,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3、車門反饋控制模塊16布置在手機9內,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3、車門反饋控制模塊16通過手機內部線束與手機中央處理器相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過程中,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之間可以相互通信。當用戶可以想通過手機9來控制發動機3的啟停時,就可以通過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送相關信息,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接收到此信息后就會把它轉給電子控制單元4,從而實現對發動機3的控制;當汽車在停止狀態且車上無人駕駛時,當發動機3出現異常情況時,電子控制單元4也會通過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把此信息傳遞到用戶的手機9。通過近距離控制發動機3,可以使發動機3提前啟動,進入預熱狀態;也可以在下后忘記關發動機3的時候,通過手機把它關掉。同理,通過手機9,用戶也可以對空調12、前車門14、后車門15進行控制,空調12、前車門14、后車門15的異常信息也會及時傳遞到手機9上。【主權項】1.一種小型車聯網應用系統,包括車體(1)、車輪(2)、發動機(3),車輪(2)安裝在車體(1)的下端,發動機(3)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汽車線束(8)、手機(9)、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空調(12)、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3)、前車門(14)、后車門(15)、車門反饋控制模塊(16),手機(9)放置在用戶手中,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出)、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相互匹配,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均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發動機(3)、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之間通過汽車線束(8)相連接,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布置在手機(9)內,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之間通過手機(9)內部的線束與手機中央處理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小型車聯網應用系統,包括車體(1)、車輪(2)、發動機(3),車輪(2)安裝在車體(1)的下端,發動機(3)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汽車線束(8)、手機(9)、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空調(12)、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3)、前車門(14)、后車門(15)、車門反饋控制模塊(16),手機(9)放置在用戶手中,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相互匹配,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均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發動機(3)、電子控制單元(4)、電瓶(5)、第一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6)、GPS定位系統(7)之間通過汽車線束(8)相連接,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布置在手機(9)內,第二無線信號接收發送裝置(10)、發動機反饋控制模塊(11)之間通過手機(9)內部的線束與手機中央處理器相連接;空調(12)布置在車體(1)的前端,前車門(14)、后車門(15)布置在車體(1)的中間,空調(12)、前車門(14)、后車門(15)通過汽車線束(8)與電子控制單元(4)相連接,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3)、車門反饋控制模塊(16)布置在手機(9)內,空調反饋控制模塊(13)、車門反饋控制模塊(16)通過手機內部線束與手機中央處理器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章瓊,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安賦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